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写作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2014-11-20 23:12张蕾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题目作文情感

张蕾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情感是文章的生命。一篇缺少情感的文章,无论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巧妙的结构,都不能称之为是一篇好文章。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察真情,在作文中袒露升华真情,显得尤为重要。

一、 以作文命题之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袒露真情,首先要令他们对作文的题目感兴趣。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实际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激发其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初一快要结束时,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 的初一》,让同学们在横线上自由填写词语,然后写作。因为所写的内容是学生所经历的生活,于是写起来格外顺畅。一位同学在《百味交织的初一》中这样写道:“初一的生活就像打翻了百味瓶,酸里透着甜,甜中带着辣,辣中又交织着苦,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是什么味道。”另一位同学的题目是《充实的初一》:“初一的生活不充实吗?时间总是满满的,让我跑断了腿,吃撑了胃,看花了眼;初一的充实虽然充满忙碌,注满苦痛,但又不乏欢笑。我要大声赞美这充实的初一,我爱它。”作文中满溢着浓浓的情感,将初一学生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真正能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情的题目,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在文章中真真切切地袒露真情。

二、 以阅读教学之厚,陶冶学生性情

阅读和写作之间关系密切,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能促进学生产生写作的灵感火花。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为他们介绍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世事沧桑,人生百态,让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充分交融,加以心灵过滤之后,积淀出深沉而有内涵的文字。

例如,学生在老师介绍下读了有关屈原的故事后,写道:“你虽然孤傲,但并不孤独。挥泪写下的《离骚》,饱含着对国家的殷切希望和对奸臣的愤恨。有人说你太清高,但我明白,在你那双看似哀愁的眼眸下,包含着对国家的热爱!你哀而不伤。”小作者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中,与屈原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顿悟出一个个性的屈原,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充满感情的重新诠释。

此外,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也有很多感情真挚的妙文。余映潮老师说:“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可以作为学生作文的范本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阅读分析时,要进入角色,用课文之情去激发学生之情,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情感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还可以采取观看多媒体资料、听录音朗读等方法,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在命题写作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手法反映相同的情感内容,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鲁迅的《雪》时,我着力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如粉、如沙”地旋转飞腾的北国的雪,蕴含的强烈的个性色彩,结合全文,理解鲁迅先生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坚韧斗争品格。课后让学生自由拟题,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感受。一位学生的题目是《像朔方的雪一样成长》,其中有这样一段:“我似乎嗅到了朔方雪眉宇间坚韧的意志,于是,我被感染了,我用凿子、锤子坚韧地磨砺着学习这块顽石的棱角,我要将它推下悬崖,得到绝美的旷谷的幽深。我的耳边回响着不绝的嗒嗒声,那是敲击试卷的笔触。我的成长是在时间中坚韧地奔跑,像精卫填海的坚韧。”小作者把自己的学习比作顽石,在朔方的雪坚韧的感染下,决心要“坚韧地成长”。他不仅读懂了朔方雪的精神,而且将之与自己的实际联系,情动于中,格外感人肺腑。

三、 用心情日记之新,拨动学生心弦

写日记是练笔和积累素材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触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使学生袒露自己的心扉,充分抒发内心丰沛的情感,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心情日记,顾名思义,是记录自己心情的日记,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写作时心灵处于完全自由、放松的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学生在写作心灵日记时,完全没有题目、内容的束缚,氛围宽松民主,学生的表达自由、真实,完全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去年暑假前,我给学生布置“心情日记”,每周两篇。暑假结束后,随手翻开一本看,纸上满溢的都是真真实实的情感,毫无做作之态。

一个学生写道:“7月6日,上午8时45分21秒,停电了。爸爸妈妈上班后,我实在热得不行,只能百无聊赖地趴在地上,听着窗外的蝉鸣。我发现,每过36秒,它们会休息12秒,然后接着唱,这是一个奇妙的发现。”这段话将小作者在停电之后的心情,描写得十分真实,并且在如此的“百无聊赖”之中,他居然还能发现一件“奇妙”的事情,视角可谓独特之至。

另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无意间想起要吹泡泡,就找来一只水杯,装上点水,倒入一些洗洁精,用吸管搅匀,对着窗外吹了起来。轻轻吹一口气,泡泡就从吸管口迫不及待地飞了出来,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七彩的颜色。泡泡在空中飞着,楼下的小孩子看到了,快乐的追逐着,那种快乐纯粹得令人羡慕。我还能再拥有这纯粹的快乐吗?”这段文字将小作者的心迹袒露无遗,想要和小朋友一样拥有纯粹的快乐而不得,淡淡的感伤跃然纸上。

通过写心情日记,学生的心弦被拨动了,心灵之窗由此打开,真挚的情感如火山岩浆一般喷发出来。此时,教师可以用批改、点评等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长此以往,情感的积累会逐渐加深,慢慢沉淀下来,外化在学生的作文中。

四、 以丰富生活之美,开启学生真情

学生在生活中情感蓄积越丰富,作文的契机就越多,也越有可能写出具有一定情感深度和感染力度的作文。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他们的生活,学会如何在生活中积累提炼具有生活热情和生命激情的素材,用生活的美,激发学生胸中真挚的情感。

1. 感恩父母,咀嚼亲情。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付出只知一味地接受和索取,不知感恩和回报。针对这种情况,“三八”妇女节时,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我为妈妈……”。要求学生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然后完成文章。一位学生的题目是《我为妈妈拔白头发》:“我很快就找到了一根,然后拔掉。拔着拔着,我觉得每一根白发都诉说了妈妈的辛苦故事:这一根是妈妈养育我长大;这一根是工作的艰辛;这一根是长期操劳家务的结果……不知不觉,我已经拔了好多根了,我看见还有几根,但我没有拔,因为我想让它们时常提醒我,我有一个好妈妈,我应该孝顺她。”小作者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语言虽然朴实,但细致的体验和真挚的情感令人感动不已。

2. 感受自然,锤炼诗情。大自然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自然,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进行情感教育。花的芳香,鸟的鸣叫,四季的轮回,都能让学生产生美的体验,使他们产生创作的冲动。此时,教师稍加点拨,引导学生追寻动情点,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掀起心底的波澜,写出极好的文章。一次秋游中,一位学生看到落花,写道:“花开固然美丽,花落更具意义。用心聆听花落的声音,感受花落的意义。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片一片洒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为生命留下最美好的东西。”另一位同学看到了美丽的秋色,写道:“可能秋季在大家眼里只提供了凉爽,可在我眼中,却有一丝华贵,一丝落魄,一丝美丽,一丝凄凉。”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学生的眼里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迸发出不同的文字,却一样的充满诗情画意,一样的情意盎然。

3. 感悟社会,体味人生。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社会,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但我们的学生因为年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总会感到思想空乏,情感苍白,笔端艰涩。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创设情境,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得到充实而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

情感在作文中培养,作文在情感中升华。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让学生真正喜欢作文,从而达到积重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优秀之作。

(作者单位: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题目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