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立祥
史弼:“螳臂当车”的勇者
◎ 刘立祥
史弼,字公谦,陈留郡考城县(今河南兰考、民权一带)人,东汉桓帝、灵帝朝大臣,历任北军中侯、尚书、平原相、河东太守、彭城相等职。
史弼为官一任,振兴一方。难能可贵的是他特别注意体恤民情,抑制豪强,关爱百姓。据《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记载:“弼为政特挫抑豪强,其小民有罪,多所容贷。”
史弼任平原相时,皇帝诏令郡国州县检举揭发“党人”,各郡国举报出来相互牵连的“党人”多达几百,唯独史弼一个也没有上报。朝廷不断发出诏令,斥责地方办事不力,地方长官发疯般督促属官小吏提高办案效率,动辄以髡刑鞭刑相威逼。
青州从事亲临平原国督战。他把史弼召到传舍,怒气冲冲地斥责道:“皇上诏书痛恨党人,旨意痛切,一日三催。青州其他郡国都有党人,难道唯独你平原国没有?”
史弼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先王治理天下,划界分境,水土不同,风俗各异,其他郡国有的,平原国自然没有,怎么可以相比较呢?如果唯上司意图是从,闭着眼睛诬陷好人,滥施刑罚,胡作非为,那么平原国家家户户都是党人,作为平原相我只有一死了之。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不能这样做。”
青州从事听罢大怒,立即将平原国负责党禁工作的几位僚属逮捕投入监狱,并且向朝廷弹劾史弼。幸好,正遇上朝廷诏令解除党禁,史弼用自己的俸禄赎罪,得以免除处罚。
史弼的庇护使得平原国一千多人得以活了下来。
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外戚、宦官交替擅权,使东汉政治更加黑暗腐朽,王朝危机四伏。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加之,宦官和外戚及其爪牙控制了选官大权,严重地堵塞了太学生和各地郡国生徒入仕的出路,引起强烈不满。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担忧,促使这些人起而反对外戚、宦官擅权,要求革新政治,并对时局提出尖锐的批评。宦官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大规模的残酷迫害,牵连受害者众多。最终,大部分党人被禁锢终身,也就是一辈子都不许为官,史称“党锢之祸”。
史弼迁任河东太守。上任伊始,他便吩咐僚佐立即断绝与权贵们的书信来往。因为,按照当时的察举制度,各郡每年都要按规定人数向朝廷举荐人才,称作“举孝廉”。孝廉被推举至朝廷以后,经考核合格,便入郎署为郎官,经过一定时间的考验,从中选拔出优秀者充任中央或地方的不同官职。史弼知道,为举孝廉的事,权贵们一定会来求情请托。
断绝了书信来往,就预先关闭了这扇后门。
果然不出史弼所料,没隔几天,中常侍侯览便派门生带着亲笔信找上门来,不仅要走后门晋身孝廉,还顺道请求赊借盐税。这门生自恃背靠大树,昂首阔步来到府衙,本以为可以狗仗人势享受一把特殊关照,哪承想一连数日得不到通报,着着实实吃了一顿闭门羹。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中常侍侯览以奸佞狡猾为晋身阶梯,他的门生岂是吃素的?这位门生被堵在门房里,脑袋一转,有了高招,编造了一个其他缘由骗过门吏,见到了史弼。一见面,便拉大旗作虎皮,递上了侯览的亲笔信。
史弼见状,犹如看见从纱窗缝里挤进一只苍蝇,腻味异常。一拍桌子,厉声喝道:“太守肩负社稷重任,应当荐选贤才报效国家,你算什么东西,居然如此伪诈无礼!”于是命令左右,将这家伙拉下去,狠狠地打了几百刑杖。
府丞、掾史等十几个僚佐深知中常侍侯览的淫威,生怕给史弼惹出麻烦,都极力劝说史弼消气息怒,慎重对待,以免不测。
史弼听而不闻,安排属下将其押往安邑监狱,当天就把这人拷问打死。
中常侍侯览是个深得皇帝宠信,骄横跋扈,仗势欺人,炙手可热的角色,在朝中几可一手遮天,人们敬之唯恐不及,鲜有人敢去招惹。
侯览哪里能咽得下这口窝囊气!
闻门生在河东丧命,侯览便伪造匿名诬告文书,送到监察机关司隶校尉府,诬称史弼犯有诽谤罪。
一辆槛车将史弼押往京城。
往日簇拥在史弼身边的属吏们如今都成惊弓之鸟,战战兢兢,谁也不敢走近他半步,只有前孝廉裴瑜送他到崤山与渑池之间,站在路边扯开喉咙喊道:“贤明的府君啊,你打击残暴凌虐的酷吏,荐举德高才厚的人报效国家,如果因此而获罪,足可以垂名青史,希望你一路前行,不忧不惧。”史弼回答说:“谁说荼菜的味道苦啊,它的甘甜犹如荠菜。古人刎颈自杀,虽九死也不悔恨。”
史弼被羁押在由廷尉掌管的国家监狱。
侯览早已把史弼视若眼中钉,必欲尽早除之而后快。
河东郡的官吏们奔走于朝廷上下为史弼鸣冤辩诬,又有前孝廉魏劭自毁容貌,变换装束,诈称家僮,在身边看护。史弼终因受到诬陷,论罪当斩首示众。魏劭与河东郡的人们紧张万分,赶紧卖掉郡府的一些房屋,向侯览行贿,才买回了史弼的一条命,得以免除死罪,遣送左校服劳役。
史弼服刑期满,回归故乡,称病闭门不出。公卿几度荐举他,议郎何休更称赞他具有担当三公丞相职位的才能。
不久,史弼被征拜为议郎。
侯览等一帮宦党始终将史弼视为眼中钉,非常忌惮憎恨他,从不间断对他的打击陷害。汉灵帝光和年间,史弼出任彭城相,还未到任,就因病去世了。
望门投止
东汉末年,名士张俭弹劾侯览,这让侯览怀恨在心。后来,侯览诬告张俭结党诽谤朝廷,意图造反。侯览发出通缉令,张俭被迫逃亡。当时人们都敬重张俭的为人。张俭在逃亡途中,看见人家就前往投宿(“望门投止”),每一家都愿意冒着族诛之祸收留他。张俭投奔孔融的大哥孔褒,但孔褒恰巧不在,只有孔融在家。孔融便做主把张俭留下。事情败露后,张俭逃走,孔融、孔褒、孔母争着领死,最后,皇帝定了孔褒的罪。
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轮番为虐,宫廷倾轧日甚一日,争权夺利愈演愈烈。发生在桓帝、灵帝两朝的党锢之祸,以宦党大显淫威,士大夫一党被诛杀殆尽,殃及天下数不清的无辜百姓而收场。这场由宦官发起的祸乱,为黄巾起义的兴起和汉王朝的最终覆灭埋下了伏笔。中常侍侯览是发起党锢之祸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这样一个乱世从政的史弼,本可以像大多数官员那样,“鸭子过河随大流”,跟着社会的潮流走,亦步亦趋,以求明哲保身。然而,浓重的爱民和荐贤情结,使他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充满艰险的道路。
当别的郡国都上报了大批的“党人”,导致数不清的无辜百姓或身陷囹圄、或惨遭杀戮的悲惨局面,作为平原相的史弼却坚持一个也不肯上报。青州从事亲临平原国督战,狐假虎威,以势相逼,史弼依然坚贞不屈,据理力争,坚称平原国绝无一个党人。
他用自己的一顶乌纱换取了平原国一千多条百姓的性命。
古语说,吃一堑,长一智。因与宦党作对已经丢掉一回乌纱帽的史弼,却丝毫不懂记取前车之鉴。当那门生手持侯览的亲笔信找上门求推荐的时候,史弼先是拒之门外,继则打板子、送监牢,直至要了他的性命。这倒不是史弼忒过暴戾,身为河东太守,他正义凛然,嫉恶如仇,一心只想为国荐贤,怎么能容得下作恶多端的宦党来滥竽充数呢。为此,他又一次被罢官,被关进监狱,还差一点被砍掉脑袋。
读罢史弼的故事,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当一股歪风袭来的时候,我们敢不敢像史弼那样挺身而出,奋起搏击,做一片阻挡歪风的绿叶?当然,一片绿叶的力量微不足道,殊死的搏击也总是异常的惨烈,弄不好会使我们鼻青脸肿、伤痕累累,甚至粉身碎骨。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一片又一片的绿叶手拉着手,组成巍峨无边的叶的长城,形成一片又一片茂密森林组成的叶的王国,足以使任何歪风为之颤栗。试看近现代史,没有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哪有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无数改革者一往无前,无惧艰险,踏平坎坷,哪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