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而不同”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4-11-11 00:37程新炜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和而不同当代价值

程新炜

摘要 挖掘中国古代哲学中“和而不同”思想的重要观念,对当前解决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要加以创新和发展,这也是体现当代价值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古代哲学 和而不同 当代价值

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能够突破固执已见的桎梏。由此带来的更加便利快捷的文明传播,助推着文化大跨步的发展,各种文化现象的融合与交织,勾勒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和迥然不同的鲜明特色,奉呈出文化创新的层出不穷和精彩各异的文化盛宴。当今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承前启后,保持长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新的视角,继承了“和而不同”的优秀传统,表现出各种文化和谐共存的繁荣景象,可见,“和而不同”思想对于当代文化多元化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1.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就是通过协调“不同”,达到和谐统一。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在于其提出伊始,就体现出一种较强的思辨色彩,生动且朴实地揭示了事物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内在关系,从价值取向上肯定了事物是多样的统一,并指出这种多样能够相辅相成。其首要内容是“和”精神,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将“和而不同”的思想从自然领域上升到社会关系领域,从关注人格的角度将“和”与“同”看作是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之一。将“和而不同”的思想提升到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他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体现了人际关系方面应以保持和谐为最高境界,形成了“贵和”“尚和”的理念和思维模式,“和”思想也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2.兼容并包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兼容并包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有充分体现,诸子百家在其理论形成过程中注重彼此学习借鉴。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强调“仁”“礼”等核心概念的同时,集聚了佛家和道家的文化精髓,秉承了兼容并包百家之学,形成了多种文化形态的社会文化体系,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几千年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一是中国人历来敬畏天地,爱护自然,顺天应道,以深厚的德行包容万物,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气势和博大精深。二是坚持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是儒家文化可以在不断吸收各家思想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理论体系,使中国兼容并包的文化理念传承至今,保持活力,生生不息。3.求同存异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道德经》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将矛盾对立双方互相冲突交和作为达到和谐状态的必要条件;“和而不同”的实质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就是共生共长,相辅相成。中国人向来强调“有容乃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对我们有利,我们就吸收,所以成就了中国文化之大。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外来文化的成分,中外文化的交流,一直没有中断过,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化制度由抗拒、排斥到逐渐接受,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每一次的探索都因前一次的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4.慎独善思《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是说在面对客观事物必须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坚持独立思考,是我们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凭借理性思考来判断问题,不能盲从,不能人云亦云。在思考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真正做到慎独善思,才能创新文化发展,才能使文化保持活力,这也是“和而不同”思想的基本要求。

二、“和而不同”思想在当代的价值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和而不同”这个千年前的古老观念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项准则和一个目标。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的相同一致。“和而不同”在世界多元一体的今天,更是加快民族融合的催化剂,使得各民族间尊重彼此的不同,开诚布会,直抒胸襟,和谐共处。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促进实观文化和谐,建立起求取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评定体系,促进多元文化共生,达到多元文明共赢,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1.有利于遏制恐怖主义的出现20世纪中后期,大部分恐怖组织只是带着有限的政治目的,希望通过制造袭击事件,引起人们对某些问题的关注,大量滥杀无辜的事件很少发生,主要的攻击对象为物质设施和财产。但是自从冷战结束以来,恐怖分子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其恐怖活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日趋严重。从表面来看,恐怖分子大多都是为其宗教信仰而战,但其本身而言,除了宗教因素,还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的作用。失业、贫穷、腐败、民族摩擦等问题的扩大,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进行恐怖活动的渠道。由于宗教文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其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的滋润而成,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成分,这就需要量我们以正确的传播方式,积极引导,发挥积极向宗教信仰的作用。将爱国爱教的主题思想贯穿其中,才能够出现“和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力的避免宗教异端分子的极端思想。2.有利于维护国内政治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在不同民族的实现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与文化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中,中国在处理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时,既不能返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大一统状态,也不能走西方一元主义的政治整合道路,如果多元战胜了一元,差异取代了统一,那么就会使社会失去权威力量和规范的支配,社会将陷入无尽的冲突之中,如果一元战胜了多元,统一战胜了差异,社会的一切就会纳入到一个预先设定好的框架之中,生机勃勃的社会就会变成单一社会多元化而具有的特质就会被磨蚀掉。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中国就要选择比西方中家更具有包容性的,同时又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智慧,采取最具包括性的统一方式,这既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一贯坚持一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近代中国历史教训反思,更是基于当代中国建立富强国家的考虑。3.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有机组合的共同体。虽然它们之间存在差异,但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各种所有制经济中的主体者,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而非公有制经济是个有市场造应性强、机制灵活的特点,两者是典型“和而不同”经济。一是市场经济中主、客体的形式与内容各不相同;二是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双方处于平等地位。但并不因为有明显的不同而不能和谐相处。首先,双方面临的市场规则是相同的,不允许存在任何特权。其次,双方都是在诚信和法的环境下运行,也为“和而不同”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市场经济在追求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产力得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助力社会文明的进步。可见,在市统经济系统运转中,只要各种不同的要素都能够处在可调控的“和而不同”范围内,势必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得以发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千年的变化与发展,形成了现如今特色鲜明、种类繁多的文化样式。“和而不同”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是我们的党吸收传统文件,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所产生的理论精髓。因此,正确领会“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并运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群言出版社,2010.

[2]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4.

[3]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而不同当代价值
“和而不同”的美好婚姻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时代发展下的词汇意义流变
谈判要追求“和而不同”
谈判要追求“和而不同”
我们这样讲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