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14-11-16 06:47张志国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体育锻炼

王 远,李 丹,张志国

(1.河北医科大学 体育教研部,石家庄 050017;2.首都体育学院 武术与舞蹈学院,北京 100088)

1 问题的提出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显著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条件下,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发挥着重要影响。

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医学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学习任务较重、必修课程和实验课程较多、未来的职业环境及面临的社会环境(如医患关系等)更复杂等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不少问题,《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和敌对情绪的分别占了14%、17%和12%,而通过SCL-90量表测试我国医学生心理异常率为11.57%—24.5%。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使学生拥有强健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医学院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努力方向。

2 医学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路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多姿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能使学生以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参与体育锻炼,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育能力,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通过积极参与,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医学生掌握了相对较多的医疗保健知识,对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方案也更容易接受,应充分利用医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发挥其专业特长,加强医学院校体育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学生身心健康状况[2]。

2.1 建立科学的体育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首先,完善医学院校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生更多的时间都用于完成繁重的课业,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因此,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强体育、教务、学生、卫生、团委、网络中心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图1),针对医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和专业特长,合理规划,使医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课余体育生活、体育文化宣传等方面随时能够接受正确的健康教育和引导,为医学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其次,搞好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体育活动社团是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是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除了以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为依据组织各种体育项目社团外,还应根据医学生学习和今后医务工作的特点,注重发挥医学院校专业特长,组建体育医疗康复社团等,并与实习基地(各医院)和社会实践基地有效对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既提高了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又促进了医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建立建全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因医学院校学生学习任务重、课程多,没有完善的体育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督促,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医学院校的体育部门,可以与教务管理部门协商,根据各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课业情况,制订详细具体的考勤评分制度。如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医疗保健康复实践或体育社团体活动的次数、时间等纳入学生考勤评价体系,体育部与学生处、团委及班主任等部门(人员)协同监督,将学生的体育考勤与期末体育成绩或综合测评成绩挂勾。为便于记录与统计,可以实行打卡制度,将打卡记录作为评价的依据。严格执行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明确的奖罚,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后,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就会逐步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组织制度建设为学生有效的体育锻炼发挥保驾护航作用、学生在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医学院校学生增长了体育知识,提高了体育欣赏水平,促进了人际交往,增进了友谊,培养了集体荣誉感。这不仅营造了医学院校良好的体育氛围、丰富了体育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图1 医学院校体育文化组织机构图

2.2 学校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和体育经费的充分投入。学校领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决策者,教师和学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师生组织体育活动的建议、思路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采纳和支持,学校领导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认识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组织的体育活动来体现和加强。因此,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和师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学校领导居于主导地位。

随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各医学院校逐步加大了体育经费的投入,但与教育部文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应达到学校总体经费支出的1%—1.5%”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于现有体育资源要进行充分整合和合理安排,适当引进具有医疗康复保健功能的体育器材。在学校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争取社会赞助的形式,为学校的各种比赛、体育活动及社团活动争取经费[3]。在不违反财务制度的情况下,由监管部门监督,对赞助经费进行合理划分,用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策划、宣传、奖励,以及为今后的其他体育项目预留启动资金。有了充足的经费,可以开展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添置数量充足、性能良好的体育设施器材,这些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

2.3 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教学就是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集于身体活动之中并使之有效结合的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医学院校由于自身的专业特点,基本上不能完成《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所规定的“没开课的年级及研究生必须开设体育选修课”的课程要求。尤其是学生进入四年级后,要离校到各医院进行实习,根本无法进行体育选修课的学习,部分医学院校三年级也未开设体育选修课[4]。

针对这一现状,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要进行适当的改革。首先,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医学专业特点。医学生毕业走上医务工作岗位,除了手术及药物的治疗外,康复保健也是重要的医疗内容。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应该增加与体育医疗康复保健有关的知识,如中国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以及现在流行的健康拍手、健步走、有氧健身操等保健运动项目,通过对这些保健知识和手段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使医学生在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同时,也不断积累体育医疗康复保健知识,更有益于今后的行医工作。也可以与有条件的医院协作,实现医疗康复保健设施资源共享,使学校与医院之间、学生与患者之间共获利。体育学与医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也会使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结合医学专业特点,使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科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改善医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其次,体育课程应注重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过多地强调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本课题组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UPI量表及SCL-90量表的测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72份,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一类、二类及三类学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18.28%、22.58% 和59.14%。三类学生是指基本上不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而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一类和二类学生占40.86%[5]。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惧等。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意志品质薄弱、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及心理调节能力差等方面。医学生由于校内课业重、走向社会面临环境复杂,其心理问题就更值得关注。因此,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帮助医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提高其合理释放不良情绪和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这些对于医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要注重学科间的的交叉融合。在有限的体育课教学阶段,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专业特点及专业优势,在传授体育基本技术技能时运用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等体育与医学交叉的知识内容来进行讲解和传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体育项目所包含的生物学、力学和解剖学的原理,并了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积极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医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4 重视医学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培养

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灌输和体育教育目标的实施依赖于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他们不仅领导、设计、组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而且对每项活动进行管理、指导并参与执行,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因此也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师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主导者和生力军[6]。体育教师的学识修养、专业素养、言谈举止等还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树立、体育精神的培养和体育道德的形成。因此,加强医学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加强医学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组织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新知识、新动态和新观念的最早接受者和重要传播者,主导着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涵盖范围很广,如师德师风、师资结构、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等。但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同时又有繁重课业负担的医学生,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其较好地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又要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就格外需要强调体育教师体育学与医学交叉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充分考虑医学生的特点,不仅能组织一些常规的趣味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更可以策划组织像体育与医疗保健、科学体育锻炼与运动损伤、体育锻炼与患者心理康复等系列知识讲座与竞赛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以后的工作需要,更容易受到医学生的欢迎。

其次,体育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大学生是一个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乐于探索的群体,因此体育教师就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不断了解体育学和医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外,体育教师还应该高度关注并学习一些新兴的时尚体育项目,如啦啦操、街舞、攀岩、跆拳道、瑜伽、拓展训练等。这样既能够在有限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内最快地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参与热情,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拉近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能够对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促进作用。

第三,体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医务工作岗位,工作繁忙,还要面对各种医患关系,身心压力很大,体育锻炼是放松身心的最佳手段。但工作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极为有限,所以医务工作者的体育锻炼多是自发行为,因此,在学生走向社会前最后的大学阶段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就很有必要,这其中,体育教师是最关键的角色。因此,体育教师的授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工作,不能满足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该将兴趣的激发放到第一位,使学生“想练”;然后要传授给学生一两种切实可行、方便易学的健身方法和锻炼手段,使学生“会练”。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毕业后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调节身心,甚至还可以运用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2.5 加强医学院校体育文化的舆论宣传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空间,校园体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知识、传播着科学的健康理念,对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氛围,医学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医学院校体育文化的舆论宣传,使之成为向广大青年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正能量的有效途径[7],不仅事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本身,还关乎整个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医学院校的体育文化宣传应该突出自身的专业特点,加强体育健康、体育保健、运动与损伤、体育医疗康复、运动处方及治疗等知识的宣传,使体育学与医学更好地融会贯通。另外还可以结合当前热门的体育赛事发展情况,聘请知名体育专家或运动员进行讲座,以及举办体育知识竞赛等。医学生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体育舆论宣传更要注重其时效性,把学生最感兴趣、对学生最有用的体育文化知识最快捷地传递出去。应该综合运用校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和广告牌等舆论宣传手段和载体,不仅向学生普及体育知识、树立健康理念、培养体育精神,而且迅速、及时、准确地报道校园体育实事和体育动态。实现了各种体育信息的有效流动和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从而为学校整体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发挥作用。

3 结语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发展目标[8]。医学院校良好的体育文化对医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医学院校的专业特点使医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相比,更易接受健康知识,因此,充分发挥医学院的专业特点及学科优势,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不断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其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及今后从事医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袁义铭.弘扬校园体育文化[J].网络财富,2009(11):100-101.

[2]谢成超,李秀林.西部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以四川省高校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6-80.

[3]路佳,王云,胡晓娇,等.医学院校体育运动队的功能性价值与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4):72-74.

[4]王远,姚继方,雷娜.浅论如何加强医学院校的学校体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8):188-189.

[5]王远,姚继方.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功能以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教育与职业,2013(3):79-80.

[6]葛梦圆,邵伟德.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59-61.

[7]胡慧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7):101-103.

[8]王远,赵宇.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以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才智,2013(34):145.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