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4-11-15 20:49徐洋杨丽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军事理论思想政治思考

徐洋 杨丽珍

[摘 要] 对于一个民族与国家来说,高校生国防教育的不断强化是其必修的公共基础教育,我国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形式,能够有效促进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积极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我国教育的必修课题。本文基于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思想政治;军事理论;教育;大学生;思考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军事理论课,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修内容。通过马克思主义对高校生头脑进行全力武装,为祖国栽培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且“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宏伟事业建设者。我国早在2008年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校军事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军事课应该以“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指导为课程性质,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贯彻与落实,根据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实时要求,各高校必须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保卫者与建设者而努力,两者都是优秀、全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事业建设者,目标一致,且思想统一。由此可见,军事理论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修课,而且还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国防教育具有一致的总体目标

不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建设之需相适应,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中国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所以,各高校在教育学生将其专业知识掌握好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献身精神以及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军事观念是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直接目的,以此使学生国防意识得以不断增强。就本质而言,就是对保卫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进行培养。军事理论教育效益并非仅局限于军事理论建设本身。作为一种积极、正面的精神力量,国防意识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形成“位尊未敢忘爱国,未卑未敢忘忧国”的理念,使其能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及自觉生活、学习过程中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我国特色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2、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教育具有一致的内容

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科学整界观而实施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结合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这三大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内容,而高校军事理论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主要包括国防精神、国防教育理论、国防法规、国防尝试以及国防历史等。大学生军事理论课能够将其对祖国的感情激发出来,有利于培养高校生为了民族利益而终身奋斗的道德情操。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具有一致的教育原则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都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一般青年学生政治思维都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是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分化”或者“西化”的希望,大肆诋毁四项基本原则。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让高校生能够全面认识到我国与世界上敌对势力向抗衡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使其能够在思想上保持统一战线,坚定立场,旗帜鲜明的捍卫与构建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其次,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原则均为“育人”,都是对国家与党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对我国现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抱负的“四有”新人进行培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对国家兴亡有着直接性影响。所以,一定要从客观正面引导当代高校生有效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同时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使高校生纪律性、组织性、民主法制观念得以切实提高;不断增强学生抵御腐朽势力的免疫力。

二、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1、对课程设计予以不断完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互渗基础

1.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a.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整体性设计,而片面强调军事理论实践教育中所存在的首因效应。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将新生军训作为大学第一课,而这也是事实军事理论课程的首步。高校这种教育设计安排,对改善与提升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独立意识及生活能力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1]。然而,就宏觀角度而言,这一教学安排也有很大弊端,具体表现在:第一,对学生自身认知规律形成一种忽视。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高校定位、职业规划及校园文化等缺乏了解,认知不到位,且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基于这种状态,开始他们艰苦的军训生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不仅没有达到高校军事教育核心目的,而且也因为开始传统教学前实施军训,错失了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实践教学平台;第二,导致高校教学整体性的分裂。因为高校课程设置等诸多问题,使得大学生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脱节现象,很难最大发挥两者的作用。b.很多大学军事教育课程都轻理论、重实践。在我国,军事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理论课与实践课。《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大纲》规定,高校军事训练时间大约为2.5周,高校军事理论课示数大约为36个学时。然而,事实上高校军事理论教育主要还是军训,期间载穿插一些理论课程,理论教学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课程改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相整合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丰富高校基础教学实践,不断拓展高校教育路径,增强高校教育感染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的全面提高与共同发展。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包括:a.实施课程内容系统设计。其基础为国情教育、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为军事实践教学,补充为军事理论教学,不断整合高校思想政治与国防教育内容,以实现教育形式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b.有效协调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时间,结合军事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在新生军训过程中能够实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爱国教育[2]。

2、不断整合高校师资资源,创设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

现阶段我国很多大学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极为匮乏,对充分发挥高校军事教育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科学整合师资队伍,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支持。首先,通过沟通、交流与培训等,不断加强大学教师相关知识储备与军事国防意识,使其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得以不断提高;其次,作为军事训练的指导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全过程参与学生军事训练,以此对学生积极实施理论指导与思想动员,与军事训练实践教官通力合作,确保大学教学实践工作的共同完成[3]。

3、积极实施平台建设,进一步构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1.网络平台

现阶段各大高校积极开拓网络新天地,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构建,积极实施思想交流与主旨教育,紧紧把握互联网军事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将互联网创设成为对高校生综合素质进行培育与弘扬的重要阵地。第一,根据高校互联网信息平台,构建一个专题网页,积极开展以时事政治、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互联网交流与讨论,以民主对话、平等沟通既加强监督等各种形式不断增强高校生思政素质与军事国防意识[4]。第二,对当前各主流互联网设计模式进行效仿,积极引导当代高校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2.校园文化平台

就本质而言,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军事理念、国防意识及“三观”教育的培养与提高。所以要对这一平台予以充分利用,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接受文明的洗礼与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自然、人文环境中不断陶冶其情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学校及民族的使命感、荣誉感以及责任杆。第一,必须充分利用各高校校园文化中的舆论阵地,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不断向学生宣扬革命英雄等;第二,“军事文艺”活动的积极开展,以“舞蹈比赛”、“唱响军歌”等活动模式积极开展军事理论教育[5]。

3.各高校手拉手共创平台

对各大高校自身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与当地开设军事专业的高等院校联合创建手拉手教育平台,对建设机制与体制予以不断创新,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进行不断探索,共同搭建培训、交流的思想平台,使高校间能够实现资源与理念共享,高校间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利于高校综合教育水平的切实提高。

4.高校学生社团、学会平台

在各大高校中,学会与社团等是大学生自我管理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基于这种情况,各高校应该积极倡导与鼓励在校生创建向军事爱好者协会、国防教育协会等校内社团组织。学校中的思政教师可以指导教师身份加入其中,使学生社团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校社团活动的积极开展,进一步推动高校军事教育,同时全面开展学生“三观”教育。

4、结合行为导向和思想导向,在高校军事训练带队干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对各高校教学辅导员与部队教官的教学积极性予以充分发挥与积极调动,这是对我国军事训练思政教育的特殊要求。因为对于高校辅导员与军事训练教官而言,其言谈举止与思政素养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那些对自己提倡自由主义,对他人提倡马列主义,嘴上说的头头是道,行动上却南辕北辙的人是不会教育好学生的,而且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官与教师自身行为其实是一本隐形教科书[6]。所以,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言教与身教,并形成一种身教高于言教的教学意识,通过自己的行动对高校生进行感染与教育。

三、结语

近30年的军事理论教育实践证明,要想让高校生对严格的校园军事理论知识形成一种深刻认识,一方面要不断锻炼体魄、锻炼意志以及锻炼思想,另一方面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德智体美能力,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对高校爱国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董俊斌,那森.高校大学生开展军事理论课的教育意义探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7):120-121.

[2]韦荣道.论军事选修课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意义及建设思路——徐州师范大学军事选修课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探索.2011(09):154-155.

[3]王建中,叶欣.军事理论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创新平台[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178-179.

[4]刘斌.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165-166.

[5]徐水根,钞群英.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南昌高專学报.2009(06):166-167.

[6]杨红旻.谈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德育培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6):152-153.

作者简介:徐洋(1978—),女,汉族,硕士,扬州职业大学团委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杨丽珍(1962—),女,本科,副研究馆员,扬州职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档案、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军事理论思想政治思考
“慕课”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革刍议
《吕氏春秋》的军事情报思想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
论激励理论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