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珊
摘 要:构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是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阐述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内涵、特征;其次,分析目前中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构建高校服务型管理模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212-02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2012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立服务型政府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
一、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内涵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即管理观念、管理职能、体制结构和服务对象。首先,从管理观念角度分析。要将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的观念贯穿到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从被管理者转变为服务的对象,强化“管理即是服务”的意识;其次,从管理职能角度分析。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职能的侧重点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实现从权力型机关向责任型机关的转变,以及提升对服务职能的认识,摒弃行政本位,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再次,从体制结构角度分析。一方面,采用扁平的组织机构来代替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合并职能相近的机关部门。另一方面,提高学校制度政策制定的参与性和民主化;最后,从服务对象角度分析。高校所具有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的基本职能决定了高校行政部门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师,因此,应以师生为本,为其创造良好的平台和环境,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强调服务意识。坚持“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将服务视为学校管理模式的核心价值观和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职责,一切从师生的需求出发,为师生的利益着想,明确师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现和维护好师生的根本利益,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第二,鼓励参与并及时回应。鼓励参与指的是在涉及有关学校发展与建设的问题上,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鼓励相关人员参与。学校决策不再仅由少数领导干部讨论决定,而是要广泛听取师生、家长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意见与建议,让他们充分而自由地参与到学校决策中来;与鼓励参与相对应的是强调回应性。针对相关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回应机制,以保证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第三,体现公开与公正。在新时期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下,学校行政部门要及时将重要工作信息如学校重大决策、制度调整和管理活动向师生、家长及其他相关机构公布,做到管理的公开和公正。师生、家长等相关人员有权对学校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第四,倡导尊重与平等。服务型高校管理模式倡导尊重个体,强调平等。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循勤奋务实的工作原则,努力与师生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彼此平等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管理决策过程中,行政部门应充分考虑并积极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使每位师生都能平等地享受学校资源,使学校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师生。
二、目前中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全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但由于中国高校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时至今日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机构过度膨胀
中国高校在内部管理上一直采用从学校、学院、教研室到教师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管理的形式,即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这种科层制的组织机构会产生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由于各部门功能不断细化和权限不断缩小使行政部门岗位越设越多,导致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不高。二是由于中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按照政府机关的人员编制设置的,从科员到处级、局级逐级建构,每个部门至少有两到三名行政人员,随着行政机构的不断膨胀,行政管理人员的队伍也越来越大。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缺乏实际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中国现行的教育法律体系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先后制订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它们构成了中国现行教育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但这其中及后续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涉及行政管理的内容较少且空泛,实际工作中难以参照执行,使行政人员在执行或决策中随意性增大,难以形成公开透明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忽视与行政管理制度联系密切的监督和信息反馈等民主制度建设,使得师生、家长及相关机构脱离了涉及高校重要决策制定的过程,不利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新时期高校服务管理模式。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高校不仅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从专业素质看,大多数行政管理人员都不是来自管理专业,没有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基础理论和现代高校管理知识的学习,不具备系统的知识理论框架,在日常工作中不讲方式方法,影响了工作效率。从年龄结构看,由于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仍保持着传统的认识,即科技含量低、创新空间小、自我提升慢等,专业青年人才不愿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致使整个行政管理队伍人才出现断层。其次,激励机制欠缺。目前,全国各高校发放工资、奖金、福利等大多是以科研成果来划分等级,由于工作性质原因行政人员不可能在科研方面有太多成果,因此获得奖励的机会很少,导致行政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受到影响。endprint
三、构建高校服务型管理模式的主要措施
解决传统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新时期高校服务型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中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具体要从转变管理观念、精简管理机构、完善体制机制三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和提升服务理念
在全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开始转变并不断提升行政服务理念,将以人为本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将保证高校师生的利益作为工作核心,树立和维护以服务为根本、尊重与合作并存的理念,真正做到将为师生提供的便利化服务扩展到最大范围。坚持“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具体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明确定位,包括对自身的定位和工作对象的定位。行政管理人员应深刻理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摆脱自身官本位思想的束缚,站在服务者的角度协助师生处理好日常事务工作。第二,把握好思路和方法,寻求以师生为本的有效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精简机构建立扁平式的组织结构
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不仅搭建出了新时期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主体框架,还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科学和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指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即改变传统多层级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减少过多的中间层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职位,使行政组织逐渐趋向简约化和扁平化。这种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具有管理层次少、管理成本低、管理跨度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且准确度高等特点,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三)建立并完善管理机制
新时期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第一,建立合理的引入机制。以公平、公开为基本原则,在对应聘者进行科学和全面的能力测评后,根据岗位需要引进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同时还要对各部门行政人员配置有全面的考虑,在录用时把不同专业特点的综合素质人才安排到适当岗位。第二,形成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由于岗位性质不同,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与教师相比科研成果很少,因此最终考核不能只看重科研成果,应针对不同岗位采取科学的、多样的考核形式和激励方式。第三,建全配套的服务机制。完备的服务机制至少包括高效的沟通回应机制以及服务评价机制。高效的沟通回应机制主要为了保证师生的正当要求能够通过有效途径反映到行政管理部门,并得到及时回应。服务评价机制是师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行使其服务对象的权利,即对行政部门的服务质量、方式进行评价和监督,以促进行政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可见,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发展的脚步。因此,高校应及时转变传统行政管理的观念和角色,以师生为本,不断完善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注重民主性、公平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教育、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博,张安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南高等专科财经学报,2008,(4).
[2] 覃东兰.对中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3] 范丽娟,林祥柽.高效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09,(3).
[4] 李锦江.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思路研究[J].科技咨询,2011,(33).
[5] 王雷.浅谈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构建[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8).
[6] 张月梅.浅析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
[7] 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 胡锦涛主持[EB/OL].http://www.gov.cn/ldhd/2008-02/23/content_898794.htm,2008-03-23.
[8] 新华网.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5.htm,2012-11-19.
[责任编辑 王晓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