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理论的产生及特点

2014-11-18 04:45:11孙华丽
科教导刊 2014年30期
关键词:中介语二语习得根源

孙华丽

摘 要 中介语理论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全新视角对二语习得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中介语理论产生的根源、性质以及特点,更好地了解掌握这一理论,从而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中介语 二语习得 根源 特点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Selinker指出:“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的努力而产生的语言,称为中介语。并且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使用该语言时所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它同时兼具了母语和目的语两者的特征,又与二者有着一定的区别。虽然Nemser于1971年提出了如“接近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之类的专业名词,大多数人仍然选择使用interlanguage来代表中介语。

1 中介语产生根源

从认知主义观点出发,Selinker将中介语产生的原因界定为以下五个:(Selinker, 1992)

(1)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经熟练掌握的母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基础必然会影响目的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学习者将其在母语中所学习的基础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规则应用到二语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影响到了二语学习这一现象称之为语言迁移,积极的影响形成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消极的影响形成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2)过度的概括目的语言(Overgeneralization)。相当部分的二语学习者在第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会将二语中的某些固有结构简化或者采用简单记忆法,以便于更加轻松地掌握该种语言。这一行为导致了很多目的语中原本没有的结构变体的出现。例如,有的学习者习惯在名词后加-s来变成复数形式,对于一般的名词当然是适用的,但是遇到像sheep这样的特殊名词时,写成sheeps就是错误的了。

(3)训练转移(Transfer due to the effect s of teaching)。教师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方法的不当或者教材内容设置的不当,所产生的对于某些结构或规则的过度着重或强调也会导致迁移。例如,在教授语音时,某位教师对于有些音素的发音不够准确,他所教授的二语学习者在单词中使用这些音素的发音时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而这些错误的发音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很难纠正过来;在基础学习阶段进行句子练习时,如果老师频繁使用 he作为人称代词来进行造句练习,而其他人称代词的使得频率偏低,就会使得学习者在自行练习或是与人交流时,也不自觉地将 he作为人称代词的优先选择,从而造成语言使用上的错误。

(4)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学习者往往会凭借自身语言学习的某些经验与规则,对目的语进行一系列策略性的处理。这个策略包括使用:重构(restructuring)、简化(simplification)、减少(reduction)、省略(omissions)、替换(substitutions) 、迁移(transfer) 、使用套(formulaic language) 等。这一行为对于中介语的发展有着相当直接的影响。

(5)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所谓交际策略,是指说话者在实际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技巧。这一策略包括了信息接收( 理解) 和信息输出(表达)两个方面。随着对目的语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于交际策略的选择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只有在现实语言环境中真正使用目的语,通过真实的交际环境不断练习所学知识并对成果进行检验,通过交际过程对目的语的使用进行重新调整和不断修正,才能最终从真正接纳目的语,并最终由以母语为基础逐渐转变成以二语为基础的策略上来。

Selinker认为,以上的五个原因中,语言迁移起到了最大作用。他将语言迁移定义为中介语理论的精华,认为该理论对于目的语知识系统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中介语的性质特点

Selinker将中介语的性质特点归纳为:系统性(systematic)、可渗透性(permeable) 与动态性(dynamic)。任何一种语言都呈现出系统性的特点,而语言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包容与开放,又使其拥有了可渗透性。该性质具体表现在:任何一个学习者对于该种语言的学习都会经历不同阶段,每一个阶段中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都在逐渐增加。同时,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自我修正又为目的语增添了不少新的元素。中介语系统对于这些新的元素、规则的吸收可被看作可渗透性。而将所吸收的新规则进行不断重组,并完善壮大,则体现了中介语鲜明的动态性。此外, 中介语逐步向目标语靠近,运动轨迹反复曲折但永远不能真正成为目的语这一特点,同样也是可变性的表现。中介语理论认为,中介语具有其他自然语言通有的变异性。

这一变异性体现在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任何一个阶段,其掌握的知识规则都是不稳定的。学习者对于中介语进行不断修正,使其内部系统逐步与目的语相似。要解释这一变异性,可以从学习环境差异,年龄及个体能力差异以及所涉及语言的差异入手:(1)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环境越倾向于交际性,学习者中介语的相似点就越多。学习者自身对于目的语的越重视,或是来自外界的施加于学习者的语言要求越高,其对于中介语的使用就会越注意,准确性也会越高,反之则较低。(2)二语学习者对于语言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与年龄是成正比的。年纪越大,语言的意识程度也就越高。与年龄小的学习者相较,年长的二语学习者在逻辑分析、思维方式、记忆力以及对语言的认识等方面都更强。这种种使得他们的中介语系统变化得更快。(3)语言的学习过程是由易到难的,而语言确有共性,因而不管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如何,在学习第二语的起始阶段,其所学的中介语一致性较多。中介语将目的语的语法体系作为其逐渐接近的目标,因此这一体系反复出现在二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得中介语也会产生快速变化。

总而言之,影响到中介语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原有知识水平高低、学习方法的优劣、学习环境的不同以及对于语言所持有的不同交际需求。这一系列不同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对二语学习者产生作用,从而使他们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中介语有了丰富的变异。

3 结束语

在中介语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其表现形式。它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有意识地、不断地从不同角度,结合实际的语言运用,创造性地建立一种语言系统和检验、证实自己对第二语言的种种假设的过程。在综合了对语言的交际功能、目的语知识、母语知识的认知以及对生活、人类和宇宙的认识之后,人们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系统,最终实现对第二语言的掌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Corder, S. P. Error Aanlysis[M].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England:Oxford UniversiPress,1994.

[3] S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2.

[4] 王永德,盛永生.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5] 鲁健骥.中介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3(1).

[6] 徐海铭.过渡语研究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1997(2).

[7] 司联合.过渡语理论与语言教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中介语二语习得根源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3:36:43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8:37:44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50:59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33:53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0:49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