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动文化

2014-11-10 23:08席晶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案文化

【摘要】对外汉语课堂是有别于中小学和高校教学课堂的另一种课堂模式。它的教学对象往往是已经成年的留学生,教学以交际为主要目的,教授学生汉语的相关知识。因教学对象的区别,在授课过程中也应针对留学生国家、宗教等不同特点,依照学生接受能力安排课程。文化课是对外汉语课堂中必须又特殊的一部分,因其博大精深,又与学生本国文化不同,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教授予学生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关键词】文化;对外汉语;教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对象

中高级班留学生,有较强的中文交际能力,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学习过简单的成语和文化常识

二、教学时长

1课时(45分钟)

三、课程设置

通过本节活动课的进行,寓教于乐,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扩展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增进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2.练习涉及的汉字的读音及书写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

游戏法,游戏设置为中华九宫格,包括了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着重考察学生的听力及口语水平,同时以游戏的方式将汉语中的文化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

六、新课讲解

中华九宫格

听力题 汉字笔顺题 成语题

音乐题 中国文化题 朗读题

语音题 文学知识题 历史题

游戏规则(教案中所有涉及视频音频资源均来源自网络):1.由两名同学担任队长,分别率领两组同学成为两队。2.最先将九宫格中三道题连成一线的一队,为胜利的一方。3.两队猜拳决定哪队具有优先选择第一道题目的权力,之后的题目,由前一题答对的一队进行选择。4.每道题都由队长先抢夺答题权,抢到之后再从队员中选出一名或几名队员进行回答。答过题的队员不得再次回答问题。队长可以和队员一起商讨答案。5.题目均为抢答题,当老师念完题目并说出“开始抢答”后,才可以抢答。若答错,则答题权转交给另一队。6.每题答对题目的同学,将获得适时节气的小礼品一个(如端午节五彩绳、中国结)。

七、布置作业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中国节气中的历史故事或是神话传说。

附:游戏题目及正确答案

1.听力题:看视频(电视剧《终极三国》片段,字幕已处理)。

请说出刚才的对话中哪个成语是误用的,并说出该成语正确的意思。

答案:大吃一惊——大吃一斤

解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例句:从来没有缺席过的汤姆今天没有来上课,老师感觉到大吃一惊,询问同学们是否知道汤姆为什么缺席。

2.汉字笔顺题——屁股屁股动起来:请队长从自己的队员里选出一人与自己合作,队员用摇摆臀部的方式写出老师所给的汉字,队长猜出汉字即为回答正确。要求笔顺要正确。

答案:龙——横、撇、折、撇、点

龙在中国传统图腾文化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与西方文化中恶形象的龙不同,在中国,龙是权力、智慧与力量的象征。整体看来,是伟大而正义的神的象征,所以古代中国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龙”可以上天入地,下海翻云,是人们所崇拜并向往的伟大存在。

3.中国文化题: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女性?并请简要介绍一下其余两个人。

A.王昭君 B.武则天 C.梅兰芳

答案:C梅兰芳

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 武则天:中国古代唯一一位女皇帝

4.音乐题:请听下面一段音乐后回答问题。(《明月几时有》)

请问,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这首词描写的是中国的哪个节日,并请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习俗。

答案:苏轼;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祭月大典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全家团圆的人们会一起吃月饼、赏月。因为这一天是中国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日子,故而有了“月圆人团圆”的说法。苏轼是宋代的大文豪,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词的序中,便已表明“兼怀子由”,即对弟弟的深切思念。

5.成语题:请队长在组员中选出四名同学,四名同学每人用动作表演成语中的一个汉字,队长猜出成语即为回答正确。不能说话,只能用动作来传达意思。

答案:鸡飞狗跳

解释: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的样子。

6.朗读题:请两队分别派出队员准确朗读下面的绕口令,由评委老师决定哪队获胜。

答案: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着一只鹅,

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

弟弟说:白白的鹅。

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7.语音题:请给下面的成语标出汉语拼音和声调。写得又快又准确即为回答正确。由评委老师进行评判。“奋笔疾书”

答案:fèn bǐ jí shū

解释: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8.文学知识题:请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下面哪位古人: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A.孔子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万世师表”“孔圣人”等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紧随这句之后的是“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历史题:看下面一段视频,请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的哪一历史时期?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_______。(视频为电视剧《终极三国》片段,字幕已处理)

答案:三国时期(东汉末年) 桃园三结义

作者简介:席晶,女,1990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摘要】对外汉语课堂是有别于中小学和高校教学课堂的另一种课堂模式。它的教学对象往往是已经成年的留学生,教学以交际为主要目的,教授学生汉语的相关知识。因教学对象的区别,在授课过程中也应针对留学生国家、宗教等不同特点,依照学生接受能力安排课程。文化课是对外汉语课堂中必须又特殊的一部分,因其博大精深,又与学生本国文化不同,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教授予学生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关键词】文化;对外汉语;教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对象

中高级班留学生,有较强的中文交际能力,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学习过简单的成语和文化常识

二、教学时长

1课时(45分钟)

三、课程设置

通过本节活动课的进行,寓教于乐,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扩展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增进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2.练习涉及的汉字的读音及书写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

游戏法,游戏设置为中华九宫格,包括了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着重考察学生的听力及口语水平,同时以游戏的方式将汉语中的文化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

六、新课讲解

中华九宫格

听力题 汉字笔顺题 成语题

音乐题 中国文化题 朗读题

语音题 文学知识题 历史题

游戏规则(教案中所有涉及视频音频资源均来源自网络):1.由两名同学担任队长,分别率领两组同学成为两队。2.最先将九宫格中三道题连成一线的一队,为胜利的一方。3.两队猜拳决定哪队具有优先选择第一道题目的权力,之后的题目,由前一题答对的一队进行选择。4.每道题都由队长先抢夺答题权,抢到之后再从队员中选出一名或几名队员进行回答。答过题的队员不得再次回答问题。队长可以和队员一起商讨答案。5.题目均为抢答题,当老师念完题目并说出“开始抢答”后,才可以抢答。若答错,则答题权转交给另一队。6.每题答对题目的同学,将获得适时节气的小礼品一个(如端午节五彩绳、中国结)。

七、布置作业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中国节气中的历史故事或是神话传说。

附:游戏题目及正确答案

1.听力题:看视频(电视剧《终极三国》片段,字幕已处理)。

请说出刚才的对话中哪个成语是误用的,并说出该成语正确的意思。

答案:大吃一惊——大吃一斤

解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例句:从来没有缺席过的汤姆今天没有来上课,老师感觉到大吃一惊,询问同学们是否知道汤姆为什么缺席。

2.汉字笔顺题——屁股屁股动起来:请队长从自己的队员里选出一人与自己合作,队员用摇摆臀部的方式写出老师所给的汉字,队长猜出汉字即为回答正确。要求笔顺要正确。

答案:龙——横、撇、折、撇、点

龙在中国传统图腾文化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与西方文化中恶形象的龙不同,在中国,龙是权力、智慧与力量的象征。整体看来,是伟大而正义的神的象征,所以古代中国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龙”可以上天入地,下海翻云,是人们所崇拜并向往的伟大存在。

3.中国文化题: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女性?并请简要介绍一下其余两个人。

A.王昭君 B.武则天 C.梅兰芳

答案:C梅兰芳

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 武则天:中国古代唯一一位女皇帝

4.音乐题:请听下面一段音乐后回答问题。(《明月几时有》)

请问,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这首词描写的是中国的哪个节日,并请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习俗。

答案:苏轼;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祭月大典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全家团圆的人们会一起吃月饼、赏月。因为这一天是中国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日子,故而有了“月圆人团圆”的说法。苏轼是宋代的大文豪,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词的序中,便已表明“兼怀子由”,即对弟弟的深切思念。

5.成语题:请队长在组员中选出四名同学,四名同学每人用动作表演成语中的一个汉字,队长猜出成语即为回答正确。不能说话,只能用动作来传达意思。

答案:鸡飞狗跳

解释: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的样子。

6.朗读题:请两队分别派出队员准确朗读下面的绕口令,由评委老师决定哪队获胜。

答案: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着一只鹅,

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

弟弟说:白白的鹅。

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7.语音题:请给下面的成语标出汉语拼音和声调。写得又快又准确即为回答正确。由评委老师进行评判。“奋笔疾书”

答案:fèn bǐ jí shū

解释: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8.文学知识题:请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下面哪位古人: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A.孔子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万世师表”“孔圣人”等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紧随这句之后的是“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历史题:看下面一段视频,请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的哪一历史时期?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_______。(视频为电视剧《终极三国》片段,字幕已处理)

答案:三国时期(东汉末年) 桃园三结义

作者简介:席晶,女,1990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摘要】对外汉语课堂是有别于中小学和高校教学课堂的另一种课堂模式。它的教学对象往往是已经成年的留学生,教学以交际为主要目的,教授学生汉语的相关知识。因教学对象的区别,在授课过程中也应针对留学生国家、宗教等不同特点,依照学生接受能力安排课程。文化课是对外汉语课堂中必须又特殊的一部分,因其博大精深,又与学生本国文化不同,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教授予学生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关键词】文化;对外汉语;教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对象

中高级班留学生,有较强的中文交际能力,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学习过简单的成语和文化常识

二、教学时长

1课时(45分钟)

三、课程设置

通过本节活动课的进行,寓教于乐,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扩展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增进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2.练习涉及的汉字的读音及书写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

游戏法,游戏设置为中华九宫格,包括了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着重考察学生的听力及口语水平,同时以游戏的方式将汉语中的文化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

六、新课讲解

中华九宫格

听力题 汉字笔顺题 成语题

音乐题 中国文化题 朗读题

语音题 文学知识题 历史题

游戏规则(教案中所有涉及视频音频资源均来源自网络):1.由两名同学担任队长,分别率领两组同学成为两队。2.最先将九宫格中三道题连成一线的一队,为胜利的一方。3.两队猜拳决定哪队具有优先选择第一道题目的权力,之后的题目,由前一题答对的一队进行选择。4.每道题都由队长先抢夺答题权,抢到之后再从队员中选出一名或几名队员进行回答。答过题的队员不得再次回答问题。队长可以和队员一起商讨答案。5.题目均为抢答题,当老师念完题目并说出“开始抢答”后,才可以抢答。若答错,则答题权转交给另一队。6.每题答对题目的同学,将获得适时节气的小礼品一个(如端午节五彩绳、中国结)。

七、布置作业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中国节气中的历史故事或是神话传说。

附:游戏题目及正确答案

1.听力题:看视频(电视剧《终极三国》片段,字幕已处理)。

请说出刚才的对话中哪个成语是误用的,并说出该成语正确的意思。

答案:大吃一惊——大吃一斤

解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例句:从来没有缺席过的汤姆今天没有来上课,老师感觉到大吃一惊,询问同学们是否知道汤姆为什么缺席。

2.汉字笔顺题——屁股屁股动起来:请队长从自己的队员里选出一人与自己合作,队员用摇摆臀部的方式写出老师所给的汉字,队长猜出汉字即为回答正确。要求笔顺要正确。

答案:龙——横、撇、折、撇、点

龙在中国传统图腾文化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与西方文化中恶形象的龙不同,在中国,龙是权力、智慧与力量的象征。整体看来,是伟大而正义的神的象征,所以古代中国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龙”可以上天入地,下海翻云,是人们所崇拜并向往的伟大存在。

3.中国文化题: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女性?并请简要介绍一下其余两个人。

A.王昭君 B.武则天 C.梅兰芳

答案:C梅兰芳

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 武则天:中国古代唯一一位女皇帝

4.音乐题:请听下面一段音乐后回答问题。(《明月几时有》)

请问,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这首词描写的是中国的哪个节日,并请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习俗。

答案:苏轼;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祭月大典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全家团圆的人们会一起吃月饼、赏月。因为这一天是中国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日子,故而有了“月圆人团圆”的说法。苏轼是宋代的大文豪,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词的序中,便已表明“兼怀子由”,即对弟弟的深切思念。

5.成语题:请队长在组员中选出四名同学,四名同学每人用动作表演成语中的一个汉字,队长猜出成语即为回答正确。不能说话,只能用动作来传达意思。

答案:鸡飞狗跳

解释: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的样子。

6.朗读题:请两队分别派出队员准确朗读下面的绕口令,由评委老师决定哪队获胜。

答案: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着一只鹅,

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

弟弟说:白白的鹅。

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7.语音题:请给下面的成语标出汉语拼音和声调。写得又快又准确即为回答正确。由评委老师进行评判。“奋笔疾书”

答案:fèn bǐ jí shū

解释: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8.文学知识题:请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下面哪位古人: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A.孔子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万世师表”“孔圣人”等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紧随这句之后的是“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历史题:看下面一段视频,请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的哪一历史时期?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_______。(视频为电视剧《终极三国》片段,字幕已处理)

答案:三国时期(东汉末年) 桃园三结义

作者简介:席晶,女,1990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案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半张纸》教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