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肆虐,中国怎么办?

2014-11-12 09:38赵灵敏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巴格达伊拉克石油

赵灵敏

近日,伊拉克局势急转直下,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从北部挥军南下,先是占领了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之后又占领了前总统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目前已经推进到离首都巴格达60公里的地方。总理马利基宣布伊拉克进入紧急状态,并请求美国协助轰炸叛军。

由于伊拉克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输出国,ISIS又刚刚占领了位于拜伊吉市的伊拉克最大炼油厂,事态不仅造成了地缘政治的紧张,也导致国际油价急升。加上伊拉克目前是中国的第五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油企也在伊拉克石油开采项目中占据最大份额,中国在此地的能源利益远大于美国,因此,人们普遍关注中国要如何应对ISIS的肆虐,甚至有美国媒体建议中国应向伊拉克派兵。

6月15日,美国《福布斯》网站刊出“如果要轰炸伊拉克,难道不应是中国”的文章,认为美国在波斯湾地区并无太多经济利益,反观中国平均每天从伊拉克进口150万桶原油,如果供油中断,“日子会很难过!”因此,“美国应让中国派出自己海军进入险境,毕竟中国在伊拉克的利益远比美国多。”

而国内有评论认为,伊拉克距离我国西部空军基地直线距离超3000公里,远远超出了我国战机的作战半径和打击范围,而中国在印度洋及中东地区缺少海外军事基地;再加上辽宁舰航母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缺乏远洋综合补给舰,052C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都没有发射巡航导弹能力等因素,因此,从军事角度分析,中国的海空军尚无法承担维护伊拉克和平的任务。

显然,伊拉克局势的恶化,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在经济上,它再次提出了中国应如何保卫海外利益的问题,并凸显了庞大的海外利益与保护手段之间的矛盾。

中国人在伊拉克

伊拉克探明石油储量约1150亿桶,约占全球探明总储量的10%,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居全球第三位。目前,中国已成为伊拉克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最大的单一投资国,中国几大石油公司在伊拉克都有布局。

伊拉克战争结束至今,伊拉克政府共进行了4轮石油对外招标,其中2009年进行了2轮,2010年1轮,2012年1轮。中石油于前2轮招标中获得了伊拉克南部的鲁迈拉、哈法亚2个油田的招标,还通过早期与伊拉克政府的协议,以旗下公司参与运营巴格达中南部的艾哈代布油田;中海油获得同属南部的米桑油田权益,并于2012年进入项目回收期;中石化则于2009年通过对瑞士Addax公司的收购交易,获得基尔库克地区的油田权益,是大陆公司在伊拉克北部唯一的石油项目。在这其中,中石油规模最大,在伊拉克南部产油区有四个项目,去年产量据报近3亿桶,占其海外产量的1/3。

除了石油之外,中国在伊拉克的投资还包括:上海电气在伊拉克的发电项目、中兴通讯在伊拉克的电信设施项目、中国建材承建的水泥厂以及中水电等中资承包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等。目前,中资企业在伊拉克的员工约一万人。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在伊拉克从事商贸、餐饮等生意,目前,来自中国的服装、工艺品、自行车、五金、文具、玩具、日用百货、电脑配件等日用品在伊拉克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就认为,B&B(北京和巴格达)贸易轴心正在形成。

由于中国并未参与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没有投资伊拉克的重建项目,但在战后获得了大量的伊拉克石油利益和投资机会。因此,有关“中国赢得了伊拉克战争”“美国为中国火中取栗”的议论,最近一两年时常出现在西方媒体上。

中国之所以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市场抢得先机,一是因为美国企业高估了风险,对参与重建不积极。战后只有两家美国公司获得了石油合同,石油行业分析师和美国官员们都认为,这是由于他们担心在腐败严重、动荡不安的国家做生意的风险。法国驻伊拉克大使鲍里斯·包里隆就认为,“美国已经有了伊拉克疲劳症。如果你对一个美国人说:‘你可以去伊拉克做生意,因为那里有很多机会,这个人会想一想,然后说,‘哦,伊拉克——那个血腥国家。”而美国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主导,政府不可能命令企业为巩固美国的政治利益而进行经济投资。

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的能力和伊拉克的市场需求匹配度更高。以建筑行业为例,伊拉克遭受战争重创,公路、电信设施、桥梁、铁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大量毁坏,重建的需求很大。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有一定的优势。比如,2012年葛洲坝公司就以8.02亿元中标了伊拉克Siwera污水处理厂工程。今年2月,外长王毅在访问伊拉克时特别强调,中国将重点帮助伊拉克重建电力、通讯、港口基础设施。

而目前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大致可划分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三个等级市场:处于高度发展水平上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市场;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并快速增长的东南亚、中东和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市场;处于低水平眼下尚无明显增长的亚、非、拉部分落后地区的建筑市场。对于第一类建筑市场,中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均还满足不了要求。对于第三类低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建造成本的落后地区的建筑市场,中国现有的技术和管理往往无用武之地。只有第二类正在快速增长的中等发展程度的建筑市场,对中国建筑企业大有用武之地。因此,中国拓展海外建筑市场的最佳目标一直是非洲和中东。在这两个地区的工程承包市场上,我们与西方承包商比具有成本优势,与当地承包商比具有技术优势。

第三,中国企业和商人善于在艰难困苦中寻找和把握机会。中国近年来的能源需求急剧增加,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在这种情况下,在全世界找油就成了政府的急务,而三大国有石油巨头就成了当然的推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伊拉克的安全环境有一定风险,这些企业也必须迎难而上。另外,还有一些在伊拉克做商贸的民营企业和个人,这些人则是看到了战后伊拉克的巨大商机,于是发挥中国人一贯信奉的“富贵险中求”的精神,穿梭在战争和危险之间。比如在巴格达开办“中国商贸城”的中国商人陈宪忠,就是在2003年伊战还没有完全结束时就来了,如今成了人脉广阔、中国媒体到伊拉克必定会采访的一个人。

ISIS的肆虐会成为新常态

目前伊拉克的乱局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和公民的安全。6月12日,中石油在伊拉克南部哈法亚油田项目组有一名中方工作人员被绑架,目前已经获释。

在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目前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公司等石油巨头都已开始从伊撤离部分员工。而中国在伊拉克的项目大多分布在南部什叶派省份、北部库尔德地区和首都巴格达,不属于近日交战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因此总体而言,中国在伊人员是安全的,目前并没有大规模撤离的计划。而在巴格达,因为ISIS已兵临城下,一些中国企业减少了在巴格达工作人员的数量,比如中国南车集团在当地的售后服务人员已陆续离开巴格达回国。一些个体经商户也陆续撤离,有的回国,有的撤到迪拜等周边地区。

而从近期的战局来看,ISIS在长驱直入之后,目前已成强弩之末,很难突破什叶派的防线进一步南进。此前ISIS势如破竹,是因为伊拉克军队基本放弃了抵抗,有两个师约3万士兵遭遇800名叛军时竟然转身逃走。还有部分伊拉克士兵执勤时外穿军装、内穿平民服装,以便于在遭遇武力攻击时脱掉军服逃遁。更有一种阴谋论认为,巴格达的什叶派中央政府鼓励部队在面对ISIS时跑路而不是战斗,这样就可以借ISIS之手摧毁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对于这种说法,人们姑妄听之。但对于马利基政府来说,南部有伊拉克90%的油田,大部分什叶派也居住于此,不容有失,这确实是事实。再从国际局势看,奥巴马虽然不愿再介入伊拉克战事,但在中期选举的压力下,也决不能坐视巴格达失守;伊朗更是将此次危机视为进一步介入伊拉克局势的良机,再加上伊拉克南部有卡尔巴拉和纳杰夫等多个什叶派圣地,伊朗决不能容许它们被以逊尼派为主的ISIS占领。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伊拉克局势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不大。

但ISIS毕竟是一种新型的恐怖组织。一来它非常残忍狠绝,不仅对异教徒,对不顺从自己的逊尼派也同样毫不客气,动辄斩首。单单2013年,ISIS在伊拉克就有1万次行动、1000次暗杀、4000次炸弹袭击;二来它善于使用互联网招募人员。ISIS把杀人描绘成一件很“酷”的事情,从而吸引了为数不少的英美青年加入;三来ISIS财力雄厚,它在同属逊尼派的波斯湾地区有庞大的筹款网络,并通过绑架、收保护费等方式聚敛了大笔钱财;四来ISIS在占领地区实施软硬兼施的统治策略,既推行严苛伊斯兰律法及残酷对待敌人,又积极以福利及公共建设笼络民心;五是它更有野心,最终目标是在该地区建立一个逊尼派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ISIS虽然无力颠覆伊拉克政府,但它的肆虐会是长期的,伊拉克局势已经进入了新的不稳定期。对于中国政府来说,短期虽无力也无心介入事态,但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膨胀,迟早也得发展出维护这种利益的手段来。

猜你喜欢
巴格达伊拉克石油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巴格达的星星
激战正酣
石油PK太阳能
伊拉克恐怖袭击百人死伤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萨科齐突访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