边晋萍
【摘 要】学中做,做中学,捕捉亮点资源。
【关键词】习惯;赞许;时间;效果
教育学家指出:有效的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能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我深有体会。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
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的创设好的情境,设计恰当的课堂氛围。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学生总是对已知面积画出相应的多边形,这部分内容掌握的不太好。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的一节练习课。上课了,我按四人小组每组发一张方格纸(每格1厘米),我接着提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同学在自己小组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面积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当然,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也是经过细致考虑,因为在我给的这张纸的时候已经做过充分的准备,要想在这张纸上完整的画出以上的5个图形,绝对不是件容易事。这样当我一布置下去,各个学习小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商量、有的试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顿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这时老师通过巡视,并对有疑问的小组给予及时的指点。这样经过约10分钟,好多小组在方格纸上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最后,老师把所有的做好的小组的答案收集起来,当然还有一部分没有按时完成,还在紧张的讨论。这时,我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下来,一起分享其他小组的优秀成果,我从收集起来的众多答案中挑选出几张做的比较优秀“作品”在投影上一一展示,并且请出画的好的同学一边展示,一边讲解他们的想法。哦!原来可以这样,大家恍然大悟。紧接着发出阵阵赞叹:“原来可以这样画图!还有这么漂亮的答案!我们咋就想不到呢!”大家在赞叹别人答案的同时,也对他们组的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通过这样的集中展示,使更多的同学打开了自己的思路,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好多画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班后来对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整体掌握上有很大的提高,在以后的学习中这部分少有错误。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爱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二、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激发起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激情进入数学课程的学习。例如,我在讲《苏版小学第九册》第五单元《找规律》,这节课时,我出示这样的一个找规律例子:2、3、5、8、13,21,( ),( ),好多同学经过思考,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并讲出了各自的理由,大家都沾沾自喜,我及时进行了鼓励。接着我又出示:1,4,9,16,25,36,( ),( ),看得出全班同学的脑子飞速旋转起来,约2分钟后有同学有答案了,我叫他给同学们介绍他的想法,他讲1和4之间相差3,4和9之间相差5,9和16之间相差7,……而从3,5,7,……中他发现了规律。这样他说出本题的答案,49和64,其他同学听后都钦佩的鼓掌认可。这时老师开口了,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做法。接着说:这位同学讲的很好,但是老师的想法和这位同学的完全不同,我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接着全班一下鸦雀无声,有的同学又重新审视这道题。老师接着说,老师的方法根本没有那么复杂,一眼就是答案,这时全班同学又开始看谁能发现和老师一样更好的办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当多数同学都为这道题陷入苦思冥想,还有一部分同学正讨论热烈时。曹诗晴同学突然非常兴奋的站起来,老师我有了更好的方法,这时教师顿时鸦雀无声,全班同学都把目光聚焦到曹诗晴身上。她说了,我发现:1就是1×1的结果,4就是2×2,9就是3×3,16就是4×4,没等她继续往下说,这时所有学生恍然大悟,因为毕竟老师前面已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供学生去思考,尽管都没有想到这种方法,但每个同学也是经过试验、碰壁、重来的多次反复。原来是这样,按照这么考虑,这个题也太简单了,大部分同学向这个同学投来更加羡慕的目光,老师在这个时候更是竭力的对这名同学提出表扬,鼓励全班同学向她学习,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往往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
总之,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小学课堂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反馈和总结,及时引导,为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和时间,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留出时间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和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在充分宽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