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娜
摘要 近十年来,我国学者持续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与身份认同问题,综观其研究成果,可以概括出以下观点: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的身份定位会影响其消费行为的选择趋向;其次,新生代农民工从消费方式、观念、结构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消费特点,体现出该群体对市民身份认同的诉求;最后,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消费,构建、巩固并维持自身塑造的市民身份认同。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消费行为 消费认同
2010年1月31日,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运用了“新生代农民工”一词,并且要求各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大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问题,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在当下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消费观、生活方式、消费行为明显区别于他们的父辈,其消费现状反映了他们的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取向,他们的消费观念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因此,在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中,消费已然成为了一种重要方式。在这里,消费行为既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认同。所以,在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过程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消费认同理论的研究消费者不仅仅是一个社会人,而且是一个具有特定地位、认同和形象的个人。个人通过某种认同而存在于社会,并与他人发生联系。认同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产物,而是人们主动选择和创造的结果,并通过特定的行为和产品符号来表现、传达和显示。因此,在消费中我们不仅仅是在消费商品和服务,也在消费意义和认同。我们在借助消费塑造某种认同的同时,也在借助消费符号来表现和传播这种认同,包括与我们的认同相适应的个人形象。可见,由于认同与消费的内在联系,使它成为沟通消费社会学研究中的“行为”范式和“文化”范式的框架性概念。消费在社会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之一就是在于它既是用于建构认同的“原材料”,又是认同表达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系统范围内的消费总是对认同的消费”。因此,认同十分重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是以我们的认同而存在于社会,并通过认同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如果说伴随现代市场经济而来的丰富商品为人们的生存方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那么,人们选择各自不同的生存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认同所决定的。人们从事消费,实质上不过是创造、维持或改变着自己的认同。从认同的角度看消费和从消费的角度看认同,是消费社会学所特有的研究视角之一。消费活动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认同行动。“我”消费什么、怎样消费,实际上体现和贯彻了“我”对自己的看法、定位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接受。这些认同决定了“我”在进行消费时,哪些消费内容和形式是恰当的、哪些是不恰当的,哪些是符合“我”的社会地位、身份、角色认同的以及哪些是不符合的。因此,人们的消费活动是围绕着认同在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对“我是谁或我们是谁”的看法就决定了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怎样消费等消费的核心问题。但是,不能以认同的决定作用来否定或忽视消费表达认同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性活动,通过消费行为表达认同的作用也进一步增强。综上所述,消费社会里,个人在消费中确定身份,获得社会认同。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消费与认同之间是辩证关系,即认同决定消费,消费表达认同。人们的认同和消费不过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面对商品世界“我”消费什么和怎样消费,是“我”对“我们是谁”的看法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我”就是我所消费的东西和我所采取的消费的方式。
二、农民工消费行为的研究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和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新生代农民工身处在大都市的社会环境中,在消费观念方面受到城市大众媒体、现代价值观及参照群体的影响较大,以至影响或改变了他们之前所形成的价值观,其消费方式也从单调、同质、封闭变为逐渐开放。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未来的期望值也较高,所以在消费观念上更具有城市现代性的特质。他们在消费行为的选择上,表现出赶时髦、追新潮的特性,这种变化说明他们的消费观念较父辈农民工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趋向于市民消费认同的倾向。但是,农民工群体内部在消费方式上也存在差异。钱雪飞指出,南京市农民工的消费水平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这主要是与他们工作环境差、收入水平低的次属劳动力市场、进城目的主要是赚钱养家糊口,以及与农村的稳定密切关系有关。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农村传统观念仍然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王劲松认为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受农村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的双重影响,其消费行为在社会参与、社会地位方面处于边缘,通过家庭利他主义的消费行为,农民工建立了自己的消费观念。这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融入城市生活,而又需要支撑农村家庭生活的现实矛盾。唐有财在其有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典型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们努力在城市消费以实现身份认同并融入城市;另一方面,他们又尽可能储蓄以汇钱回家。他们对城乡态度同样存在矛盾:既愿意定居城市,也不排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的双重消费策略是与现有制度和政策实践博弈的结果。于丽敏则对农民工消费行为的二元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农民工在食物支出、衣着支出、住房支出、休闲娱乐支出方面具有鲜明的二元性,并分析了农民工消费行为二元性的影响因素:收入、不确定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户籍限制。
三、农民工身份认同的研究正如前文所言,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但城市生活的压力和农村对农民工的经济需求加大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难度。此外,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城市身份的不认可,也加大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难度。王春光通过对温州、杭州、深圳三个城市的调查,认为农民工农村流动人口对制度性身份的认可在减弱,农民身份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涵义。农民工认为,他们之所以被当作农民,不仅仅是因为制度上的规定,而且是因为城里人是这样看待他们的。还有一些人己经不认可制度性规定,认为他们之所以被当作农民,是因为周围的人是这样认为的。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的身份以及市民对于他们的态度相当的敏感,这源于他们在与城市中的市民交往时感受到了社会距离的差距带来的歧视。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农民工对于城市理念、生活方式的接受能力更强、所用的时间更短、适应能力更强,同时务农经验很少,因此有相当的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基于此因素,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半城市化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成了一个更具不确定性、更缺乏社会归属的乡城迁移群体,他们是半城市化的主要人群。农民工农村流动人口对制度性身份的认可在减弱,农民身份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涵义。周明宝分析了城市滞留型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关键、本质和维度,认为身份认同的维度应包括制度认同、人际认同、生活方式认同,本质上是他们在新的场域下的继续社会化,这种社会化包括居住场所和职业生活的生存适应、追求和仿同城市生活、乡土文化中新的情境元素,是场域、社会交往网络和社会记忆三者的有机结合体。而身份认同的关键最终还有赖于滞留主体的自我认同,尤其是他们基于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世界之镜像的内源性认知。陈映芳认为,既有户籍制度的政府需要,是农民工制度长期被维持的基本背景,同时,知识分子及大众媒体等知识、文化的生产者也参与了对“农民工”身份类别的建构。“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等人口学的学科概念扩展即是佐证。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社会中的第三种身份,“农民工”的被建构和被广泛认同,既构成了现有“农民工”制度的合法性基础,也影响了乡城迁移者的权利意识和利益表达行动,“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会给乡城迁移者们一个理由,让他们说服自己,去接受在城市中的不公的地位和待遇。在微观层面,彭远春从农民工主体的角度探讨他们对农民这一强制性身份的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他基于社会记忆和社会情境理论,在对武汉市杨园社区餐饮服务员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指出现在存在很大比例的农民工对于自身身份认同呈现出模糊认同的状态,其中城市体验、进城期望、乡土记忆等非制度性因素由大到小地影响着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农民工乡土记忆愈深,愈认同农民身份;进城之前,目标期望越明确的农民工,越不认同农民身份;正向、良性的城市体验越多,越不认同农民身份,负面的城市体验越多,越认同农民身份。李蕾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主要包括身份分类的矛盾和未来归属的矛盾,存在个人身份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矛盾,并指出社会距离、相对剥夺感、追求生存目标与现行体制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生代农民工已取代父辈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庞大主力军。而农民工在权益保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社会流动、政治参与等方面仍亟需改善,这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圈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大多数学者是以宏观的制度、文化、经济、社会结构层面来进行的农民工的消费行为或是身份认同方面的研究,但是,基于消费行为的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仍存在较大研究空间。
四、小结纵观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与身份认同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出以下观点:首先,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一员,他们对自身身份定位会影响到其消费行为的选择趋向;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特点也会从消费的各个层面体现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市民身份认同的诉求;最后,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消费的方式,构建、巩固并维持自身所要塑造的市民身份认同,两者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样通过消费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自身追求内在的市民身份的诉求,又满足了不断追求外在、塑造市民形象的夙愿。
参考文献:
[1]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8-81.
[2]乔纳森.弗卫德曼 著.郭健如 译.文化认同与个球性过程[M].商务印刷馆,2003.104.
[3]迈克尔·R.所罗门 著.卢泰宏,杨晓燕 译.消费者行为学(第8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李琳,冯桂林.试析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宜昌市农民工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1996,(3):69-72.
[5]钱雪飞.进城农民工消费的实证研究——南京市578名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9):19-22.
[6]王劲松.关于农民工消费行为的社会学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520(11):57-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