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康石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新时代的今天,认真读些有益的书籍,对于我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读好书?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讲究读书方法。
我国南宋淳熙年间,有个叫陈善的人,他在
的社会现实是“士族”和“庶族”等级分明,门第森严,交往很少,几乎不通婚。“士族”和“庶族”来往、通婚会被人耻笑,社会分化对立严重。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必定是社会底层老百姓的劳作。“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一定是贫贱之家的环境。这些都体现了兰芝出身“庶族”。“士族”和“庶族”的门第观念、时代烙印、社会矛盾造成兰芝被轻视,被慢待,被驱遣的原因,也是兰芝殉情悲剧的起因。
第二,个人责任。兰芝发出了:“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刘兰芝不抛弃、不放弃,对仲卿爱的情感和责任已经深入骨髓,融入她的血液,构成她的生命;自然而然仲卿已经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显而易见谁剥夺了兰芝感情和婚姻的责任,兰芝的生命就会终结。兰芝被驱遣,仲卿庸俗、懦弱无能,也只是用死威胁母亲,并无任何作为,仲卿自己不做自己的救世主。这些都体现了焦仲卿人性的隔膜和爱的贫乏,对婚姻责任的漠视和缺失。仲卿竟然不知道珍惜爱护身边聪慧、美丽的兰芝,不去承担婚姻责任,不给兰芝生存的港湾,把妻子逼入了被迫再嫁的死胡同,焦仲卿是刘兰芝殉情悲剧的主要责任人。刘兄逼迫兰芝再嫁,剥夺了她爱的权利和婚姻责任,是兰芝殉情悲剧的直接推手。
第三,心理原因。弗洛伊德于一九二三年在《自我与本我》中提出了“本我”“超我”和“自我”心理学名词,提出“本我”与“自我”“超我”共同组成人的完整人格。在焦仲卿的身上存在着“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冲突,对兰芝的爱是仲卿的“本我”,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是“超我”,仲卿生命本身是“自我”。就如哈姆雷特说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样,在“爱”与“孝”的矛盾面前,焦仲卿的心理在痛苦和煎熬中斗争,陷入了两难境地。“超我”之选母亲和“本我”之选兰芝只能择其一,即使自问一千遍“生存还是毁灭”,仲卿还是难以选择。当他闻知兰芝自杀殉情时,他最终选择毁灭“自我”,“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只能用“自我”生命自杀才能根本解决与“本我”和“超我”的矛盾。这样,悲剧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