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水祭祀:古代先民的江河情

2014-11-17 22:52泾柳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水神祭品玉佩

泾柳

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到济源济渎庙和龙潭涌出,流经河南、山东入渤海。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济水在东汉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黄河又多次改道南侵,逐渐冲入济水河床而入海。现在黄河下游地段以及大清河、小清河,就是原济水故道。

济水是与长江、黄河和淮河并列的四渎,是中国祭祀的重要对象,四渎神源于中国古代对河流的崇拜,其与山岳神一样,起源甚早,且地域性强,所以没有固定统一的河神或水神。济水的水神称为济神,是秦代列入国家祀典的自然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曰:济渎,楚伍大夫也。唐始封二字公,宋加四字公,圣朝加封四字王,号清源汉济王。因此,人们认为伍子胥是济水神之一。

“神灵”是古代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它源于古代先民对未知的恐惧感和神秘感。通过不确定地主观猜测,大到开天辟地、万物创造,小到一山一河、风雨雷电,万事万物、因果轮回都被赋予了神灵。有了神灵,才有了拜神的传统,并逐渐完善成为一种上至国家下至平民的重要礼节——祭祀。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教礼仪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

祭祀济水神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济渎庙北海坛祭品碑》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唐贞元十二年(796年)祭祀活动的盛况:“天子以迎冬之日,令成周内史奉祝文宿斋,毳冕,七旒,五章,剑履,玉佩,为之初献;县尹加绣冕,六旒,三章,剑履,玉佩,为之亚献;邑丞元冕,加五旒,无章亦剑履,玉佩,为之终献,用三牲之享。”祭祀参加人员众多,有成周内史(洛阳宫内史官)、县尹(县令)、县丞(相当于副县令)。参加祭祀的官员在祭祀前都要净身素食,祭服穿着亦有规定,要按照官阶高低决定祭服的色彩和装饰。成周内史作为钦差大臣,戴着缀有七串珠玉的帽子,帽子制作考究,用鸟兽的细毛装饰,佩戴剑和玉佩,穿着官靴,行初献之礼时要配五段音乐。县尹只能穿绸缎衣服,戴缀有六串珠玉的帽子,佩戴剑和玉佩,行亚献之礼时配三段音乐。县丞戴着五串珠玉的帽子,只佩戴剑和玉佩,不用音乐便行终献之礼,用猪、牛、羊三牲作为祭品。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对济水的祭祀已有严格的规制,参祭人员着装和安排,祭祀最后一道程序“投沉”礼仪,非常程式化,展现了古人礼神端肃、古朴的神态;表明当时场景之隆重,祭品之繁多,等级之森严,程序之繁冗。

古代先民对济水神的祭祀主要源于对神灵的畏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其影响甚为深远。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套系统的祭祀礼仪法度,同时还留下了大批历史文物古迹。济渎庙就是其中的典型。济渎庙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保存的大量石碑记载了多朝祭祀的盛况。自隋起,历代皇帝遣使莅临,举行盛大祭典活动,唐宋时期,但凡国之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祈雨甚或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间的祭祀活动更是频繁,对祭祀活动推波助澜,一直延续到清代,祭祀未断,庙貌不衰。因此,一部济渎庙兴衰史,也是中国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缩影。

对江河神灵的崇拜从侧面折射出古代先民对自然的尊重。大自然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诸多重要资源,而人作为资源的享受者对赐予者保持高度的敬畏,尽管从今天科学的角度来看,“神灵”属于子虚乌有,但其中包含的古代先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猜你喜欢
水神祭品玉佩
马来西亚推“防疫祭品礼盒”
探讨《聊斋志异》中的水神信仰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彰显丝路文化与爱情的绣花玉佩荷包
冰盒电池
独一无二的祭品
古罗马祭品搬运队
隋唐组玉佩刍议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
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