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数学课堂呼唤怎样的问题

2014-11-11 06:42佘洁婕
关键词:数学味问题

佘洁婕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常常由问题所驱动,好的数学问题能激发求知欲,为课堂做方向性指引,结构性划分,让教学行为高效。本文从崭新视角对近年来课堂问题的发展做一个扫视。

关键词:问题;恰当;数学味;严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61-1

作为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问题起着串联学习内容与学习主体,串联教师与学生的重要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挖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探究。在修订稿课程标准实施三年之际,笔者试着将近年来对课堂问题的一些新的发展总结出来与大家做一次探讨:

一、课堂问题需要恰当的组织形式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已经达到的认知高度和盲点。近年来,“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的理念很为数学教学所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的组织形式浮出水面:引导课堂学习方向的问题到底是由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结构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修订版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是针对新时期的问题引领作出的准确诠释。长久以来,教师习惯于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学生进入的是一个已然固定好的框架和模式,在数学课堂上得到最大的锻炼是解释和应用,甚至是单纯的模仿能力。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追根溯源”。要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和发展,要还权于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应当做的是辅助学生在表达和陈述上更规范,是建议学生更合理地按照数学学习的规律开展探究。

而在问题结构上,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确定如何组织问题最恰当。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移和旋转》、《认识分数》、《倒数的认识》等等内容,偏重于意义的理解,可以抛出大问题,让学生确定研究什么、怎样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交流、争论、统一,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寻问题的真谛。而像《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连乘应用题》等等内容,教师要匠心独运,设计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碎步的问题为引导,一步步认清知识。

二、课堂问题需要浓烈的数学本味

在学生已有经验和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数学课堂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所以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还要注重“数学中心”,不能冲淡数学本味。

一次教研课中,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乘法分配率》,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几个乘法算式中发现的共同规律。以下摘录一个汇报片断: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表示的。

生1:我用的式子是A×B+A×C=A×(B+C)

生2:我写的是甲×乙+甲×丙=甲×(乙+丙)

师:还有吗?还有不一样的表示方法吗?

(追问下)生3:我跟他们差不多,我是画圆、三角形和五角星表示乘数的。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呢?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的出发点是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用字母、文字、符号来展现学生的“研究成果”,再引导学生优化方法,选用字母表示法。其实这样的“浓墨重彩”下忽略了数学本质,学生本节课的重要意义是发现乘法分配律,教者应当一笔带过这几种方法间的不同,而应该引领学生去发现不同表示方法的相同点,这才是核心价值所在。

三、课堂问题需要点睛的艺术效果

不可否认,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差异,探索能力、认知能力也有不少差异,所以为了让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需要融入教师的经验,为问题“画龙点睛”。

一次研讨课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在学生发现可以用比较命中个数占罚球个数的几分之几以后师生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姚明的罚篮命中率为81.8%,是不是说姚明罚篮正好一百个?

生1: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生2:肯定不是,如果说他罚了100个,那么中了81.8个怎么解释呢。

师:那为什么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他的罚球水平呢?

……

片段中教师的两个问题正好戳中百分数意义的关键,很多学生会在这样的问答环节中真正静下心去思考百分数的本质含义,也正是这样的问题带着大部分学生深刻理解“百分率”这个无法言传的词语。

四、课堂问题需要严密的呈现方式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数学的严密让数学看起来那么美丽。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呈现讲究严密和清晰,不能让学生在迷迷糊糊中丧失自我。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的时候,我出示一个博士帽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一学生提出计算博士帽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们独立解答之后开展交流,一位学生的观点引爆全班:博士帽的表面积除了圆柱的侧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还应当加上一个侧面积和圆的面积。一时间,众说纷纭。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在课堂问题呈现的精确性上引导不够,要是当时能敏锐地发现矛盾,引导学生求出制作博士帽需要的材料,完全能够避免问题。

总之,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下,数学课堂问题在朝着不断完善和高效的方向与时俱进,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也应当适应潮流、精益求精。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味问题
让数学回归“本位”
呼唤“数学味”重返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数学味”探讨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抓数学教学本质还数学课的“数学味”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创设问题情境更应注重“数学味”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味”缺失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