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冬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体育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已列入新课标的基本教学要求。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在小学生群体中极受欢迎,游戏的许多特征与小学体育的教学要求相适应,探究在小学体育课中融入游戏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出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动力
所谓“游戏”,《辞海》将其解释为通过直接的方式来获得快感,并具有主体参与其中的互动活动。这就明确规定了游戏是为获得“快感”而产生的,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使人的心理或者生理获得愉悦。同时还说明了游戏还具有参与性,要求主体必须参与其中,成为游戏活动的一部分,随着游戏的进行而不断变化。
将游戏应用到小学体育课,就能将游戏的趣味性移植到体育课当中,使其由枯燥略显乏味的教学模式变得充满趣味,唤醒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如果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后,就要求学生练习,学生一般跳几下就没有了兴趣,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甚至一部分学生在尚未掌握动作要领时已经失去了学习的耐心。如果教师将这一课程内容与游戏相结合,教师塑造一种情境:将学生都看做是羊村的小羊,将“立定跳远”当做逃避灰太狼抓捕的逃生技能,哪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学不会就表示要被灰太狼抓回去熬汤。教师再根据情况适当设置一些针对因训练不达标而被抓的小羊的“惩罚”活动,比如,要给大家唱首歌等,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一定会极大提高,训练效果也会明显增强。
二、激发游戏运动性,满足教学要求
活动性游戏注重学生的身体参与,讲究学生的动作技能、力量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和持久力,展现了富有运动活力的一面,与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要求吻合。设置合适的游戏同样也可以起到训练相关体育项目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为体育课中融入游戏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特别是一些较枯燥的、单人体能项目,学生普遍缺乏积极性,不愿意训练或训练不用心,根本起不到锻炼耐力的效果。
比如,在教授短跑时,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讲课,根本激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有偷懒的现象。假如教师在上课时将这种单调的跑步改成“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一个同学扮演“小偷”,另一个同学扮演“警察”,两两追逐跑,追上后再转换角色,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追逐跑的过程中非但没有偷懒,还顺利地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三、强化游戏的协作性,提升集体意识
游戏的种类,有很多:单人、两人或多人。单人游戏是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而两人游戏或多人游戏是以团体的总成绩为评价标准的,这是这种游戏协作性的基础。在这类游戏中要求组内成员必须加强协作,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人技能外更要讲究成员之间的配合,做到一加一大于二。这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团体项目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是一致的。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是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强烈的集体意识是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融入不同的班集体,可增强适应能力,应对社会大集体。但集体意识的培养单靠教师的口传心授过于理论化,小学生很难理解。通过集体项目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如足球、篮球等球类项目,以其运用性强的特点,成为强化小学生集体意识的重要项目。如跳绳,两个学生抡一条长绳,多个同学在中间跳,这就需要跳绳的几个同学协作好,有一个没跳好,踩绳,其他同学都不能跳了。两个抡绳的同学也要与跳绳的同学配合好,掌控节奏,假如忽快忽慢,也会降低团队最后的得分。
四、感受游戏的竞争性,磨炼心理素质
注重游戏的协作性是为了团体能获得更好的评价,既然有评价,那么必然有高低,自然会造成竞争。游戏中的竞争同样能牵动学生的神经,成功了,整个团队都会兴奋不已,失败了,也会令全队的人沮丧万千,对小学生磨炼意志、促进心理成长有极大帮助。因此,选择竞争性强的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达到磨炼学生意志的目的。在游戏活动中获胜的学生,教师可教育其戒骄戒躁;对失败者,教师也要教育他们不要沮丧,要坦然面对失败,争取下次迎头赶上。即使追不上,起码在游戏中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效果,实现了上体育课的目的,又玩得很痛快。从游戏的角度来看,学生中只有胜利者,没有失败者。
游戏的这些特性,体现了其与小学体育课诸多的相似之处,能辅助小学体育课的完成。从教学趣味性来看,正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欠缺的。所以,将游戏与小学体育课结合,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知识快乐双丰收。当然,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充电,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