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摘要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乡人口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大批农村居民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同时,城乡之间的流动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多,人口交换十分频繁,安土重迁已不再适合现代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伴随城镇化而来的就是人口问题,特别是人口的继续教育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城市文明的进程以及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继续教育问题进行探讨,期待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继续教育 城镇人口 研究
城镇化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城市规模会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会不断增多。我国实行的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型城镇化促进了人口在城市间的合理流动,为广大人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人口问题,一些城市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的文明程度不一致,城乡居民的思维方式不一致导致行为上的矛盾,外来流动人口增多导致城市居民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还要继续加强人口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流动人口的继续教育问题以及本地居民的继续教育问题,这些问题关系着城乡居民、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安定团结,关系到城市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建设,为了使我国早日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必须加强人口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新型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促进人类的不断发展。下面本文分别就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流动人口继续教育问题以及本地居民继续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一、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城不断加快,城市为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现阶段,全国共有农民工约1.2亿,当然还有许多潜在农民工,所以城市中农民工数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多。但是城市中这些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文明程度普遍较低,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占绝大多数,还有极少部分是文盲。新时期农民工更加向往城市的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外出就业动机,但是他们收到文化程度偏低的限制,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与他们的初衷和梦想有着很大的差距,无法得到稳定的收入。在激烈的竞争压力面前,农民工就比较容易产生激动情绪。农民工在选择职业时有比较大的盲目性,因此农民工强烈希望通过教育改变现在的状况,国家和社会要满足他们的诉求,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与此同时,企业对农民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农民工的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提升,这就造成企业和农民工之间无法达成一致,供需矛盾不断加大,“用工荒”现象不断加剧,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增加他们的工作能力,是他们的工作能力符合企业的需求,也能使他们更容易地找到工作,实现他们的梦想。现阶段,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问题就是社会对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对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投入不够,教育培训市场设计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屈指可数,培训市场也比较混乱,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严重降低了农民工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训学校教授的内容也与农民工的真正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没有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开设相应课程,不符合农民工个体发展的需求,培训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不能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实际能力。多数企业也没有根据自身和农民工的需要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培训,致使企业和农民工都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企业和农民工都不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阻碍了企业和农民工的长远发展。同时,农民工自身对继续教育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详细的学习规划,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很难做出科学的实施方案,即使农民工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但是农民工学习的时间有限,很难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加之农民工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会增加学习的困难,降低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总之,由于教育不能适应农民工多样化及企业发展的需求,目前的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继续教育体系,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民工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民工自身的科学发展。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农民工自身必须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建立完整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农民工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吸引社会各界资金进入到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积极引导农民工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当中,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自觉完成自身的转变,不断增加自身的就业和择业能力。继续教育的内容不仅仅要重视提高农民工的基本技能,还要对农民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使农民工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使自己真正融入到城市当中,在陌生的城市中找到自身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在对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时,要特别重视青少年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因为他们是农民工的主力军,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支柱,他们的发展关系到城市的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青年农民工的教育力量,合理配置师资力量,使他们在继续教育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他们的能够符合企业的就业要求,增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总之,加强农民工继续教育会使城市获得更优秀、更全面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对农村而言一些有技能的农民工在返回家乡时,会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农民工继续教育会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流动人口继续教育问题随着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间的人口交换十分频繁,城市中流动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多,在一些大型城市中,流动人口已成为这些城市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这修流动人口的能力和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有些人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而有些人文化程度比较低,有的甚至没有读过书,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这种现状导致了大批流动人口在就业上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高素质人才会很快在新的城市中立足,找到合适自己的就业机会,而那些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流动人口就只能从事一些比较低级的职业,不猛真实体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因此,对流动人口进行继续教育刻不容缓,这关系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关系到流动人口自身的价值和梦想能否得到实现。在一次对流动人口参加继续教育原因的调查中显示,他们选择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原因是提升自身的技能、增加自身的工作收入,在寻找新的工作时有更好的竞争力。由此可见,流动人口选择参加继续教育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在就业时的竞争力,他们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的素质,早日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愿望。虽然流动人口参加继续教育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大部分流动人口都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流动人口之所以选择到大城市中就业,主要原因就是增加自身的收入。而且在城市中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工资又不是很高,这造成了他们经济上的困难。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既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家人,造成他们无法承担继续教育所需要的费用,即使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愿望也是有心无力。社会和企业对于流动人口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也很少,致使流动人口无法参加继续教育,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家庭成员和企业管理者对流动人口参加继续教育都不够重视,家庭成员认为流动人口参加继续教育是在浪费钱,不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企业管理者对于流动人口参加继续教育也不够重视,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不够。他们认为流动人口不会长期在企业干下去,而且当他们参加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的能力后会跳槽到其他企业,因此不愿意在继续教育方面花费太多心思。流动人口个人因为各种原因也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许多年龄大的流动人口认为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必要,也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意愿。很多文化程度较低的流动人口认为继续教育不会对自身产生太大作用,认为只要维持现阶段的水平就可以了。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流动人口也不愿意拿出资金投入到继续教育上。这些问题都左右着流动人口继续教育的选择,造成流动人口继续教育的落后局面。面对上述问题,政府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继续教育问题,加大对流动人口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对于收入较低、家庭负担比较重的流动人口,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对这些流动人口给予继续教育补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进行继续教育。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流动人口继续教育中来,企业要与培训机构加强联合,使培训的内容更符合企业的需求。政府要对流动人口培训学校进行相应的补贴,简化审批手续,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培训学校的数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基本一致。鼓励社会各界联合办学,为流动人口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流动人口进行继续教育。
三、本地居民继续教育问题面对城市中大批农民工与流动人口,城市中的本地居民要改变传统观念,政府要引导和教育本地居民,不要排挤和歧视农民工及流动人口,将农民工和流动人口视为“自家人”,这样才能使农民工和流动人口找到在陌生城市中的归属感,让他们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
四、结语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时代对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现阶段的技术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对他们的继续教育力度,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技能,不断增强特们的社会竞争力,早日实现他们的理想和愿望。
参考文献:
[1]吕莉敏,马建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及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
[2]高友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文化教育问题[J].学理论,2010,(19).
[3]张峰.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