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毅
【摘 要】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高校校 级志愿组织作为以支持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为目标的校级组织,它们与其它学生组织以及社会公益机构有着怎样的区别?这样的区别又会对发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产生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校级志愿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个案对象介绍
(一)高校校级志愿组织的概念界定
本文提到的高校校级志愿组织是指在高校中直接在校团委领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运转,以支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为组织目标的学生组织。从这一界定中明显可以看出,高校校级志愿组织与一般的校级组织相比其活动内容主要是志愿服务,具有公益性;与其它大学生公益组织相比,它是在校团委直接领导下的校级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学校,具有半官方性;与社会公益机构相比,它是由学生在学校中建立的,拥有更多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具有学生性。
综上所述,高校校级志愿组织具有公益性、半官方性和学生性三个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校校级志愿组织在发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对所选个案基本情况的介绍
本文选取了作者便于研究的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云大青协或校青协)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与云南大学的其它学生组织和社会公益机构进行比较。
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9年,在校团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奉行“青春十载,志愿终身”的办会理念,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锻炼自我”为宗旨,其包含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大型会议和赛事;公益性志愿者活动”两个方面,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的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渠道。
云大青协具有高校校级志愿组织典型的3个特性,对它进行分析可以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高校校级志愿组织在组织大学上参与社会公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二、校青协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与其它组织的区别
(一)校青协与其它校级组织的区别
校青协作为云大的一个校级组织,它与其它校级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校青协是一个以支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公益组织,它拥有许多的公益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许多的志愿服务的机会。在现代社会中,公益事业的发展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激发起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的热情,近年来青协每年招新时的报名人数均远远超过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自律委等校级组织,这表明当今的大学生在认识到自身需要社会实践的同时也愿意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因此,校青协作为唯一个校级组织中以志愿服务为宗旨的学生组织,其可以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热情。
(二)校青协与其它大学生公益组织的区别
除了校青协外,在云大还有两类大学生公益组织,分别是:各个学院的青协和学生自发组成的公益社团。
相较于各学院青协,校青协更具有广泛性和全校性,这使得校青协可以从整个学校吸纳成员,在成员质量一致的条件下,校青协内部成员数量更多,可以开展较为大型的活动;在对外互动过程中,校青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个学校,而各个院青协则不能。同时,校青协相较于院青协而言,其更不容易收到团委老师的影响,自主权更大。
相较于学生公益组织而言,校青协是一个校级组织,而其它公益组织则是以社团的形式存在。校青协作为一个校级组织,有着比其它公益社团更为完整的组织结构与较为完善的制度,因此在组织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上均好于学生公益社团。同时,由于“学校的行政领导对学校各组织具有重要影响”,而各个社团均由校社联统一管理,校青协则是一个与校社联平级的均在校团委下直接管理的组织,在活动申请和审批上均有着巨大的优势。
校青协的广泛性与全校性以及在与学校行政部门沟通较为便利,使得校青协在大学各个志愿组织中可以充分发挥校级组织的优势,成为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骨干力量。
(三)校青协与社会公益机构的区别
校青协与社会公益机构相比,就人员而言校青协的构成人员均是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均是利用个人休息时间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机构则是聘请专业的全职人员。就组织目的而言,校青协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为目的;而公益机构则是着重于关注社会的某一方面问题,这两个方面决定了青协在组织资源上明显落后于公益机构。但在大学生人力资源方面,青协则可以成为各公益机构的有效补充。对于公益机构而言,人力缺乏是普遍现象,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可以较快的适应环境的要求,对机构的人力资源是一种有效的补充。青协在这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与公益机构相对接,既解决公益机构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又帮助大学生找到参与社会公益实践的机会。
因此,校青协可以在大学生与社会公益机构之间发挥纽带作用,将大学生与社公益实践连接起来。
三、结语
从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个案中可以看到,校级志愿组织在联系社会公益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半官方性和学生性三个巨大特点,广泛吸引大学生加入社会公益实践中,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相接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与相关部门应当大力扶持校级志愿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
参考文献
[1] 宋来,钱嫦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研究[J].青年探索,2008(5).
[2] 马鸣,孙红磊,张志刚.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2008,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