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肃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对策

2014-11-10 07:58汪吉明夏云虹
商业文化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民族文化

汪吉明+夏云虹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描绘出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蓝图。由此可见,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如何更好地挖掘、培育、壮大、发展各地区间的文化产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去研究、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肃北作为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而文化积淀丰厚,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对于实现肃北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从广义上讲,传媒、影视、娱乐、旅游及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都是文化产业璀璨的一员。因此,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业等在内的产业系统,有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性产业,即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占GDP5%以上。明确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既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理清发展思路。

近十年,国家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必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省市县也相应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符合本地区发展的多个重要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项目建设、土地使用、人才技术等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据统计: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比2011年大幅度提升。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多个省份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今年以来,国内共发生近百起文化产业并购案,涉及电影娱乐、广告、出版、有线和卫星电视等多个子行业,截至5月累计交易金额736亿元人民币,数量及金额均远超2013年同期。这不难看出,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事实证明,发达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文化产业。面对拥有13亿人口的文化大国,国外文化企业势必大举进军我国文化市场。所以本属起步阶段的民族文化产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肃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文化产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肃北历来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坚持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方向,以主动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为目标,着力打造蒙古族民族文化品牌,文化事业突飞猛进,文化产业有序推进。主要表现在:

(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作为甘肃省惟一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边防自治县,这里承载着雪山蒙古族文明历史的足迹,闪耀着民族文化浪漫飘逸的光环。这里既有令人流连忘返的一望无际的戈壁胜景、广袤无垠的天然草原、绵连起伏的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透明梦柯”冰川、奔流不息的四大河流,又有异彩纷呈的远古岩画、石窟壁画、城堡遗址等文物古迹,同时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灿烂辉煌的民俗风情更是源远流长,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二)基础文化阵地逐步完善。

县内已建成设施条件完善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乌兰牧骑,4个基层乡镇均设立了综合文体站,两个社区均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其中党城湾镇、石包城乡文化站成功争取到文化部实施的全国“送书下乡工程”。已构建县、乡、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目前有广播电视台、电影放映管理站、有线网络公司各1个,建成了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工程,县城及县城附近乡镇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纤网络覆盖,电视节目传输数量由16套增加到122套,入户率达86%。

(三)节会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2012年8月举办那达慕民族风情旅游节暨孟赫嘎拉艺术节,是自治县成立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被第三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2012中国品牌节会授予“最佳民俗风情旅游节庆”称号。2013年8月又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那达慕”和“中国西部蒙古族民族服饰大赛”,有效提升了肃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县乌兰牧骑斥巨资打造西部少数民族歌舞大剧《雪山蒙古人》,将在“中国西部那达慕”期间推出。

(四)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去年启动实施“党河之春”首届广场文化艺术节,观众达万余人次;邀请省内外艺术团来肃北进行专场演出。今年又启动“美丽的肃北我的家”、“出彩肃北人”大型群众歌舞演艺等活动,开展千台大戏送牧农村活动。群众性的雪山安代舞表演、民族服饰展示等活动经常性开展,达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的目标。

(五)文艺创作不断繁荣。

组织乌兰牧骑在兰洽会、全省文化产业博览会等重大节会,赴青海、兰州、参加西北五省音乐晚会等对外交流,观众总人数达10万多人次。新创编团体舞蹈、呼麦歌曲等单项节目22个。至目前,乌兰牧骑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69项,市级奖项57项。

(六)文化产业发展稳步发展。endprint

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和贯彻落实《酒泉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包装策划12个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推介和宣传。今年5月,在第九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成功签约金额12亿元,保持了文化产业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总投资6000万元的“四馆合一”项目主体完工;总投资1.06亿元的党河峡谷民族文化风情园景区广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00万元建成在酒泉七县市中最高标准的两个3D数字电影放映厅。今年投资3.3亿元,重点实施党河峡谷民族文化风情园、民族体育活动中心(赛马场)等7项精品文化项目。

三、肃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的前提下,就肃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文化产业仍属于粗放型经营的起步阶段,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低,经营者积极性不高,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经营项目,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显得十分单一和薄弱。主要存在:

(一)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认识。

从事民族文化产业的人员中有部分对“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产业”概念认识不清;对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认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生成的市场现象,不应是政府的行为。对肃北建设民族文化强县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精确的把握,未形成社会共识。

(二)政策不完善,投资渠道较少。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扶持和保护。虽然提出建设“文化强县”目标,但没有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由于缺乏稳定的预期,目前全县民营资本资金投资渠道少、制约了肃北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基础设施滞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业务用房紧张,设备老化,现有场地和活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肃北文化艺术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文博、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文化艺术规律又懂文化市场营销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奇缺,现有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广大职工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制约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市场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

(五)经营规模小而乱,特色不鲜明。

目前文化产业大部分是家庭式小作坊,规模小,投资少,很分散,形不成规模、产业链和品牌效应,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四、肃北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县,如何做强做大做精做细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肃北县经济增长的新一极?自去年以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立,为肃北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吹来了春风。今年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明确提出:围绕做大三产,主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提升和打造民族文化风情园建设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推进“三区两园一县”建设,为提前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全国民族第一县”而努力奋斗。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肃北县在积极借鉴国家省市成功经验和做法中,今后将努力做好: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

面对甘肃正在积极打造华夏文明传承保护创新示范区,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县上下要转变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预算,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充分利用肃北富集的文化资源,打好民族特色品牌,发展文化产业。

(二)精心谋划,高起点规划设计。

今年,研究出台了《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基地规划》、《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启动《肃北县华夏文明传承创新肃北项目区规划方案》、《肃北县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手册》编制工作,确定了建设肃北县民族文化体验区、石包城冰川探险自然风光旅游区、马鬃山探秘及边塞风貌旅游区、盐池湾观光摄影休闲度假区“一基地四园区”文化产业发展框架。积极申报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基地、透明梦柯冰川旅游开发等总投资77亿元的10大类54个项目。

(三)积极对接,主动融入敦煌文化旅游圈。

旅游走敦煌路,文化打肃北牌,这在肃北已形成共识。去年5月,肃北在敦煌成功举办民族文化旅游推介会,把肃北融入敦煌旅游圈打开了一个窗口。同时,将以党河峡谷民族风情园开发建设为抓手,以融入敦煌文化大旅游圈为动力,投资1.2亿元,积极打造展示肃北民族文化和体验蒙古族民俗传统的硬件平台。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开工建设民族风情园形象展示区。重点开发雪山蒙古族歌舞文化、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

(四)依托项目,加大文化产业基础建设。

要借助3341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加快军警民综合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启动五个庙文化旅游度假区、盐池湾旅游接待中心、党河峡谷民族文化风情博览园等项目建设;加快马头琴文化传播演艺综合楼、水上乐园改造等项目建设。精心谋划透明梦柯冰川旅游开发、马鬃山黑戈壁城旅游开发等总投资5.8亿元的23项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已签约文化旅游项目资金4.7亿元。

(五)突出重点,塑造民族文化品牌。

要突出“基层文化体系建设、文化精品创作、文化产业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文物的开发利用”五大重点,全面落实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专项资金,深入挖掘、积极培育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培育形成以乌兰牧骑为代表的民族艺术演艺品牌;形成以“中国西部那达慕”为代表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民族文化节会品牌,有力提升甘肃民族发展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创新机制,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对有潜力人才派到省内外名校进行重点培养,并纳入到各级职业教育培训范畴,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县、乡、村三级文化人才培训体系,建立一支集表演、创作、艺术教育、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并用好现有文化产业人才,建立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使用、激励机制,为肃北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七)加大宣传,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交易、促销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民族旅游推介、招商等节会,全面展示民族特色文化魅力。加大对民族风情旅游项目——可鲁沟文化产业的宣传和投资力度,使之成为肃北文化产业的一个品牌和精品项目。并完善充实文化产业项目库,在五年内,力争再推出三个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产业品牌项目,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多彩肃北、魅力肃北、活力肃北。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民族文化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