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甜甜
摘 要:日元开启国际化的征程已30年之久,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今,中国无论在经济实力、国际贸易水平,还是金融市场的开放等方面都与昔日日本提出“日元国际化”时的背景颇为相似,因此,分析日元国际化的现状,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推动当今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极为重要的镜鉴意义。
关键词:日元;人民币;经济实力;对外贸易;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186-02
一、中日货币国际化的背景之比较
一国货币能否走向国际化,要受到该国的经济实力、金融市场等多因素的影响。较强的经济实力、持续良好的增长势头可为货币的国际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稳定强势的货币可增强货币持有者对货币安全的信心;金融市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拓宽非居民获取该国货币或交易该货币的渠道。
(一)经济实力、对外贸易的较量
一国GDP占世界GDP的份额,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不仅要看该国的经济总量,还要看该国的经济增长势头。1955—1973年,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18年,年均经济的增长率达9.7%,到1966年已领先法国,1967年赶超过英、德,一举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下了举世观叹的“经济奇迹”。而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经济也历经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甚至破10%,2008年GDP占世界的份额已提高到7.23%,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日本,近年来,又超越日本。而对外贸易总额于2007年就已跃升至世界第三,占世贸总额的7.7%;2009年就已微超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因此,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现阶段我国总体上已达日元国际化时日本的经济水平,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
(二)金融市场的较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89.5%的资金主要以间接融资方式获取。但之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及石油危机等事件的影响,日元升值,资金直接融通受到抑制,同时以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获取资金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日本的资本市场开始获得快速发展,发展证券及股票的时机到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内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股票交易所数目,上市公司数目,市值,股票发行额均不断增加。2008年仅沪深两交所市值就达17788亿美元,占全球的5.5%。债券市场的成长也相当迅速,截至2008年6月,国内债券市场余额已达2万亿美元,占世界债券市场余额的3.3%,已跃居世界第六。期货市场排名也跃居世界前列。这些都表明,中国与当年的日元国际化的前夕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国内金融环境。
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
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有3方面:一是在对外贸易中作为计价结算货币使用的比率;二是国际金融交易中作为计值货币使用的比率;三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使用的比率,从以上3类指标评述日元国际化的成果。
(一)在对外贸易中日元作为计价结算货币使用的比率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日本已坐上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宝座,多年来,单货币的计价结算地位就与庞大的经济实力不相匹配,也悖于“格拉斯曼法则”。一方面,进出口贸易中,日元的使用比率不断提高,但仍与美,德,英相比,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1980年日元在进出口中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使用率分别为2%、29%,到2006年,其使用比例上升至24%、40%,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但日元仍落后于其他国际化的货币。早在1980年,美国美元在进出口贸易中计价结算时使用率就高达85%、97%,并且多年来,一直呈现出比较稳定的状态;马克、英镑、法郎地位虽不及美元,但也领先日元。另一方面,在进出口贸易中,日元的使用也极不平衡。出口贸易中日元的使用率就要高于进口贸易中日元的使用率。这两方面都表明,日元在计价结算方面的使用率仍然相对较低。
(二)在国际金融交易中日元作为计价货币的比率
从世界外汇市场主要货币的日均成交状况看,据BIS统计,截至1998年4月,美元的使用率达87%,一支独大;马克次之,占30%;日元占21%;英镑占11%。截至2004年4月,美元使用率88.7%,欧元37.2%,日元20.3%,英镑16.9%。2010年4月的BIS最新数据表明,日元的使用率已下降至16.5%。由此可见,外汇市场中,美元仍是压倒多数的主要交易货币,日元的使用率偏低。就各大交易中心的交易情况而言,纽约、伦敦、东京的交易量分别为13 590亿美元、6 640亿美元,2 380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4.1%、16.6%、6%。东京交易中心的交易量不够理想,东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交易中心。
(三)国际储备货币中日元的使用率
“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日元被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热情被增加,日元的国际储备地位一度上升,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史上最高峰8.7%,而同时期英镑只占3.4%,属继美元和马克后的世界第三大国际储备货币,但之后受系列因素影响,日元的国际储备地位有所下降,2001年,只占4.9%的份额,远落后于首号储备货币美元(68.3%),开始落后于英镑的被持有水平。到目前,日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已下降至3.1%,英镑占比进一步上升至6.9%,且与美元、欧元的差距不断增大。
三、汲取日元国际化教训,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一)完善汇率机制
20世纪80年代,美国陷入双赤字境地,在美国国会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美政府外交的双重压力下,日政府为了保持本国经济的增长,答应日元升值以避免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并签订了所谓的“广场协议”,使日元开始了接二连三的升值。结果,日元的大幅度升值,远超乎日本所期待或预想的范围,日本的经济受到了大幅度的冲击。因对汇率调整缺乏充分的准备和预期,最终出现了令人叹息的“经济泡沫”。当前,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大,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人民币汇率也不稳定,日本遭遇前车可鉴,中国理应进行积极主动的政策调整,不断提高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endprint
(二)加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监管、开放国内外金融市场
实现货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前提。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加快了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步伐,骤然放松了对资本项目的管制,结果大量投机资金涌入到金融市场中,为日本的泡沫经济创造了宏观环境。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竞争力差 、证券市场薄弱、监管能力缺失,这一系列现状都表明,我国还未达到开放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时机,妄加开放资本项目,会重蹈日本之覆辙,也只能稳中求进地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在外部环境方面,1986年12月,日本离岸金融市场开设,可谓日本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增强了境外持有者的积极性,推动了日元自由化的进程。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境内外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金融服务的全球化,现代化。
(三)推动人民币由区域化迈向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中,如果失去与之往来频繁的经济团体的支持,是不能持续的。虽然,东亚相对是“日元国际化”进程中最为显著的区域,但日元仍然无法充当东亚的区域性货币,美元的主导地位仍然明显。这与日本在1997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时为了眼前的一己之力,任日元大幅贬值,既失去了亚洲国家的信任,也未能挽救回日本经济。即使1999年欧元诞生后,日本政府开始转变日元的国际化战略,也未能赢得亚洲国家的支持。由此可见,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在亚洲,在世界上,要扮演起负责任的大国的角色,适度利用其巨额外汇储备为东亚困难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撑,既能使外汇储备得到有效利用,也能从中扩大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度,从而推动人民币由区域货币逐步变成全球货币。参考文献:
[1] 杜健,张大亮.中国行业收入分配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2):73-78.
[2] 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09,(7):16-22.
[3] 周宇.论人民币国际化的两难选择[J].国际金融,2012,(11):22-28.
[4] 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2):62-66.
[3] 刘莹.从日元国际化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特区经济,2010,(10):73-74.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