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灵动、灵性

2014-11-14 04:59黄静怡
教育界·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

黄静怡

【摘 要】 小学现代诗歌创作指导是一个系统理论的指导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是第一要务,首先必须让学生找到创作的乐趣,学生才能真正地喜欢上创作。进而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在阅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诗歌的感染。为孩子们创设适合的情景,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获得感悟,激发创作的灵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培养兴趣 学会创作 小学诗歌

引言

我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诗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有学习的要求。同时,新教育改革又提出要改变课程功能,使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增强,诗歌创作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另外,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诗歌教学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对小学现代诗歌的创作指导也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创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在诗歌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指导小学现代诗歌创作的第一要务。可以采用激发兴趣提出质疑的形式,用古人推敲遣词造句的严谨来寻找诗歌带给我们的独特意境,斟酌字词的深刻用意,感受诗歌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例如“豆在釜中泣”为什么要用“哭泣”的“泣”而不用“煮”呢?说明曹植在告诉他哥哥一个怎样的情感呢?诗歌是学生用笔写下的在心中的歌曲,是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一种形式,并不是只有古代的文人学子才有的才能。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学写诗歌是对自己情感的表达,会让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的美丽的眼睛。

二、给予学生经典,让学生了解创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给予学生经典,学生不仅能够扩展学习的范围,掌握诗歌的内容,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写作形式的影响,逐渐地接受诗歌的韵律,在诗歌韵律的影响之下,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这里要强调,给予学生经典不仅仅是要给予学生古代遗留下来的经典,这些经典有其独有的特点,是我们所有人都认可的,但是并不意味着这就适合小学生,能够使小学生产生共鸣。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同龄孩子创作的获奖诗歌,这些获奖诗歌都是孩子们的梦,充满了童真,同时又有诗歌的韵味。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同龄人能够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心中难免也会羡慕,对于诗歌创作有了特殊的情怀,这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会让学生喜欢上诗歌创作。

三、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激发灵感

诗歌创作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创作课堂情境是激发学生灵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课堂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创作当中去。课堂情境的创设最重要的就是追求真情实感。例如在春雨的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我们就可以选择在春雨过后的某节课,让学生去进行诗歌创作。诗歌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老师要教导学生取材于生活。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去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多媒体视频图片能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把课堂当成创作的场景,任由思想启航。

四、引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学会创作

仿写是诗歌创作的一个必经阶段。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模仿是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因为在学生的思维里还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形成对诗歌的整体认识,但是小学生有敏感的感官认识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于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和完整的结构概念模糊。所以老师就要先教学生仿写,先仿写再进行创作。从诗歌创作的规范和难度来说,进行仿写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句式进行仿写。例如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句式让学生来仿写“曾经……”的句式。或者用一些关联词让学生来仿写一些句式:“如果……那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句式得到运用,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知识在于积累,同样诗歌创作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需要学生经历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

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拓展创作

贴近现实的生活,让诗歌创作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诗歌创作不是课堂中的作业,而是对生活的感悟。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例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师节可以让学生按一个句式轮流来说一句话,整理成一首诗,例如:“老师就像……让我们……”从而带领学生从学校、家庭各个方面去感受生活。在这些特殊的节日里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独特的感受就是孩子们创作的源泉。也可以利用当今社会的一些时事热点,这些时事热点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诗歌创作的方式来锻炼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让身处社会大环境的孩子们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想,发出来自他们的声音。

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诗歌创作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喜欢创作,参与到创作中来。这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创作诗歌的原动力。其次是要创设灵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客观情境的帮助下调动感官、发挥想象,激发创作的热情。在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形成自己的诗歌灵性,从生活中取材,进行诗歌创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需要在这样一个严谨的诗歌指导策略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上诗歌,并学会诗歌创作,最终创作出有灵性的诗歌。

【参考文献】

[1] 雷玲,沈大安.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欧阳文风.论中国诗学的生命精神[N].文艺报,2004-11-25(3).

[3] 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
翻转课堂,培养兴趣,改善职高数学教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以合理运动实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思考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