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关键。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已经成为稳定和谐校园环境、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灵魂工程师”。本文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谈起,讲述了这一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并分析提出了一些工作中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问题和挑战;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管理;思考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第一战线上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也就肩负着教育、管理、服务的直接使命。学生由高中进入高校学习,不仅在学习方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还要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此期间,如何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高校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要的工作目标。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受单一计划经济影响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日益显得僵化,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正在由100%计划分配走向自主择业;固定学制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第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大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现实环境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已不占明显优势。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高富帅、白富美、星二代、官二代、凶杀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形成积极的正能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心上发挥作用。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低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
第三,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思想、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碰撞。适应全球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发展的空前机遇,国内高校在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与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轨,带来崭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使得文化交流渠道空前广泛和频繁,开放条件下的交流使得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和观念的影响日渐增多,大学生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必定会遇到新的问题。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树立健康正确的文化心态,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变革。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使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选修课程形成的其它专业或其它学校的学生。同时,学生管理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思想生活管理外,还需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构造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定向学习变为自主选择性学习,学生管理工作由学年制下的指令性管理变为指导性管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寻找和构建新的“平台”。
二、辅导员工作职责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应当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的,通过对所管理班级学生的管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熟练职业技能,扎实的专业应用知识以及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还要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把大学生培养成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五抓:即抓苗头、抓倾向、抓规律、抓骨干、抓后进。并把这作为基本工作方法贯彻工作始终。 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中要坚持三看:学习看劲头、生活看秩序(寝室和教室卫生、作息)、活动看情绪。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还应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大学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经常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宣传推广。 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教室、食堂、晚自习等,掌握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在大学生中的贯彻落实情况。对评优、评奖的学生和班级提出表奖意见,对违反纪律构成行政处分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参加招生、毕业分配的具体工作。 组织值周工作和竞赛评比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 严格请假制度,不得擅自脱离岗位等等。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思考:
1、建立班级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同时逐步完善校规校纪
班级是同学们的整合,与此同時又是校园的一部分。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辅导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因材施教,对不同的群体实施不同的教育管理制度方案,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优良的校风之下的,无论何时也不能让大学生脱离班级而存在,班级脱离学校去发展。
2、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办好一所高校,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不仅包括教学、科研人才,而且也包括好的学生工作管理人才。要面对新形势,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促进高校发展,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和人民、有奉献精神的人,而高校以学术为主导地位,以教学科研为重点。因此,要实现大学的目标,必须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须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对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应对办法。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人员数量很多,但在整体素质上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有些高校认为,教学科研需要高级人才,学生管理只要有人管就行。因此,各级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参差不齐,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就从事学生工作,不但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专业化程度低。因此,建立学生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科,培养学生工作的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这支队伍才能真正成为大学不登讲台的教授专家。通过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确立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构建好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适应新形势,不断为加快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第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往,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高职院校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于此,学生管理中易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高职院校辅导员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
第三,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高教改革的迅猛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现在,学生工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不完整、不健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有许多空白点,以至于无章可循,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临时性、应急性的“通知、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存,朝令夕改难以避免,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使有效的管理。当前,要特别针对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各方面关系,不能仍由学校单独履行学生管理的义务和使用管理学生的权力,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理应享有学生管理的权利和承担学生管理的义务。要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新形势下,对学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工作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变量, 高职院校辅导员单凭着一腔热情,显然是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要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多体验,参与,提建议,实践掌握专业学科知识, 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要求。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凡是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工作过的教师们,都能更好地给学生带来更好地服务,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高校学生的教育利益。希望我们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虽有一个价值的维度,为了教育,为了管理,学校不得不让学生接受某些教育价值,但主要在育人中告诉大学生什么是真、美、善,导人向善即可;不要过于“管”,过于“扣分”,能够真诚地向大学生传授有价值的适应社会生存的教育会更好。只有我们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杨雨丰.为学生心中的朋友.育与人才,2009,(10):190.
[2]于永.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教育前沿,2009,(10):6-7.
[3]李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2009,(10):103-104.
[4]张振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2009,(7):10-11.
作者简介:安荣华(1972—),女,单位: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省市:辽宁省沈阳市,职称:高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与教育教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