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荣
摘要: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语)。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更是爱的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审美 爱的教育
我们上《爱的礼赞》这一单元,在学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和《长成一座山》时,课前我都习惯性地问一声: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可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关于这方面的陈述我以前很早就听说过,可是没有想到直到今天我的课堂上40多人中举起手来的也只有7、8个人。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更是爱的教育。可以说,我们的教材中,每一课的内容都包含着不同的爱:亲情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然不仅仅是教唱歌曲,教会音乐知识就够了的,而是应该充分利用自己音乐学科的特点教会学生做人,真正做到先育人后教书。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一、亲情之爱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青年,爱上了一位女子,青年不知这女子是魔鬼所变。为讨女子欢心,青年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一日,魔鬼要青年去挖他母亲的心给她吃,青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黑夜里,他捧着妈妈的心,匆匆赶回魔鬼身边。经过一片树林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心被扔出去老远,青年费力地从地上往起爬时,听见那颗心在问:“跌疼了吗,我的儿?”
但我看到最后一句话时: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就流了下来。天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然而现在不肖子弑父弑母的新闻时有报导,打骂父母不尽赡养义务的不肖子女就更多了。想想现在的孩子都喜欢过洋节,整天把什么情人节、愚人节和圣诞节挂在嘴上,而对于备受西方人重视的感恩节、父亲节和母亲节却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让我们感慨。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想想国外的感恩教育要有效得多。据说他们在母亲节这一天会让孩子们做一个沙袋,系在腰上,模仿妈妈怀孕的样子,让他们体会一下母亲曾经历过的艰辛。腰上绑着沙袋吃饭、穿衣、走路、睡觉……让他们感受一下妈妈的辛苦。当父亲节到来的时候,很多的工厂都让父亲把孩子都带到厂里来,感受父亲工作的艰苦,知道父亲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努力辛苦的工作以撑起整个家庭,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来之不易。
前不久就在三八妇女节快要到的时候,我就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主要是一次主题欣赏课。重点欣赏了《母亲》、《烛光里的妈妈》、《父亲》、《心声》等几首歌曲。结果四年级的学生感受最多,几乎有一半的学生都哭了,而五年级就少了很多,六年级则更少了。总的感受是学生越大,越不容易被感动。爱的教育是潜隐默化的,教会孩子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不要以为孩子长大了什么都会,爱心没有播种怎会有结果?我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不要以忙为借口忽视了对长辈的关爱。有的孩子他们没有读书的天赋,却心地善良、关怀他人、坦诚热心、乐于助人,这难道不是一种天赋?保存并发扬这种天赋是家长与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师生之情
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爱的教育》告诉我们--有爱的教育才是一池活水。
近来由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李辉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方晓义教授联合主持的云南省院省校合作研究项目《云南省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系统方案研究》,随机按比例抽样对全省12个县市区的278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25%的小学生与老师处于高冲突状态,有35%的学生处于高度回避老师状态。 那如何改善这种紧张的师生关系呢?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
从我第一天走上讲台开始,很多老教师就这样对我说:第一堂课一定要“震”住他们,否则以后你就惨了……。从这句话就可以看的出来,我们老师都把自己的爱掩藏得很深。深得让学生感受不到。所有一线教师都知道:其实我们老师更多的精力都花在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了。而恰恰是这些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最紧张。其实老师是可以早点休息的,是可以早点回家陪自己的孩子家人的,是可以少被外面等的焦急的家长骂的。可为什么他们都不领情呢?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老师把他们留下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他们补课是一种“恩赐”,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浓浓的“爱”。
三、朋友之谊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家庭中爱的中心。很多孩子只知道被人爱,却不知道爱别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独尊”的倾向。在这种特定生活环境中,容易形成不合理、孤僻的性格。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把“与同事真诚合作”列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把“言行孤僻,不善于与人合作”列为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不论今后你们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都要学会与人合作相处。”因此我们的音乐老师也要结合音乐学科特点,以音乐为切入口,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主要是学生熟悉喜欢的歌曲)感悟友谊的真谛。 例如苏少版第三册第一单元好朋友里有一首歌《一对好朋友》,歌词短小简练:小伢伢,小妞妞,我放小鸭你放牛,gagaga,moumoumou,唱着歌儿回家走呀,真是一对好朋友。就描述了两个孩子一块儿放鸭、放牛,一块儿唱着歌高高兴兴回家的愉快情景,表现了孩子之间真挚朴实的友谊。在课间,老师一定要提醒学生:“一对好朋友”不仅仅指“小伢伢和小妞妞”、“小鸭子和小牛”,其实小朋友和小动物也是好朋友,在这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力的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奶奶的这句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爱的教育并不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悲天悯人的圣人,只是要让他们看到一朵盛开的野菊花也能怦然心动。
参考文献:
[1][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夏丏尊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4.
[2][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居延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