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成人高校开设了英语影视欣赏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一门拓展型课程,该课程以其内涵的广泛性、内容的趣味性以及语言背景的跨文化交际性成为传统英语语言教学的有益补充。从课程开设的理论依据和定位谈起,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列举了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
关键词:英语影视欣赏;听说;建构主义;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影视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媒体工具之一,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展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观察世界、了解社会、走进生活的最重要和最便捷的窗口。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愈来愈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影视欣赏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以成人业余教育为主的一些区办高校近年来也在这方面有所尝试。在统一大纲的基础上,各校商务英语专业开始积极探索开设英语影视赏析选修课,力图找出一条更加适合成人语言教学的新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意识到,针对当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即缺乏语言环境及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缺乏,采用影视英语作为辅助教学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在教学中引进影视材料不仅可以再现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给学生原汁原味的生活口语,而且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语言听说训练的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真正地做到视、听、说的有机结合。
二、课程开设的理论依据及教学定位
影视赏析类课程开设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的建构主义。1966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建构主义。该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之一。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即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换言之,在建构主义看来,真实场景对语言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存在困难。在如今大多数区办高校中,非英语专业甚至商务英语专业的情境类听说课程很少或不是由外教担任,因此很难创设真实的“情境”来提高语言学习的听说实践能力。
基于这种背景,影视欣赏课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适时地出现。在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影视欣赏课程体现出语言教学与信息化发展的接轨,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在轻松的环境下感受原声电影带来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震撼与冲击。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跨文化的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依照专业要求和学生特点等将课程开放式地设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极大地辅助了听说英语的教学,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
三、影视欣赏在语言教学中的功能
(一)拓宽语言场景,激发学习热情
如果说建构主义提倡的“情境”教学无法满足传统的中式教学的要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手段可以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场景,而影视教学在其中的运用前景相当广阔。在成人业余制高校的英语学习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中的课本、粉笔、音频的重复和机械的听读训练显然忽视了学习语言最为重要的因素──语言氛围,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笔者在教学中了解到,成人语言学习者更加迫切需要学到实践性的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反映为输出性的技能,即听说的技能。影视欣赏课程中,枯燥的词汇变成美好的视听冲击,这种新的形式代表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潮流。著名语言教学专家斯特姆斯基(Stempleski)和托马林(Tomalin)认为,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比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影视作品题材广泛,直观而又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不同的题材和场景让学生观摩比较,有效提高了课堂容量,也使语言的“情境”多样化。
(二)感受文化力量,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影视片段的介入可以使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如听说训练,与文化知识有机地相结合。授课教师可根据材料的侧重点不同,系统地向学生展示纪念性建筑、地理特征、当地旅游景点、饮食文化、宗教信仰及教育、名人传记等,在课堂上进行相关外国文化的介绍。这在现实课堂中特别在观影前的背景知识介绍和观影后讨论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带着知识去感受电影文化,在电影文化中感受语言的奥妙,这种感受是直观且深刻的。
此外,语言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流。一个掌握大量词汇、正确语音、牢固语法、准确句型的学习者,未必在任何场景下都会得心应手,理解准确,其原因就在于影响听力的因素除语言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相关因素。而其中,文化因素占了重要的地位。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中的一部分。通过观看经典电影片段,可以了解西方各国风俗文化、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种文化的不同可以潜移默化地移植到我们思维里去,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讲授有关南北战争的美国历史时,可组织学生观看《飘》;讲授校园中反思教育和人生时,让学生观看《死亡诗社》;讲授中国移民母亲与美国儿女代沟时,让学生观看《喜福会》;讲授爱情这个永恒主题时,让学生观看《特洛伊》《美女与野兽》等;讲授人性关怀和平等时,让学生看《费城故事》《单亲插班生》等影片。有时,在帮助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的纷繁复杂、思考人生的价值会让课程本身更显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出拓展课程的价值。
(三)任务式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的贯穿有效提升英语听说等实践能力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电影所带来的视听享受和随之而来的冲击力大大超过了纯粹语言文字的吸引。听力练习有两种过程: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过程(bottom-up processing),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过程(top-down processing)。前者是表面意义上的“听”,指利用单词、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来理解语言形式,强调的是语言材料本身;后者是深层意义的“听”,听者将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包括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背景知识,强调的是听话者的主动作用。
上述两种“听”代表了传统听力训练和影视作品欣赏所带来的两种教学效果。在英语影视赏析课中,影视材料本身便提供了大量丰富生动的语言信息,通过画面、声音及丰富的色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感觉器官,这种自上而下的练习听力的方法为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言学认为交际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并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去完成语言任务,在看影视英语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给学生。
1.角色扮演(Role-play)
教师可以从影片的不同角度选取几个场景片段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此基础上补充词汇讲解和语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时会选取一些单元的经典片段和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课堂演练,如,教材中出现的“Excerpts and Expressions”环节中,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让学生分组练习,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2.配音(Movie Dubbing)
在一些对白较少的电影片段中,教师可以将它设为无声的状态,让学生根据情景尝试配音,之后可与原音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加强语音的模仿和记忆。在参与的同时,引入个人言语方式( Idiolect)的概念,探讨影片中人物语言风格的形成和表现,并展开讨论。如《闻香识女人》《律政俏佳人》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和对白为很多学生津津乐道。
3.习语表达(Idiomatic Expressions)
在教材中,引导学生在观影之后着重学习 “Idiomatic Expressions”这一环节,学习对话中出现的地道的习语和俚语,补充文化知识,学会恰当表达。事实上在影视环境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记住一些名言佳句,甚至对一些实用的听说句型会记忆犹新,这样可以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4.剧情猜测(Guessing from Context)
在观看或只听音频的环节中,教师可在某个接近高潮的时刻暂停放映,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猜测剧情。
四、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环节研究
(一)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合理选取影片
教师在进行影视赏析类课程教学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期待合理分类使用影片。在课程开始前,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测试了解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课程期待。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情节较简单、语速较清晰缓慢、内容吸引人的动画类视频片段如:《海底总动员》《狮子王》《怪物史莱克》《白雪公主》《马达加斯加岛》《功夫熊猫》等;对于想要了解主题内涵、欲观看内容较深刻的影片的学生则可以选择诸如《音乐之声》《阿甘正传》《费城故事》等影片;对于英语基础较好、想要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历史题材的影片及一些年轻人热衷的影视剧进行学习,如《勇敢的心》《珍珠港事件》《天使之城》《特洛伊》《简·爱》《诺丁山》《时尚女魔头》《生活大爆炸》等影片。这些影片在情节中融入了英美的文化、信仰、价值观等元素,通过对影片的欣赏和学习,学生从中得到不少的收获。
在影视题材的选择上,教师也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群体观看的类型。第一,在口语对白上。成人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是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语言对白应以发音清晰、语速适中、方言口音较少为主,便于学生理解和教学上由浅入深的过渡。第二,在电影内容的把握上。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应当尽量选择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比如《勇敢的心》《西线无战事》等电影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必要的讲解
在影片赏析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构建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因此在赏析课上教师对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尤其重要。
首先,教师在影片放映前应结合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向学生简单地介绍剧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梗概,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历史背景等,使学生对影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其次,介绍影片中出现的俚语、俗语等的功能和特点,帮助学生预先熟悉电影中的语言,扫清听力障碍。此外,教师可以利用“Warm-up”环节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影片相关的一些环节,可以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主动构建来获取信息,从而自然地导入影片的观赏。
(三)课堂反思与考核
观看影片之后要对语言知识进行强化和运用。教师可以选取恰当的片段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深化对剧情和对白的理解,提高说和演的能力。此外,可以让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背诵经典对白、给电影角色配音等,让学生将影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讨论与写作中,从而提高口语和写作水平。影视欣赏课的作业,主要重在考查语言能力和文化交际意识,因此除了传统的语言能力测试外,还可以布置学生写出影片的观后感,题材和格式不限,使学生可从影片的人物、剧情、音乐、主题等对影片做出评论。
五、结语
英语影视欣赏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走在改革前端的一个有效尝试,但它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如其他传统课程。作为一门拓展性课程,英语影视欣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它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单单停留在语言知识上,只有充分把握好英文影视教学的特点,精选英文影视教材,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逐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语感,以其真实性、趣味性等特点营造出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实效性。相信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影视欣赏课必然能切实改进教学质量,成为传统语言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Vygotsky, L. S. Thought and Language[M]. Cambridge: MIT Press, 1986.
[2]Barry Tomalin,Susan Stempleski. Cultural Awarenes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3] 刘慧. 浅谈影视传媒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
[4] 徐志英,邓杉,赵蓉.英语电影视听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周晓红.英文影视欣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1(03).
[6]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7]赵巍.英语影视欣赏课程作品的选择与课堂设计[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8]卫岭. “英语影视课程”的组织设计与实施 [J]. 中国电化教育. 2008(01).
作者简介:叶晗修,1981年出生,女,硕士,就职于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研究方向:英语为非母语对象的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对比、英汉翻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