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多方面的人才,语文教育要培养具备听说读写全面技能的人。这就为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艰巨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寻找新的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课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语文是一门深邃、富有魅力的学科,语文与每个人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将语文课堂建设成为学生喜欢、富有活力的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生涯的每一天都要研究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简单谈几点。
一、赋予语文美感,感染、引领学生爱上语文
说语文是一门科学,不如说语文更是一门艺术。它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讲究科学性之外,也不能忽略语文的语言美和艺术美。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赋予语文这个学科生命和艺术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就是语文课本上一篇接一篇的文章。故事性强的,他们可能会喜欢阅读,而对于其他的题材则提不起多大的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本中优美语言的感受和追求。同样的,作为语文教师,也要在授课过程中讲究授课语言美。优美的语言容易打动人,容易引起共鸣,语文教师如果将充满艺术性的语言融入语文知识中,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一个人对一件事或一门学科产生持久的内在动力,就是要让他对这件事或这个学科产生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亦然。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之后,整个教学过程就会轻松,并且效果显著。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要注意寓教于乐,增加语文学习的娱乐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天性爱玩,爱娱乐,如果语文学习增加娱乐性,我想,学生应该是很乐于接受的。
初中生渴望得到表扬,展现自己。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进行恰当的评价。比如,在作文课上,有一些学生的作文可能整体上写得并不是很好,但是其中有一段,甚至是一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传神,语文教师就要做细心的人,找出来,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读、点评并给予肯定。也许就是这一次肯定和鼓励,这个学生以后就会爱上语文,爱上写作,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多总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
三、合作交流,变式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学生的独立思考,一些语文知识要想被学生熟练地应用是有一些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引进合作交流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要善于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形成学生的多元化交流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2.教师要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遇到需要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能够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并在这个过程加以辅导,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有所收获。真正的合作交流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给学生创造体验情感的环境
对教材挖掘得再深,同时也须运用恰当的教法,否则备课时再好的设想也很难实现。因此在设计教法时,一定要处理好”境”与”情”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恰当地运用录音、图片、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和实验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并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是授文传道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此种教法,必须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我们的目的在于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孩子们动之以情,而实现晓之以理的目的。离开了鲜明的目的,再精彩的手段都是无意义的。
教师可设置与文本相似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如教学都德《最后一课》的时候,我不仅放映一些日本侵华、英国占领香港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还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回答真是丰富多彩,有的人说,我们只有奋发图强。让祖国富强起来,才不会有小弗郎士的亡国遭遇;有的人说,学了这篇文章,才意识到对祖国母语的那份深深的爱,并明白了平时不认真书写。不努力读书是对祖国语言的亵渎。
五、活跃学习氛围,培养自主拓展的学习习惯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语文的拓展教学活动是很感兴趣的,在自主拓展的过程中积极性也很高,但普遍存在不会拓展、不知道怎样拓展的问题。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要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拓展学习的习惯,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训练:①每次拓展活动的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完成,使他们树立“我能学”的信心。②在课堂的拓展活动评价中,多肯定学生的优点,树立他们的成就感,达到主动“想学”的目的。③在日常训练中加强方法指导,有针对性地去完成一些具体拓展任务,逐步训练能力,达到“会学”的程度。④持之以恒,加强督查,循序渐进地形成“坚持学”的习惯。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
六、提升教师人格
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教师能获得学生尊重,能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关注与兴趣。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强烈的事业心使教师能让学生产生对所教学科的学习激情。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有热情学习这门学科。”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楼宇烈.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A].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03: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