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六字连珠式作文的转型升级

2014-11-17 14:30:01陈亚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连珠举例例子

陈亚军

六字连珠式作文是早几年提出的一种速构议论文的模式,它的口诀是六个字:点、正、反、深、联、总。具体来说,“点”是提出观点,“正”是正面举例,“反”是反面举例,“深”是深入分析,“联”是联系实际,“总”是总结全文,整个文章由六个部分构成,自然形成六段。六字连珠式作文的提出,为考生在紧张的考试过程中,快速地组织材料,谋篇布局,敷衍成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变迁,考试及阅卷方式的改变,六字连珠式作文也暴露出一些弱点和不足。如何让六字连珠式作文做到与时俱进,重新发挥出光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点”“正”“深”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六字连珠式作文进行转型升级。

点:变百花齐放为单一指向

“点”作为六字连珠式作文的第一段,承担着议论文“提出观点”的重任。而至于如何提出观点,这种模式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因而在过去的议论文写作中,六字连珠式作文的开头是多种多样的,细数起来,像排比式、故事式、引用式、名人名言式——不一而足,可以说五花八门,百花齐放。而按照写作的正常要求来说,作文本来就应该百花齐放,这样才能展现出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品质与写作才华。那么为什么笔者今天又提出变百花齐放为单一指向呢?这样是否违背教学规律呢?这个问题要从江苏省独立命题以来作文题型的嬗变说起。从2004年“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到2005年“凤头、猪肚、豹尾”,江苏省考查的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人与路》到2012年《忧与爱》,考查的是命题作文,而从2013年“探险者与蝴蝶”到2014年有关“青春永恒与否”的探讨,考查的是新材料作文。对话题作文材料的处理,南师大文学院院长、江苏省前高考语文阅卷复查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有如下论断:“材料只是起着引子或例子的作用。”由此可见,在话题作文时代,作文只要围绕话题进行选材写作,材料表面不含有观点,内容没有限制,六字连珠式作文的开头是放开的。而命题作文的题目一旦确立,整个文章的中心主旨也就确定了,而如何开头就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了。江苏省2013年高考佳作《安然相对不惊飞》是这样开头的:“面对人类一往无前的探索,自然如同洞壁上栖息的美丽蝴蝶,向纵深之处隐匿二去。我们,或许早该意识到,是时候了,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作者在这里选择引用了材料中的一部分,由之引出观点“对环境留下敬畏和距离”,就让阅卷老师感觉过渡得既贴切又自然。

正:变呆板组合为摇曳多姿

“正”作为六字连珠式作文的第二部分,从正面举例来论证观点。其基本的思路由三部构成:一、带有万能性质的过渡句;二、三个正面事例;三、一句话总结事例,重申观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正面举例与文章的第三部分“反”的反面事例形成正反对比,而且形成三比一的比例,从而强化所提出的观点。这个思路在写作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即便再好的思路,写作时间长了,无论是写作者还是阅卷者,都难免会产生机械呆板的感觉。如何改变这种呆板机械的格局,让文章变得摇曳多姿起来呢?笔者以为,写法不单一是关键。除了会写这种传统的格式外,还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改过渡句为分论点。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由第一段的观点引出第二段的用以证明观点的三个例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将过渡句改为分论点,论述“是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段落的主旨,另一方面则可以与下文的“深”部分形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整个文章的思路将更加清晰。二、变举例议例的方式。传统的六字连珠式作文重举例,少分析。针对这一点,可以变三个例子为两个例子甚至一个例子,然后重在对例子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分析的方式可以是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或者综合分析。2014年高考佳作《青春永不褪色》有这样一段文字,“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深:变浑沦一体为分层深入

“深”是六字连珠式作文的核心部分,它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写好这一部分至关重要。在传统写法上,“深”部分既可以写“是什么”,也可以写“为什么,怎么办”,浑沦一体,是整篇文章中最长的一段。笔者认为,这种长篇大段的写法并不适合现在的考试,应将之拆分为两段到三段,逐层深入分析。理由一,在纸质阅卷时代,一篇文章如果段落有长有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就会给阅读老师留下文章整体布局错落有致的美感,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在网上阅卷时代,老师通过网络评分,每屏显示的内容有限,一段冗长的文字不是阅卷老师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将浑沦一体的段落拆分为两到三个小的段落,既可以减少阅卷老师的疲倦感,又能让老师在阅卷过程中快速把握中心思想,迅速判定分数,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呢?理由二,在这部分,首先不应该写“是什么”,因为“是什么”属于议论文“三段论”里最基本的一环,它不属于深入分析,应该出现在“正”部分。其次,“为什么”“怎么办”对应了议论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们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如果出现在同一段落里,就会发生逻辑混乱现象,所以也是不应该放在一段里的。再者,将“为什么”和“怎么办”折分为两段,这样就可以和“正”部分的“是什么”遥相呼应,形成议论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从而使整个文章构成严密的结构。这个部分拆分下来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进行论述,可以是分析原因,谈论意义的“为什么”,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怎么办”,或者是注重思维的辩证分析,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不能搞反了。

猜你喜欢
连珠举例例子
汉语连珠四字句的英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4:58
“举例”写人更具体
三角函数求值题型举例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中等数学(2020年10期)2020-04-13 05:52:18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9:00
能干的大象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快乐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7 09:44:43
“九星连珠”=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