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安华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语文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考试为方向标,课堂显得枯燥而乏味,缺少韵味。学生虽然在课堂中通过机械的记忆和背诵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能在考试中获得一定的成绩,但真正运用语文的技能却较弱。同时,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课堂气氛单调而死寂。语文以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宗旨,而这样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让语文失去了本真的色彩,致使学生的发展变成“空中阁楼”。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构建韵味十足的语文课堂就显得意义重大了。
一、多一些创新,让课堂多点趣味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根据自己在备课中对教材的解析来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则是静静地听,课堂气氛死寂。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无论教师讲得如何天花乱坠,也无法使学生学好。因此,让课堂多点趣味就成为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新颖的导入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我与地坛》篇幅较长,很多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没有兴趣,而一部分学生则是读后感悟较少,原因是学生对史铁生了解不够。教学中教师展示史铁生的图片,配以文字介绍后再提出问题:课文的题目是“我与地坛”,可课文除了写自己,写地坛之外,还写到了什么?“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通过两个问题来贯彻第一二部分,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读后概括,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其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如在《十八岁和其他》的教学中,以当下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为话题,以“我和父母之间的矛盾”说起,由此而引申到两代人的关系探究,在读中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学会感恩。
二、多一些关爱,让课堂多点人情味
语文课堂是富有人文性的课堂。何谓人文,即人文思想或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部分。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中的,试想,如果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递一些语文知识,而忽视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影响,那么,就算学生能考满分,我们也不能说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要让语文课堂更富有人文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多一些关爱,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熏陶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净化,这样的课堂才会富有人情味,学生也才会乐于在这样的课堂中主动学习。
首先,要尊重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或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动辄批评教育,甚至是破口大骂,虽然教师名义上是“为了学生好”,但实质上已经伤害到了学生。虽然教师不能纵容学生,但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也是有害的。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点呢?教学中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能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也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发展规律,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揠苗助长,而要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点滴进步。
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层次教学。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无论是从课堂提问还是作业设计都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如在提问过程中,针对基础稍差的学生问题难度要适中,要能通过问题而起到启发的作用,而不是用问题来为难学生。
三、多一些合作,让课堂多点学习味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以教师的“教”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学”则是依附于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典型的是课堂中听讲,课后完成大量的练习。而课堂上教师为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滔滔不绝地进行讲授,学生虽然通过“听”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就懂了、会了。要让学生真正构建起知识系统,还得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从而让语文课堂多一些学习味。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从而拓宽其知识面,丰富其体验,这也是语文素养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以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学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先自读小说,初步感知小说的内容,那么,无论是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还是教师讲授,效率都将是极其低下的。相反,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读,然后教师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教师辅以点拨,这样才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如对罗密欧形象的分析,说其有教养也好,说其性情温和也罢,那么在作品中作者是如何应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在教学中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描写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归纳,从而全面把握罗密欧这一人物形象。
四、多一些应用,让课堂多点生活味
语文课程是具有较强工具性的课程,而传统语文教学中将语文的工具性当做是考试的“工具”,将语文和生活剥离开来,从而导致一些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而在生活中却不能很好地应用语文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其实语文工具性所强调的是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受益。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应用语文知识。
首先,要结合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应用。学习小说不妨带着学生进行一些小说创作,学生学习写小说虽不一定写得好,但却是真正的应用过程。学诗歌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诗歌会,在创作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文言文难,那就用比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
其次,结合生活实际来应用语文知识。逢年过节写对联,学校组织活动写串词、发言稿,主题班会,小说研读会,故事会,课前演讲,朗诵比赛,写创意广告词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和语文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和语文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中,在师生互动中学会合作和探究,在语文活动中构建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是有效的教学,也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