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国家的选择

2014-11-12 09:34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莫干山海选经济学家

为什么是1984?

也许邓小平的一段话能够回答这个问题。1984年10月11日,他在会见外宾时说:“既然中国要发展,就不能闭关自守。所以,对外开放政策不但本世纪不变,下个世纪的头50年也不会变。那下一个世纪的后50年会不会变?我看更不会变,更不容易变了。因为这70年我们同国际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能变吗?这不能变。”

他是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前夕说这番话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开始向市场化转轨。

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民众也积极呼应,用脚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一群年轻的经济学家在莫干山上纵论国策,触发了价格双轨制改革。柳传志等科研人员放弃铁饭碗,下海“奔日子”。作家们自己“海选”作协主席。“文化热”兴起,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思考出路。

30年后的今天,中国日益尊重个人权利,全面融入了国际社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莫干山上走下来的中青年经济学家群体,有的已经成为国家的决策者;一代生于1984的中国企业家,如今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呼风唤雨;文学更加接近“人学”的本质,关注个体和人性正如邓小平所预见的,与世界文明接轨的道路是不可逆的,无路可退,只能前行。

今天,这个国家再次选择了改革。如果说1984年,是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2014年,则是从经济改革到全面改革,其广度、深度和难度,或许都是前所未有的。

有句话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所以,让我们回到1984,汲取智慧,汲取力量和勇气。

猜你喜欢
莫干山海选经济学家
莫干山
嘉宾邵青
Mount Mogan and Some Foreigners
三个愿望
浅谈村民自治中“海选”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海选后妈”
“全球80名经济学家预测经济走势”
谁给了经济学家“出场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