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4-11-11 10:38严宁宁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就业难女大学生对策

严宁宁

摘要 伴随社会经济的变革,大学生分配也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由此而来的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论述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采用更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其就业问题。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难 原因 对策

一直以来,性别成为就业中企业招聘选择的标准之一,许多单位对女性有歧视心理。高校就业市场呈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这种现象不仅在本科院校时有发生,在以培养技术和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类院校,也一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传统性别差异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很多人普遍认为,女性应该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家庭婚姻生活中,而不是忙于工作和事业。这种传统性别意识把养家糊口的任务交给男性,在外就业挣钱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男性的单性别社会活动,有限的就业机会、工资收入和更丰厚的工作岗位成为男性专有的权利。2.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自从国家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许多女大学生在求职、工作中遇到了二胎问题的苦恼。是否再生一个孩子,成为她们就业、升迁中的一个困扰。有用人单位在招聘女大学生时,已经把员工生二胎对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考虑在内。对一些企业来说,女性员工第二次休产假会提高企业的人力成本,所以在招聘员工时会刻意回避女大学生,这无疑增加了女大学生就业的难度。3.用人单位的利益心理。我国是长期实行单位福利制度的国家,多数企业认为雇用女性劳动力将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首先,从劳动时间的连续性来看,女性的生育哺乳期这一阶段的工资、福利需要企业负担;其次,女性的退休时间一般比男性要早,而且由于寿命的性别差异,女性一般要比男性领取更长更多的退休金;再次,由于女性工作时间比男性短,因而,女工的年均培训费要高出男性,其利用率相应的也比较低。4.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女大学生跟男生相比,在就业选择上比男生更为挑剔。因此,女生多选择医学、护理、外语、财经等人文学科,而很多民办学校、培训学校也争相开办此类专业,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女毕业生过剩。文科专业女生扎堆,只会让她们在就业时遭遇“多女求一岗”,增加就业压力。(二)个人原因1.女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有效推进,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加入了就业的大军,其中女生也占据了一定的分量。相当一部分女生在家中娇生惯养,缺乏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依赖心理重,在就业中遭遇挫折而无法独立解决。2.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近年来,受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女大学生忽视所学专业特点,忽视自身特长,不从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考虑,盲目追求到政府机关、国营企事业单位工作,错失许多就业机会。女大学生自身较高的就业期望值或就业偏好,是造成自身就业难的主观原因。3.女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用人单位更注重毕业生的在校表现、事业心、吃苦耐劳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更加青睐复合型人才。女大学生一般学习成绩都比较优异,但在想象力、创造力、开拓力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等方面逊于男生,再加上女生大多看重学习成绩,不愿参加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结果是一些女生虽然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在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比男生差,因而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影响了自身顺利就业。

二、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分析(一)推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对各种公共立法条文、各级政府政策规定进行改革,彻底清除违反国策或与国策不符的内容;保护女性的劳动权益和帮助她们获得合理的就业待遇。倡导全社会树立男女平等观念,提倡男女在同一能力标准面前公平竞争,真正实现同工同酬。除特殊行业外,对低于50%女性录用比例的用人单位,增加生育基金、养老保险及相关项目的额度,以鼓励用人单位录用女性。建议政府向女职工较多的部门提供政府贷款或政府津贴,并将税款额与单位女职工的就业额挂钩。(二)完善女性权益保障制度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程,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现有的福利制度,以国家政策确立生育的社会价值,并制定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女性若遇到用人单位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可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希望法律工作者、政府有关部门和妇女组织为女毕业生就业提供保护和援助。从用人成本上来说,女性职工生育哺乳期间的工资支付以及岗位空缺问题是很多用人单位所顾虑的,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实行女性职工生育和哺乳期工资支付方式的多元化,降低用人单位的成本负担,也是目前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三)高校应对女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1.高校应更多地关注女大学生的成长,一方面,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她们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适应创新等能力;另一方面,适时地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两个指导”贯穿于她们的整个大学生涯中。通过以上的教育指导,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2.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做好女大学生就业推荐指导工作,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女大学毕业生。其实,就被调查的女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情况而言,女生因学习较为刻苦,学习成绩普遍好于男生;女生获得各种证书的数量多于男生;女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不亚于男生。因此,学校应当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女大学毕业生,特别是一些女性较为适合的工作单位及岗位。要着重关注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做到因才推荐,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从而提高女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就业信心。3.高等院校在学科规划、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突出能力本位教育。高校应针对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和生理特点增加符合女性特征的专业,加强其包括抗挫折能力、公关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自我心理的调整,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四)女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女大学生自身要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转变就业观念,摒弃传统的性别观念,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理性地分析和对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敢于与男性共同竞争,积极地适应社会。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动就业意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文理兼通、视野开阔、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又要树立自主创业的择业观,化消极被动地等待用人单位的招聘,为积极主动地自我创造就业机会。综上所述,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其中不但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需要个人、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来真正解决就业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难女大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