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胜
摘要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更是重大。因此,做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基础,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维稳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从建立校园安全稳定机制入手,认真分析形势,不断创新学校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着力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关键词 校园 安全稳定 和谐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职院校安全稳定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2.缺乏经常性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教育基本上体现在两个特定时间点上,一是在迎新开学季,二是期末放假时。在新生入学教育会上,各学校大多会讲到安全和稳定的问题。每学期放假前,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高校大多会例行公事地通过班级辅导员或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告诉学生注意假期安全和稳定。3.片面追求学校经济效益,轻安全稳定工作。由于各校规模差异,往往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招生工作和日常教学工作上,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存在疏忽和放松。4.辅导员队伍建设跟不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需要。无论是从辅导员数量还是工作能力等方面看,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不是辅导员配备的力量不够,就是辅导员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不够。5.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方法不够,缺少创新意识,注重表面,疏于真抓实干。
二、做好校园安全稳定的机制和方法 1.加强学校党委班子建设,让党委成为学校维护安全稳定的核心力量。学校的安全稳定是大局,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校园该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先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落实学校党政领导是维护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稳定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部门领导都是责任人。同时党委要增强工作力度,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选聘配备工作,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引导辅导员、班主任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实。针对校园网络特点,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素质较高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增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力量,使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经常化。要加强协调配合,与有关部门实现互动沟通,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周边区域安全稳定工作联动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注重方式方法,提高防范和处置问题的能力。2.客观分析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因素,从而在制度设置和机制建设上把握治理源头。当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在下降,校园周边环境复杂,诱因较多;高职院校行政和业务管理两级化;贫困学生比例居高不下,助学贷款、极少数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等,使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增加,这是存在的事实,应该予以更多关注。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加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职学校必须按照规定配好配足辅导员,同时严格用人标准,做好辅导员考核考评工作,落实辅导员工作责任制。这些是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当务之急。其次,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既有密切的关系,也存在着差别,我们要在学生的心理调节上使之健康化,形成开朗的性格和稳定而愉快的心境,产生积极的内驱力,避免许多因痛苦、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障碍而引发不安全稳定因素,并启发积极而适当的行为表现。同时,学校对评先评优、奖助学金、入党、推荐就业等方面要真正地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和规则为准绳,阳光操作,消除校园不安全稳定因素。 3.突出师生为本,将维护师生正当权益作为维护学校稳定的先决条件。教职工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我们要从制度设置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从工作上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从生活上要服务到位。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去,使他们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学生是学校和谐发展的主体,我们要从学习条件、学习动力、思想教育、身心成长、人文关怀、教学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在安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成才。比如我院近几年所建成的学生公寓、热水24小时保障系统、电子阅览室、校园绿化等,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学习带来的愉悦心情。4.坚持并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保持教育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要认识到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有效化解教育矛盾和纠纷的根本途径。今年我校根据湖北省委关于建设“法制湖北”的指示精神,认真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多种形式的安排部署,做好教育行政干部、教师、职工、学生的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为依法治校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5.切实加强管控,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学校是一个特色的社会群体,往往一件细小的公共事件的发生,都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对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救助遇险人员,控制校园公共突发事件危害扩散,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就需要对全体教职员工、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全体人员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责任感。6.创新学生管理方法,促进校园安全稳定。只有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学生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安全与稳定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显得更是迫切。有鉴如此,首先,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要做到坚持责任到位,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和辅导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落实“四在”要求,即知道自己的学生“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需要什么”只要责任到位,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同时,高度重视和实施“家校一体化”教育模式。充分运用网络、信函等方式,通过家校互动的管理办法,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学习、缴费等情况及时告知家长,让学生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说服教育工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其次,要落实“三全”,即安全稳定工作要全员化、全覆盖、全天候,不给安全稳定工作留死角。我校自2007年以来,共发出家校联系信函累计达70000余封,家校联系电话达6000余次,接待来校家长200余次,辅导员找重点学生谈话谈心累计达5000余人次,通过这些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学校的安全稳定问题。7.落实“感恩教育”,激发校园和谐氛围。当代学生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无论是来自于城镇还是乡村,都不同程度地享受着优越的环境,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父母、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如何回报思考得较少,因此享乐思想严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较普遍,具体表现是:缺乏爱心、包容性差、上进心不足,甚至厌学、打架违纪等现象常有发生,给校园的和谐稳定造成隐患。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有必要进行感恩教育。譬如我校每年新生的开学季,通过主办“感恩父母”“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清醒地知道并且深深地懂得自己父母的含辛茹苦,老师的谆谆教导,学校的精心培育和社会的宽厚、包容。也让学生明白了为谁而学习的问题。进而他们狭隘的个人意识空间被压缩了,集体观念增强了,恶习和毛病改掉了,正义和文明归真了,为学校的安全稳定添加了正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