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发金
教学生掌握习作知识,并不是只有“讲”这一种笨方法,我们要向高级营养师学习,将各种营养成分溶入孩子们喜爱的小食品中,让他们在享受中自然吸收了丰富的营养。因此,理想的方法是教师“心中有法,口中无法”。
一、 把习作技法藏在故事里
喜欢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把枯燥的写作方法转化成生动的故事呈献给学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他们也乐于接受,而且记忆深刻。如习作指导课《漫谈观察》,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单凭语言描述,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故事则可以化难为易。教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他看着每个学生把手指放进杯中,然后再放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样子。教授说:“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细心,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由此引出观察的五个要旨,即眼看、鼻闻、手摸、耳听、心想。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学生在倾听中启迪智慧,荡涤心灵,习得技法,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创作欲望。
二、 把习作技法化在交谈间
数学的解题方法可以例举,可以佐证;而写作的方法却不能简单地套用,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让学生去实践,达到“道法自然、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教学《“砖”的启示录》一课,我是这样将“联想”的方法教给学生的:课堂上,我出示一块红砖,让学生展开联想,畅所欲言。有的学生由红砖的形状、颜色、用途,联想到有相似之处的人、事、理,在交谈中获得“相似联想”的方法;有的学生由红砖联想到很多相关的人和事,如建筑工人、红色娘子军等,在交谈中领悟“相关联想”的方法;有的学生从与红砖相对的方面展开联想,在交谈中体会“相对联想”的方法;有的学生由红砖联想到某种思想、某种品质,从而明白“虚实联想”的方法……习作教学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教师创设会话、交流情境,通过交谈,有意识地渗透习作方法,将枯燥的方法讲解融入到生动的交际情境中,做到深入浅出、触类旁通。
三、 把习作技法融在游戏时
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参与游戏时理解的知识,远比生硬灌输给他们的有效,遗忘率也低。把习作的技法融在游戏时,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反应。李白坚教授执教游戏作文课《比手劲》时,五次中断教学活动,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比赛开始了,老师喊“一、二”时,学生们都屏住了气息,等待着老师喊出“三”字。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老师大声喊出的却是一个“停!”大家一下子泄了气,愕然地看着老师。李老师告诫道:“在写‘比手劲的时候,‘交战双方的衣着、表情是不能不注意观察的,否则文章就写不具体了。”于是,再一次请大家预备比赛,同时观察彼此的衣着和表情。等到应该喊“三”的时候,老师又喊了声:“停!”这回同学们大笑起来。老师提醒道:“在写这种带有动态性的记叙文的时候,‘交战双方的动作怎么能不注意观察呢?”于是,又请大伙儿一起仔细地观察参赛双方的动作:左右手怎么放,左右脚怎么站,腰是否弯曲,头是否低下,等等。第三次,这回老师刚喊出“二”,全体同学齐声高喊“停”,因为他们隐约知道环境也是需要注意的。第四次,再请他们注意握着对方的手感觉一下:是肉肉的呢,还是有骨感的呢?是出汗的呢,还是干干的呢?第五次,老师开始追问,比手劲的同学们在此时此刻都想了些什么?同时大声提醒道:“注意!心理活动也要写进文章。”如此这般才算完成习作指导的任务。从以上的“行为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教师没有一次次中断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进而收获衣着、神态、动作、环境以及心理活动等描写的方法。在游戏中,学生掌握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并且在随后写作中加以运用,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四、 把习作技法落在读悟上
学习书法都是从临摹开始,临摹到一定阶段,再博采众长,创立自己的风格。写文章也是这样,课文是学生最好的仿写范本。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文章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是怎样突出中心的。如,教《西门豹》一课,在学习“西门豹惩治官绅”这一部分内容后,让学生用习得的描写人物细节的方法,写一写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具体情景。于是学生写道:“巫婆听见西门豹对自己说这话,脸色大变,连说话都有点儿磕巴,声音颤抖着:‘不要让我下去呀,我长得那么难看,河伯肯定不会满意的,那么,漳河就会发大水的。死到临头,还这样狡辩,西门豹厌恶极了,但表面上还是很平静地说:‘没关系,我只是让你去跟河伯说一声,不会有事的。说着,西门豹就把巫婆投进了河里。巫婆拼命挣扎,渐渐地没入水中,这个可恶的巫婆终于得到了报应。”阅读是训练写作的最佳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品析、比较、改换等方法,引导学生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得体与精妙;通过师生分读课文某一段中的“因果”或“总分”等关系的句子,让学生感知句群关系、自然段的结构以及叙事说理的相关方法;通过分析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来理解过渡与转折的技巧等等。这种读中悟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做法,对于学生感知课文的写作技法是十分有效的。
五、 把习作技法放在实践中
我们在习作课上给学生讲了那么多的方法,开头的方法、描写的方法、点题的方法、结尾的方法等等。然而,学生在具体写一篇习作的时候,脑子里还会有这样那样的方法吗?习作技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成能力。如,教学《给句子“化妆”》:教师围绕句子的装扮(如何把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用“妈妈怎样打扮”(用多种化妆品,按顺序操作)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明白句子的“化妆”。然后,再列出五项“化妆品”——写出颜色、用上拟人和比喻、展开联想、写出动作、写出个人感受,让学生练习给句子“上妆”。于是,“草长出来了”就变成:“草绿了,满山遍野,好亮眼!”“小草换上嫩绿的新装,从土里冒出头来,想看看光明世界。”“草儿不再缩着头,垂头丧气,个个挺直了胸膛,像英勇的士兵。”接着,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去具体感受给句子“化妆”的乐趣。最后,以“分辨‘化妆品”的习题形式,巩固拓展写作技巧。适当地精心设计一些这样的语言训练,无疑可以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母语的生动和鲜活、亲切和可爱。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