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趣在品读中生发

2014-11-20 22:11刘芹陈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李时珍爱迪生事例

刘芹+陈红

一、 谈话导入,紧扣观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说理文.说理文的特点就是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那你们还记得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吗?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是呀,水滴之所以能滴穿石块,是因为它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是因为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师:课文中作者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又为我们例举了哪些事例呢?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雨水。

【点评】课堂伊始,谈话导入,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回顾旧知,找出文中作者的观点,然后紧扣观点,进行追问,从而产生本节课教学的主话题。

二、 品读名人,感悟道理

师:对,那就让我们放慢阅读的脚步,一起走进这三则故事。请同学们对照学案自学第3自然段。

出示

这是一篇说理文。作者是怎样通过三个名人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他又为什么要例举雨水的事例呢?

学法提示: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笔在课文中画出体现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关键词,并把自己的点滴感悟写在书中的空白处,然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

(学生自学、探究小组内交流,师在各小组间相机指导。小组交流,略)

【点评】学习过程是消化吸收产生新知的过程,它需要静思,需要时间。如果学生读书没有充分思考,哪儿来的说出来的“精彩”呢?

师:下面我们全班交流,首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词语,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大家要学会倾听,有不同的意见等同学说完你再补充。我们先来看看李时珍的事例!

生:我从“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这句话中,感受到了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我还从“二十几年”这个词语中体会出李时珍有着目标专一的精神。

师:在这二十几年中,他做了哪些事情呢?

生:他品尝药草,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这些事情中我感受到李时珍走的路很长、很艰辛,也能感受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我从“终于”看出他写《本草纲目》很不容易,也看出他坚持不懈。

生:我从“从小立志学医”这里体会到,李时珍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医学了。而且在这二十几年中,正因为他一直都是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后才写成《本草纲目》。

师:李时珍正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写成了《本草纲目》。他在这二十几年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可能遇到毒蛇、猛兽,可能挨饥受冻,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师:那谁能把这种精神通过你的读体现出来呢?(生读)

师:同学们,这是一部怎样的巨著呢?请看。(出示关于《本草纲目》的一系列数据)

师:通过这一串串的数字,你又能感受到什么?

生: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真的很辛苦,每一种药草都要自己亲自品尝,并且这本书被很多国家翻译,可见有多么大的影响。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李时珍与水滴之间有关系吗?

生:我觉得他们有关系,因为他的言行表明有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李时珍的事例能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吗?

生:能。因为他们都有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那就让我们再次深深地体会李时珍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吧!(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李时珍的事例,是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下面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老师想请两个小组按照这种学习方法分别来为我们讲解一下,这两个事例能说明作者提出的观点吗?为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哪一个小组先来交流爱迪生的事例?

(第5小组四人汇报——)

生:我们小组从“迷恋”这个词中体会到爱迪生对电学实验研究的热爱,我想如果不是这样的痴迷,他也不会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生:我来补充,我们还从“一千多项”感到很震惊,因为爱迪生从小并没有上过正规学校,我想他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生:我还从“孜孜不倦”看出他一生都在研究。

师:那“孜孜不倦”这个词你理解了吗?

生:孜孜不倦就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师:你能例举一些爱迪生相关小故事加以说明吗?

生:我知道他发明白炽灯的时候,先后用铁丝、头发丝等做灯丝,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爱迪生在他年老多病的情况下还坚持做实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师:还有哪一小组想对这个小组进行补充的?(第8小组补充,略)

师:哪一小组来交流齐白石的事例?(第10小组汇报)

生:从“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中的“不教一日闲过”,我感受到他对艺术的执著的追求。

生:我从“数十年”,感受到他从没有停止过。

生:从晚年还“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我感受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是啊,齐白石的事例同样证明了作者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点评】三位名人事例的学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理解感悟,既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枯燥,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三学段目标,尤其关注“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正确掌握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是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而这堂课,教师显然依据了文本的特点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又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注重了表达方式的训练,体现出说理性文章教学的鲜明特征。

三、 举例延伸,拓展认识

师:课文为我们例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他们所处的年代不同、所在的国家不同,所从事领域不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同学们,书上只讲了三个典型事例,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一位名人或者身边的事例,下面就请你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生: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生:诺贝尔一生从事炸药研究,即使被炸得鲜血淋淋,还是没有停止过研究。

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巨著《国榷》。

生:我们班秦越同学从小刻苦练习乐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把曲子练熟。

生:徐馨月是我们班的骄傲,她勤奋刻苦,终于在省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点评】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课外按要求去搜集一个事例,然后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我想:通过这项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光可深化对滴水穿石启示的领悟,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师: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从“古今中外”一词,可见作者列举的事例是经过认真选择的,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这也是我们写说理文的一种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的好处就是——

生:使句子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师:那你们能问得更有力度吗?(生齐读)

师:同学们,所有成功的人,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会滴穿那一块块顽石。所以我们要铭记:(出示并齐读)

“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作者的启示,也是给予我们的启示。

【点评】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即尝试着自己去搜集资料,以此深入课堂学习。由水滴到名人,由名人到身边的人,由身边的人到自己,由此及彼,层层推进,让学生把启示浸入心底。

四、 前后联系,明了写法

师:文章学到这里应该结束,而作者为什么在第4自然段又写了雨水呢?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是不是显得多余,谈谈看法。

生:列举雨水,因为没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失败的事例进行论证,我们称为反面论证(板书:反面论证)。

生:列举三位名人,因为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而成功的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我们称为正面论证(板书:正面论证)。

师: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是怎么写的:作者先写了滴水穿石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一现象提出自己观点,接着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发人深思的启示。像这样说明事理的方法呈述清晰,显得有理有据,我们现在就把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板书:提出观点 举例说明 得出结论)

【点评】循文悟法,悟写作之道。教学中教师在学完全文后直奔写法精要:依据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把握了文本的特点,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定位为说明事理性文章进行教学,将有关写法的感悟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

五、 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一定还会从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中得到启示,请你以《XXX的启示》为题,列一篇说理文的提纲。(生自由练笔然后交流)

生:我准备写《梅花给予我的启示》,梅花在风雪中傲放,充满豪情,任凭风雪的吹打,所以,梅花给予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我准备用两个事例来论证,一个是王冕学画荷花的故事,一个是清洁工人扫马路的事例。

师:我好期待你的佳作,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很优秀的说理文。

【点评】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的情境,促使学生对启示认识的升华。更是让学生习得说理文的写作方法。

六、 布置作业

师: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节课根据你列好的提纲练写一篇习作。

【点评】设置习作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在书写读后感或其他启示中,再次走进作者的内心,进一步随同作者去体味水滴的启示,从而丰富学生的内涵。

【总评】本节课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课前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课堂引导学生学习说理文的习作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等等。我们的教学不仅要着眼当下,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要有利于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教学中在注重知识习得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方法的掌握,只有学会学习的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学高年级,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感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应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是一篇说理文,作者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写作方法理应让学生习得。刘老师这节课上是这样做的: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一定还会从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中得到启示,请你以《XXX的启示》为题,列一篇说理文的提纲。下一节课根据你列好的提练写作一篇习作。

猜你喜欢
李时珍爱迪生事例
解码李时珍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的“1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