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
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刚从看图写话而转入要独立构思素材的命题习作,一时还不大清楚怎样组织素材去描写事物和表达自己的感情。一直以来,我都将帮助中年级学生发掘和积累写作素材,放在语文教学研究的首要位置上。
一、 开展体验活动,接触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泉源。我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生活,在体验中去获得从未学过的知识,去产生从未有过的感受。而这些,恰恰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1. 体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乐趣。有一次,要求写一件自己做的好人好事,竟然有很多同学都写捡到钱包交给老师、扶老爷爷过马路。于是,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帮助家人或邻居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要求事情一定要真实,最好能受到别人赞扬。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让他们把自己所做的事说出来,大家说得很精彩:“我奶奶一个人煮饭很辛苦,我帮她洗菜、洗碗,让她坐下休息。妈妈夸我很懂事,很孝顺。”“隔壁王阿姨的孩子小田手脚很脏,我帮他洗干净了。虽然王阿姨不知道是我干的,没表扬我,但我不是为了表扬才帮小田洗手脚的。以前,我也帮他洗过几次了。”看来,这些同学真正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滋味。我趁热打铁,叫他们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同学们写得各有千秋,都很生动。
2. 体验现在生活的幸福。我利用节假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游园活动、文艺汇演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指导习作时,我有意识地讲一讲贫困地区的儿童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让他们通过对比,感受自己的幸福。以学校举办的为灾区人民捐衣、捐款活动为契机,教育学生珍惜目前拥有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好好生活。骆健生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从老师那里,我知道世界上竟有这样穷苦的学生。我多想把那些贫困地区的儿童带回学校和我一起读书,一起游戏,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快乐。”
3. 体现社会上的美与丑,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能力。在帮助学生搜集写作素材时,我有意识地让他们去贴近生活,去体验,去判断,从中辨明是非。例如,班上有部分同学看见负责洗厕所的阿姨就掩鼻而走。于是,我叫学生们到厕所体验一下,如果没有阿姨
的清洗,厕所将会怎样?随后点拨:阿姨虽然外貌不好看,但心灵很美,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我又让学生去看正在建设校功能室的建筑工人的工作,去看成天只顾打麻将的闲人,去分析小偷抢提包的行为,让他们判断善与恶、美与丑,并简单写下自己的感想。游淑兰同学是这样写的:“建筑工人在阳光下干活太辛苦了,为我们盖成了一座高楼大厦,真了不起;躲在房间里打牌的人看似很自在,但有什么用?”学生的感触虽然肤浅,但社会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判断能力,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 引导学生多观察,搜集写作素材
写作离不开观察,但观察要讲究方法,才能达到观察的效果。为了写好习作《放学路上》,我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三步走:①细致地全方位观察;②耐心地抓特点观察;③灵活地多角度观察。放学路上有什么?首先应细致地观察学校的位置,道路的宽度、长度,车辆的型号和数量,人流量的多少,人、车的去向等,并记录有关的数据,然后耐心地观察车流的变化景象。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什么时候人多车多,什么时候人少车少;人多时,车辆该怎样走,车多时,人该怎样走。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扩宽道路,或用校车接送等。经过指导,我再以《观察大街上的一个人》为内容,让学生写作。同学们基本能将人的年龄、外貌、衣着、神态、行为特点写出来。陈慧冰同学写道:“街上人来人往,太阳晒得人们满头大汗。在马路的中间,站着一位身材高大、两眼威严,穿着一件白衬衣、一条牛仔裤,没有戴帽子的叔叔,在指挥过往的车辆。汗水已湿透了他的衬衣,但他毫不在乎。有些车辆的司机向他点头,有些步行的人向他招手。他满面笑容地向这些人点头致谢。我想,他也许是一位休假的交警叔叔吧。不然,指挥车辆为什么这么熟练呢?”
三、 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广泛积累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别人是怎样积累写作素材的,我在指导他们阅读时提出“三要”:1. 要有书可读。设立班级图书角,放些图文并茂的图书吸引学生,扩大了阅读面。2. 要摘录语句。设立一个“好词好句”记录薄,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或片断摘录下来,和同学互相传阅,互相欣赏,教师定期检查。3. 要学会仿写。仿写可以提高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在训练学生仿写时,我提出了“三不”的要求:①不将原文内容改头换面。②不照抄原文的特定环境的词句。③不将原文的人或事物生搬硬套。我要求学生仿写的是别人的布局谋篇和写作手法,仿人家用得优美生动的词语,仿方法不仿内容。写作时,我班没有一个人在仿写作文时照搬原文内容的。
四、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自由表达
想象往往会给三年级学生带来很好的写作素材。三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看图学文,我利用图画去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利用文章去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怎样才能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呢?我抓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收集他们的作品,一一贴到黑板上,让他们互相交流、讨论、评析,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编成小故事讲一讲,然后把它写下来。这样的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对自己的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陈嘉豪同学在自己制作的小纸船中放进一只用橡皮泥捏成的小猪,写出了这么一个故事:“猫妈妈病了,不能出海打鱼,小猫没有鱼吃,一个劲地哭。小猪决心帮助猫妈妈去打鱼,它驾驶着小船在海里打了很多鱼,正想回家,却认不出回家的路。这时,海里起了大风浪,海浪把小船掀得快要沉下去了,小猪很害怕。正在这时,鲸鱼先生一下子托起了小船,把小猪带回了安全的海边。小猪终于把鱼给了猫妈妈,让小猫吃上了鱼。”一个互相帮助的感人场面就这样浮现在了人们眼前。为了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有一次,班上一位学生把校园洗手池里未关好的水龙头关好了,我叫同学们把这件事写下来。按照常规,同学们会把这件事作为好人好事写下来,这里边还包含着其他什么道理呢?我点拨:这个同学为什么要把流着水的水龙头关掉呢?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水哗啦哗啦地流出来。”我故意说:“水哗啦哗啦地流出来,有什么不好呢?”“太浪费水了!”同学们几乎是同时叫起来。我点到即止,让他们去思索,去选材写作。结果,这次习作有6位同学写出了批评不关水龙头同学的内容,有的写道:“浪费水资源的行为是可耻的,大家都要保护水资源。”有位同学还摘录了一句话:“如果我们都随意浪费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经过近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得很快,学生能从多方面去取材,习作字数一般都超过三百字。其实,习作素材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练笔,平时注意引导,习作时就有话可写,有词可用,有感可发。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龙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