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4-11-17 17:38陆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陆叶

摘要: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在对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进行抛锚式教学、复习总结等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笔者在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基础上,挖掘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中的益处,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课堂实际,初步探索了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 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en)于1970年提出。思维导图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模拟思维网络系统进行记忆、归纳和创造的工具。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思维导图理论日渐成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追捧,它具有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开启大脑无限潜能的优点,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教育界的很多教师和研究人员结合学科教学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使得思维导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的益处

思维导图一般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将人的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的思路、途径,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了出来。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它的运用将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1.优化思维表征,促进思维可视化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示将零散的知识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起来,比以文本的形式线性地传递给学生更形象,它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方式、规律运用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易于学生接受,易于优化思维表征,促进思维可视化。

2.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

围绕一个主题把复杂零散的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通过主题和分主题之间的连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把握和有效学习。

3.实现知识导学和课程目录导航

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教师往往是按照课堂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安排的,通过这一逻辑顺序,易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4.改善信息加工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通过直观的图示形式展现抽象复杂的理论学习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同时通过一个主题的发散,对课堂所要讲授的全篇文章有系统的把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5.创设有意义的信息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构建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知识结构,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现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同化,同时围绕思维导图的学习,更加便于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与协作。

6.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帮助扫除学习障碍

利用思维导图会自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使学生接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另外,对于有“学习障碍”,尤其是有“诵读困难”的学生特别有用,使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完整和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有助于在新授课中建构知识结构,在复习课中建构知识体系,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在信息技术课程介绍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总体把握课程内容

教师在介绍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时,一般而言都是通过借助书本目录的方式来进行展示讲解。然而如果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模块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学生总体把握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规划、拟定好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中,教师在给学生介绍教科书所包含的总体知识结构时就可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可以先展示高中信息技术的总体课程结构,然后再展示即将要学习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具体内容(如图1),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整个知识体系的重点和关键点。

2.在信息技术新授课中,利用思维导图易于构建知识结构

在信息技术新授课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例如,在讲授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要点时,涉及文本信息的格式化、结构化和形象化,其中文本结构化主要表现为利用表格表达文本分类、利用流程图描述事件进程、利用结构图呈现事物关系。而其中结构图的形式主要体现为组织结构图、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等方式。在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较为清晰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结构(如图2)。

3.在信息技术旧知复习、新知总结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旧知的复习、新知的总结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较好地构建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教授《图片信息加工》时,为了帮助学生清楚自己要完成一份多媒体平 面作品,不仅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必要的文字和图片素材,还要有相应的对版面布局、色彩搭配的规划设计,当然要实现这一切最重要的是还需要技术的支持和帮助。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明了了完成平面作品的主题、素材和艺术性需求要素,在讲技术手段的应用这节课时,笔者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借助了思维导图,对旧知结构进行了展示,以便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堂的总结环节用同样的方式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较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图3)。

4.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会科学评价

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评价的内容和维度,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多元地去评价同学最终的信息作品和学习过程等,从而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图4)。

总之,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作为辅助思考的工具,贯穿大脑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同时可以作为处理知识及学习的有效的新方法,直接应用到知识学习过程的整理、记忆、复习、交流等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始终遵循一套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来呈现知识信息,有利于促进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较好地帮助教师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endprint

摘要: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在对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进行抛锚式教学、复习总结等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笔者在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基础上,挖掘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中的益处,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课堂实际,初步探索了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 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en)于1970年提出。思维导图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模拟思维网络系统进行记忆、归纳和创造的工具。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思维导图理论日渐成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追捧,它具有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开启大脑无限潜能的优点,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教育界的很多教师和研究人员结合学科教学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使得思维导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的益处

思维导图一般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将人的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的思路、途径,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了出来。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它的运用将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1.优化思维表征,促进思维可视化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示将零散的知识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起来,比以文本的形式线性地传递给学生更形象,它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方式、规律运用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易于学生接受,易于优化思维表征,促进思维可视化。

2.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

围绕一个主题把复杂零散的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通过主题和分主题之间的连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把握和有效学习。

3.实现知识导学和课程目录导航

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教师往往是按照课堂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安排的,通过这一逻辑顺序,易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4.改善信息加工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通过直观的图示形式展现抽象复杂的理论学习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同时通过一个主题的发散,对课堂所要讲授的全篇文章有系统的把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5.创设有意义的信息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构建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知识结构,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现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同化,同时围绕思维导图的学习,更加便于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与协作。

6.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帮助扫除学习障碍

利用思维导图会自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使学生接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另外,对于有“学习障碍”,尤其是有“诵读困难”的学生特别有用,使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完整和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有助于在新授课中建构知识结构,在复习课中建构知识体系,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在信息技术课程介绍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总体把握课程内容

教师在介绍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时,一般而言都是通过借助书本目录的方式来进行展示讲解。然而如果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模块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学生总体把握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规划、拟定好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中,教师在给学生介绍教科书所包含的总体知识结构时就可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可以先展示高中信息技术的总体课程结构,然后再展示即将要学习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具体内容(如图1),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整个知识体系的重点和关键点。

2.在信息技术新授课中,利用思维导图易于构建知识结构

在信息技术新授课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例如,在讲授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要点时,涉及文本信息的格式化、结构化和形象化,其中文本结构化主要表现为利用表格表达文本分类、利用流程图描述事件进程、利用结构图呈现事物关系。而其中结构图的形式主要体现为组织结构图、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等方式。在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较为清晰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结构(如图2)。

3.在信息技术旧知复习、新知总结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旧知的复习、新知的总结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较好地构建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教授《图片信息加工》时,为了帮助学生清楚自己要完成一份多媒体平 面作品,不仅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必要的文字和图片素材,还要有相应的对版面布局、色彩搭配的规划设计,当然要实现这一切最重要的是还需要技术的支持和帮助。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明了了完成平面作品的主题、素材和艺术性需求要素,在讲技术手段的应用这节课时,笔者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借助了思维导图,对旧知结构进行了展示,以便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堂的总结环节用同样的方式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较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图3)。

4.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会科学评价

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评价的内容和维度,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多元地去评价同学最终的信息作品和学习过程等,从而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图4)。

总之,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作为辅助思考的工具,贯穿大脑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同时可以作为处理知识及学习的有效的新方法,直接应用到知识学习过程的整理、记忆、复习、交流等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始终遵循一套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来呈现知识信息,有利于促进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较好地帮助教师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endprint

摘要: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在对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进行抛锚式教学、复习总结等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笔者在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基础上,挖掘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中的益处,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课堂实际,初步探索了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 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en)于1970年提出。思维导图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模拟思维网络系统进行记忆、归纳和创造的工具。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思维导图理论日渐成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追捧,它具有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开启大脑无限潜能的优点,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教育界的很多教师和研究人员结合学科教学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使得思维导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的益处

思维导图一般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将人的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的思路、途径,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了出来。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它的运用将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1.优化思维表征,促进思维可视化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示将零散的知识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起来,比以文本的形式线性地传递给学生更形象,它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方式、规律运用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易于学生接受,易于优化思维表征,促进思维可视化。

2.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

围绕一个主题把复杂零散的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通过主题和分主题之间的连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把握和有效学习。

3.实现知识导学和课程目录导航

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教师往往是按照课堂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安排的,通过这一逻辑顺序,易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4.改善信息加工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通过直观的图示形式展现抽象复杂的理论学习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同时通过一个主题的发散,对课堂所要讲授的全篇文章有系统的把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5.创设有意义的信息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构建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知识结构,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现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同化,同时围绕思维导图的学习,更加便于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与协作。

6.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帮助扫除学习障碍

利用思维导图会自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使学生接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另外,对于有“学习障碍”,尤其是有“诵读困难”的学生特别有用,使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完整和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有助于在新授课中建构知识结构,在复习课中建构知识体系,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在信息技术课程介绍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总体把握课程内容

教师在介绍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时,一般而言都是通过借助书本目录的方式来进行展示讲解。然而如果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模块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学生总体把握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规划、拟定好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中,教师在给学生介绍教科书所包含的总体知识结构时就可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可以先展示高中信息技术的总体课程结构,然后再展示即将要学习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具体内容(如图1),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整个知识体系的重点和关键点。

2.在信息技术新授课中,利用思维导图易于构建知识结构

在信息技术新授课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例如,在讲授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要点时,涉及文本信息的格式化、结构化和形象化,其中文本结构化主要表现为利用表格表达文本分类、利用流程图描述事件进程、利用结构图呈现事物关系。而其中结构图的形式主要体现为组织结构图、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等方式。在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较为清晰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结构(如图2)。

3.在信息技术旧知复习、新知总结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旧知的复习、新知的总结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较好地构建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教授《图片信息加工》时,为了帮助学生清楚自己要完成一份多媒体平 面作品,不仅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必要的文字和图片素材,还要有相应的对版面布局、色彩搭配的规划设计,当然要实现这一切最重要的是还需要技术的支持和帮助。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明了了完成平面作品的主题、素材和艺术性需求要素,在讲技术手段的应用这节课时,笔者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借助了思维导图,对旧知结构进行了展示,以便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堂的总结环节用同样的方式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较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图3)。

4.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会科学评价

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评价的内容和维度,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多元地去评价同学最终的信息作品和学习过程等,从而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图4)。

总之,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作为辅助思考的工具,贯穿大脑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同时可以作为处理知识及学习的有效的新方法,直接应用到知识学习过程的整理、记忆、复习、交流等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始终遵循一套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来呈现知识信息,有利于促进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较好地帮助教师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