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在以前的德育课堂中明显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科学知识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体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每位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实践,而在实践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学生启而不发、积极性不能被调动或课堂中学生太活跃难以驾驭等头疼问题。读过《爱因斯坦的第一堂课》这篇文章后让我觉得,“坚持”这两个字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并在《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的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尝试
使用。
一、坚持正确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不仅是知名的物理学家,也是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并没有选择讲如何学习本门课程或者其他系统知识,而是选择表演堆骨牌。骨牌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赋予它独特的教育功能。他通过这样一种游戏方式来告诉学生道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感悟、思考,而得出认识,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坚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参与体验、关注社会来体味哲学和感悟哲学。在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的第二课时中,我把学生理解如何做到自强不息作为本课时的难点,这也是本单元的落脚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学过自信自强的初步知识,知道自信自强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如何做到自强不息缺乏指导和实践。学生理解如何做到自强不息对于解决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发展自己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恰当的教育方法
爱因斯坦在堆骨牌中,并没有说什么,堆了四五次,骨牌都倒下,每一次他都重新开始,似乎一定要把骨牌堆实。爱因斯坦用行动告诉学生,迈向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爱因斯坦用自己不断地重新开始堆骨牌,证明了坚持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破《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这节课中如何做到自强不息这一难点主要是通过小组竞赛法参与垒积木的游戏来让学生理解,如何做到自强不息。小组竞赛中垒最高的组得四分,以此类推,垒得最矮的一组得一分。比赛时间为一分钟,代表每个小组的学生本身来参加游戏就会有心理压力,他们需要鼓起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垒积木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是受心理紧张的影响,或者其他原因都会使积木倒掉,但是为了垒得更高,即使倒掉,学生又会为了本组的荣誉再次垒起来,需要在游戏中不断地自我激励。最终游戏时间到,根据每个学生垒的情况得出胜负,参与的学生分别谈自己的体会。
三、坚持恰当的引导鼓励
“最后,讲台上走得只剩下费勒一个人,但爱因斯坦还像最初一样仔细观察他堆骨牌,又经过一个小时,尝试了多种方法,费勒终于一次性把50枚骨牌堆好了。”教师能够为了一个学生坚持到最后,这是对学生的无形鼓励,并且在费勒堆好以后,给予学生掌声,并问学生感想及堆骨牌成功的原因,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验和不断尝试中获得成功,体悟到成功的道理。教师的默默观察,掌声都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在学生堆好骨牌后对学生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成功中总结出经验,这是最好的引导。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个道理,我在教学中将这个游戏在前一轮总结的前提下,倡议每组再选一个学生来参加,运用前一轮游戏中学生总结的方法。并且告诉学生,这轮游戏中老师也参加。很多学生听到我参加后,因为他们很想和我“比试”一番都积极举手参与。这轮游戏由学生宣布游戏规则、开始和评判。学生在这轮游戏中格外认真细致,下面的同学也很安静地观看。当有一个人的积木倒掉的时候,本组的同学都积极喊“加油”,并没有泄气或者抱怨。最后时间到,“战胜”我的两个学生都很满意,没有“战胜”我的两个学生也比前一轮的学生垒得高。这轮游戏评比结果出来后,我和其他四个学生一样说自己的感受,并积极肯定四个学生的勇气及两次游戏比赛中下面观看学生的表现。
四、坚持最美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而且,爱因斯坦用自己的坚持告诉学生:成功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你坚持不懈地朝既定的目标重复不断前进。费勒说他永远也忘不了爱因斯坦教给他的这个成功秘诀,决定让他在停滞不前的时候坚持住,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这需要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能如此用心教育学生,也是爱因斯坦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示范、鼓励和熏陶作用的表现。
在《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这节课的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自强不息。教师参与垒积木,也和他们一样,没有一帆风顺,都需要鼓起勇气克服一切困难。这就好比人生,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自我激励,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顶峰,实现自我,成为自己人生的真正主人,创造属于自己的闪亮人生。
作者简介:杨敏,女,1982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中职德育。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