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2014-11-15 20:49李永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摘 要]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面对变换的国内外环境,提高汉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对高职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单调、古板,很难让学生们提起兴趣。因此,本文从大学语文授课现状进行调研,根据高职学生特殊性和职业性特点对大学语文进行改革,重申了改革的意义,提出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引言: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体现在了各个学科之中,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政府对“软实力”即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视,在全球开设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培训基地,主要目的就是让中国文化以汉语为载体走向世界,以适应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需要。汉语和汉文化在国际上地位提升有目共睹。

但是国内的语言学习情况却是前赴后继的“外语热”。外国语主要是英语在统一考试的推力下,成为占据大学生在校学习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主攻”内容,而对自己的母语,大多数学生因缺乏有效的督导机制和学习动力。因此,高等教育中的汉语学习遭到挤压和冷遇。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母语——汉语文的能力培养和素养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日渐明显。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特别是高职院校,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到“大众教育”,而入学生源的语文素质普遍偏低,有的学生甚至连请假条都写不明白。再者,当前,网络等“新媒介”造成了新的语言交往活动。网上聊天、浏览博客、电脑游戏等活动使汉语的形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些非规范的解构性语言对母语的冲击十分剧烈,大学生所受影响相当明显,且严重影响着学生们的认知和判断。语文素养下降,不仅是大学生的问题,也是公众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关乎国民素质的重要方面。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日后的工作来说,语文的素养和能力不可须臾离之。中文接受、表达能力差,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学习、论文写作乃至社会交往、求职就业等方面。而大学生语文水平的下降,很大原因是中小学语文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在中小学,语文课被拆分成知识点和做题训练,语文本来的魅力被忽视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基础语文教育在这方面所能达到的水准,与大学的需要和社会的人才尺度相较,尚有大的距离。大学生的语文继续教育和学习,是高等学校无从推卸的责任。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但是当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在思想上和方法上不够与时俱进,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教师本身素质有待提高,急需建立现代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形成愉快的课堂气氛;考试方式古板,对学生实际人文素养培养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等。

二、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可以引导和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其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是一般政治理论课和人文修养课所无法取代的。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大学语文对于高校,尤其是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它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一门课程的范围。它能够夯实从业基础,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为步入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高等职业教育与任何其他形式教育一样,都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培养人才的技术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互动与协调进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应是单一性的,而大学语文在这一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高职院校领导与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并上好这门课程。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

教书育人是每一个老师的天职,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循循善诱的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这就需要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为目标,通过新颖的授课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信心。考核上,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质水平。力求通过改革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将来步入社会做到从容不迫,使他们增强适应性,搞好人际关系。通过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其找到自己做人的标准,树立好“三观”,学会选择职业,选择朋友,最终回报社会。

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主动去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学校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修养,改变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在专业上,学校应积极采取岗位培训、外出进修等多种方式,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扩大教师的专业知识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赢得更多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2、优化教学内容,扩展教学外延

大学语文教学中,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扩展教学内容的外延。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只对作家、作品的分析,可以把与文学相关的内容包括进去,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如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等等;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注入时代的气息,可适当增加当今社会最新的文学与文化素材,使大学语文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当代生活;还可增加反映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影视剧本以及最新科技发展方面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人文精神为专题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对人及人生、社会有所思考,感受优秀作家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作家们崇高人格的熏陶,提高文学欣赏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价值目标。

教学中,也可根据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引人入胜的学习材料,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接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审美能力。但要注意选用优秀的汉语文章引领学生学习,而不应该是概论式的。

3、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适当采用朗诵、演讲、辩论、表演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今信息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口语表达能力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以后投入社会,面试、自我介绍的时候,流利自信的口才可以给评审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必须把口语训练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实施。例如,我们可以把口语训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准備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演讲材料,每节课上挑选几位同学进行简短演讲。这样,既克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它完全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提高了文字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改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大多数大学语文教师还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层面上,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大学语文课堂中,可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授课,不仅可以增强演示效果,还可增加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引导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组合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记忆率,远远高于视听分别利用的总和。对人脑功能的研究还表明,多种感官的交替刺激,可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处于兴奋激活的状态。因此,使用图文并茂、声情相生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光盘,可通过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感觉,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审美感染,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家作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课余时间增添提升学生素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建议学生多读名著,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大学语文课时偏少,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写作训练,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可将阅读名著安排在课外进行,教师做好督促工作。在学期初时要求每个学生选一本到两本中外名著,作为阅读文本,并提出具体阅读要求,并且可以在课堂上分享收获。学期中,要求学生提交中期阅读作业,期末要求学生写出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读书报告,作为学期结束考查内容之一,其成绩在期末考核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增加课程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老师和同学在外联系一些社区或者其他部门,开办演讲或者科普知识教育等活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普及知识、服务社会,对学校宣传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三赢的目的。

6、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多元评价

大学语文教学要改革考试方式,改变传统单一试卷测试的模式,注重多元评价。既要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该注意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变静态考试为动态考查,应把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加与“学”、“练”过程给予一定的比例分数,例如上面所说的课内外演讲活动加入期末成绩之中。当然试卷测评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命题的形式减少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唯一的客观题型,加入一些更能体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观题型,如一些电影、演讲赏析评论等等。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共同努力。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考试形式等进行大胆改革,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让教师在加强自身素质的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求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显德.高校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刘彦芬.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J].文教资料.2007(30).

[3]刁丽英.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02).

[4]沈汉达.高职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作者简介:李永红(1969—),女,四川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