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型背景下我国失地农民体育生活研究

2014-11-16 06:47吴真文王岐富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转型体育

吴真文,杨 凯,王岐富

(湖南师范大学,长沙 410128)

目前,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镇化的覆盖率在2030年将高达65%。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部分失地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农民生活形态和职业形态发生巨大转变的综合性过程。失地农民体育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对于城镇化而言,失地农民体育还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阶段,与现在的经济水平发展极不匹配。本文从文化转型的角度,来对我国失地农民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访问,探讨我国失地农民体育生活存在的问题。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文化转型

一般来说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比如各种规范制度、法律、思想等方面;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并认为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大层面构成[1]。文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比如,可以根据地域分为埃及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农业文化、工业文化等;根据文化的功能可分为宗教文化、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等。而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所习以为常的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某种意义上,“现文化转型的实质也就是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则是由经济转轨、制度创新、文化变革的“三重奏”完成的。

1.2 失地农民体育生活

失地农民即失去土地的农民,是指部分农民因丧失土地成为非农身份,但又因各种原因他们无法全面享有市民社会权利,这样他们成为了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市民的身份模糊的“边际人”,属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2]。而时代的进步要求失地农民须从文化生活、休闲方式、消费习惯等多方面真正融入其所在城市。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是我国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失地农民通过借助身体运动来参加以健身、养生、减肥、社交、休闲娱乐等为目的的体育活动[3]。

2 文化转型中的失地农民体育生活现状

2.1 失地农民对体育的认识

由城镇化带来的经济转型和文化转型,让失地农民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前他们认为干农活就是体育活动,认为额外地参加体育活动是一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的事情,他们惯用的一句话是“去参加体育活动,那是没事找事的人去做的,我们不需要”。而现在的失地农民认为体育活动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结交到朋友,增进邻里关系,从而可以使大家生活非常融洽。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失地农民以前自己干完农活与家务活后,就会在家看电视,或者是去打麻将,而现在大多数人会走出来一起跳广场舞或者交谊舞,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项目。

2.2 失地农民体育组织形式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失地农民参加体育活动不再局限于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更多地是参与一些现代体育项目,如广场舞、体育舞蹈、瑜伽、羽毛球等。这些项目不需要做准备就能很快融入其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可根据各自需求与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4]。但失地农民参与这些项目是单独一个人,还是有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组织,是独立活动还是群体活动,这些组织形式将直接影响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的开展。所以本课题针对失地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访问,发现(表1),失地农民个人自由组织占到了74.1%,与家人一起参加活动也高达18.8%,而单位组织与社区组织两者共5.4%,可以看出,失地农民参加体育活动一般都是个人组织或者与家人一起。

表1 失地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统计

2.3 失地农民体育消费

笔者在走访失地农民时,就其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以前他们认为买一些专业的体育用品、体育器材是浪费金钱,没有实际意义,不会购买,但现在他们会拿出一部分钱进行体育消费。由此看出,在文化转型中失地农民已经开始注重体育生活,并且体育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如果能正确引导,将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 文化转型背景下发展失地农民体育的原则

3.1 传统体育为本

当今的文化转型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融合。以前农民的体育活动充满浓郁的乡土风情与本土特色,体现与传承了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舞龙、花鼓戏、踏青等项目都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体育项目,而现在失地农民体育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已消失。在开展失地农民体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将失地农民体育生活与当地的民俗风情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结合,这样才有利于失地农民体育生活更好地开展,让体育生活能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

3.2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状况各有差异,导致他们的经济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开展失地农民体育生活时必须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能用一个统一模式来开展体育生活。失地农民体育生活所开展的项目、形式都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这不仅是失地农民体育生活开展的一项原则,也是城镇化发展的一项客观要求。

3.3 竞技、健身、娱乐三结合

随着文化下乡、体育下乡活动的举办,一些现代体育项目如广场舞、体育舞蹈、瑜伽、门球、柔力球等深受失地农民的喜爱,并且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还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项目的比赛,这样不仅让失地农民的体育竞技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随着失地农民追求身心健康需求的增强,在开展失地农民体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开展项目的健身性、娱乐性与竞技性,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失地农民体育生活的项目,才能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

4 文化转型背景下失地农民体育生活发展的设想

文化转型背景下,失地农民体育生活的开展应与城镇化的建设相适应,与城市文化的发展相匹配,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模式相一致,才能更好地让失地农民快速城市化,从而做到协同城市整体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打造幸福城市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在发展失地农民体育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4.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和落实,增强相关政策的操作性

配套的体育法规政策是失地农民体育生活健康长久的有力保障。从目前我国所颁布的有关体育法律条文来看,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多部保障群众体育健身的法律法规,但有关失地农民体育生活开展的具体规章制度还未出台。导致失地农民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还仅停留在决策者的口头表述层面,未能很好地在全民贯彻实施。目前失地农民体育生活在建设过程中处于“讲时重要,做时次要,忙时不要”的尴尬境地[3]。因此应努力将失地农民的体育活动纳入到全民健身计划中来,加大对失地农民居住地场馆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定期开展有关体育活动培训服务,增强失地农民体育生活方面的理论性研究;积极出台一些有利于失地农民体育生活开展的操作性强的政策法规,让失地农民体育生活真正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治化发展道路[5]。

4.2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生活

因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与市民在资源配置、权利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同样在一个城市,既有市民的资源共享,又有农民的贫困生活。因此,首先可将失地农民体育生活根据城郊地区、县级地区、偏远地区进行划分,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民族风情将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进行统筹发展,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其次,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优先发展该地区的民族教育、卫生、基础建设,让失地农民能够迁得出、稳定住,实现失地农民地区民族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从促进失地农民身心健康、提升价值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民族民间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4.3 积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重视失地农民的体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不断满足失地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促进整个地区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

4.4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体育工作者

文化转型背景下,失地农民体育生活的开展,不再只是简单的跑跳投等身体活动,我们需要从失地农民的自身需求与文化需求等不同的层面来考虑其体育生活的开展,这就需要高素质、善协调、重方法、会沟通的体育工作者来组织体育活动,这样才能将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与当地的文化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体育生活的多姿多彩,让失地农民体育生活既结合了现代流行文化又弘扬了乡土风情。还可以依托优秀的体育工作者来建立良好的基层体育组织:从纵向来看,可建立市级失地农民体育协会、区级失地农民体育组织、村级体育俱乐部;从横向来看,可建立社区体育指导站、失地农民体育协会或活动社团等。

5 小结

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调查可知,当失地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后,随着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的生活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各个部门应加大对失地农民体育发展的引导,不仅积极实施现有法律法规来增强相关政策的操作性,更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适合失地农民的体育活动,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失地农民体育生活方式,并通过积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手段,提高失地农民体育生活水平。

[1]姚学英,姚学进.文化转型中的农村体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35-37.

[2]刘波,潘莉.论发展我国失地农民体育的意义、困境与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6):1-6.

[3]王岐富,曾小玲.城市化中失地农民体育文化生活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2013(3):14-16.

[4]谭震皖,谭明义.农村体育文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2(12):29-33.

[5]浦义俊,宋惠娟,邰崇禧.正义理论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25-28.

[6]张世威,张伟.和谐视阈下城市新移民体育权益保障的身份认同研究——以新生代失地农民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0-23.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转型体育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沣芝转型记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