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伟
金秋十月,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竣工,预计不久通水后,来自汉江丹江口水库的汩汩清水将经过河南省、河北省,长途跋涉1277公里到达北京。据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每年将为北京送水10.5亿立方米,按照北京目前约2100万人口计算,每年人均可增加水资源量50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1952年开始进行勘探、测量、规划、设计等工作,2003年正式开工,几十万建设者历时10多年,攻克了多项世界性的调水工程难题,截至2014年7月初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086亿元。丹江口库区及干渠沿线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河南省丹江口库区以及总干渠沿线就移民22万多,并在境内730多公里的总干渠两侧划出3000多平方公里的水质保护区。可以说,调来的一江清水得之不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是移民,成败在水质。目前“关键”问题已经解决,“成败”将面临考验。中线工程干线总长度为1432公里,其中明渠段约1196公里,如何确保这83.5%的“露天水道”的水质清洁?如何保障送入亿万家庭的饮用水安全可靠呢?
首先,构建立体的水质达标防护网。国家颁布了《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库区及工程沿线各省市应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落实重点控制单元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任务,切实做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等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地在输水总干渠两岸设立隔离带、绿化带、缓冲带和保护带,开挖截流沟和导流沟,形成生态走廊、绿色屏障,构建系统性的防护工程。同时,还要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能保证快速应对。总之,要万无一失地将“放心水”送入北方千家万户的“水缸”。
其次,要在南水北调全线树立全民保护工程、保护水源的理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多个省市,区域内人口众多,途经城市、农业区、工业园区,还要穿越黄河、沙河、湍河等700多条大小河流,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据测算,调来的水流可能要走15天的路程才进入北京市的接水管道。因此,只有调动沿线群众的广泛参与,形成全民自觉护航南水北调大渠的氛围,才能保证南水北调水质“万无一失”。
另外,应运用好水价“杠杆”。水价过低可能造成受水区的用水浪费;水价过高则会造成受水区不愿意用南水北调水,导致工程“闲置”。可根据工程实际运行成本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水价,提高沿线省市的全民节水意识、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