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志
摘 要 激励可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把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教员对学员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军事理论学员学习动机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员的内在需要和愿望;二是教学环境以及军队对人才需求所提供的诱导和刺激。在激励学员的学习动机后,能否在跨度较长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员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学员的激励的研究,应该从“内容型激励”和“过程型激励”两个角度进行。
关键词 激励理论 军事理论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识码:A
1激励理论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内容型激励
在内容型激励理论中,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学员学习中的需求内容及结构。
1.1.1需求层次理论应用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并呈现出由低到高的金字塔形结构,因此,教员必须在教学开始之前,就应该认真了解学员的相关情况。
(1)了解学员对五种需求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一般而言,在军事理论学习的学员对需求的理解会因其家庭所处的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学员把更好地满足其物资需求、获得一份安稳的工作作为重点;而有些学员则把提高素质和能力、拓展人际关系,适应军队竞争,在军队建功立业摆在首位。
(2)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和五种需要层次的对应关系。学员学习动机的确立,主要受学习需求的影响。而学习需求的内容充实与否和层次高低,又将直接影响到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员必须积极引导学员做到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定位和内容上的丰富,这样学员才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具有积极性。
1.1.2双因素理论应用
军事理论教员不同于一般地方院校的教师,其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一种教育服务产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次次的课堂教学,实现学员对本专业在部队所处的实际情况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更科学、全面的了解,对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及其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更系统的认识,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优化,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科学重塑。因此,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次教学任务,应该成为军事理论教员的基本行为准则,而不应随着商品经济或其他因素的冲击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对课堂内外教员的言传身教有很高的满意度。
1.2过程型激励
内容型激励研究可以帮助教员向具有特定学习需要的学员提供适合的激励内容,过程型激励则主要研究这些激励因素应如何运用才能发挥其最大效果。笔者认为,需要从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强化理论出发,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完成对学员的最佳激励。
1.2.1期望理论应用
根据期望理论的观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受激励的程度,应取决于他对经其努力后取得的成绩(效价)的主观估价与其对目标实现可行性的看法(期望值)的乘积。
如果学员认为从教学中难以获得预期效果,那么他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师生难以进行有效的互动与协同,教员要面临的课堂教学难度也会增加。因此,教员务必要做好第一次课(一般为一门课程的结论部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员前期学习课程体系的了解和分析、对学员学习方法的掌握、对本门课程在部队的应用情况和发展方向的调查与预测、对学员学以致用心理的充分理解等内容。
1.2.2公平理论应用
根据公平理论的观点,学员在受到教员的激励后,不会仅仅满足于自己获得的绝对量,而且会通过与别的学员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公平。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中的学员,仍对考试成绩十分关注就是有力的例证,因为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成绩排名的先后,从而又决定了学员能否获得诸如“优秀学员”、各级“嘉奖”。“奖学金”。“保研”等奖励。他们一方面关心自己的分数,另一方面也在与其他学员比高下。
1.2.3强化理论应用
根据强化理论的观点,教员可以通过正强化、惩罚。负强化、忽视等四种强化方式来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环境和氛围,以使学员的学习行为符合教学计划的安排,最终达到教学预定目标。只要教员能分清场景,灵活运用这四种方式,必然能改善教学效果并激励和督促学员学习。
2军事理论教学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2.1在教学中忽视学员人生目标的影响,导致与教学目标相脱节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学员都认为有几门课程学而无用继而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专业计划和课程内容不能体现部队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而是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式,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2)学员目前无法认识到这些课程在部队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3)教员的教学方法相对呆板,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等高新技术配合课堂教学,教学内容需要更新,例如,有些课程所包涵的内容仍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知识体系,无法满足新时期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四是课堂内外理论与实践脱钩,学无用武之地。
2.2对学员创新能力和协作意识的培养过于简单化
虽然军事理论提倡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但具体的实践方式、方法却常常难以奏效,在教学中通常表现为:(1)研究性创新被简单化为课外作业、写论文,协作意识培养被简单化为课堂内外分组讨论;(2)对一些学科所包含的概念性问题的探讨已渐成熟,但对其进行具体操作的实践却难以完善;(3)教员没有充分挖掘和拓展课程中的创新思想和协作机会,对一些创新点缺乏敏感性;四是学员受某些思想影响和利益驱动,急于求成,投机取巧,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2.3对学员绩效的评价体系不够全面,有失客观公正
通过对一些军事理论的学员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和评判方法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调查范围中的大多数学员的绩效评价体系,仅仅包括平时成绩评价和考试成绩评价两部分,然而问题却往往出现在这两个部分:(1)平时成绩往往根据作业。出勤。提问、小测验、问题讨论及结果汇报等形式评定,由于学员对不同形式的评定投入的精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各种形式在平时成绩的比重就不应该一样,然而教员却忽视了这一问题,仅凭印象给分,误差较大或决策失误,导致学员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2)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应用不当,容易造成学员依赖性增强或压力过大,从而使其积极性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