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民歌的素质教育功能探析

2014-11-10 23:29:41刘滔
艺术评鉴 2014年2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文化传承素质教育

刘滔

摘要:瑶族民歌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自己的艺术独特性,而且其歌词内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说事性、说理性、生产性、社交性等特点,在瑶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上发挥着特有的素质教育功能。本文对瑶族民歌的素质教育功能及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与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价值进行探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瑶族民歌 素质教育 文化传承

瑶族作为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瑶族是一个歌唱的民族,瑶族民歌是瑶族文化的主要叙事范式,它的歌词朴实而优美,意境深邃而风趣,是瑶族文化宝库和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同时,瑶族民歌记载着瑶族的历史,是民族认同的重要体现,发挥着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瑶族与瑶族民歌

瑶族是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上被封建统治阶级欺压乃至残暴镇压而不断迁徙,分散。瑶族先民从湖南湘江流域及洞庭湖沿岸逐步迁往江淮地区,在向南迁移到湖南中南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形成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多数瑶族同胞生活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边远山区,如广西的恭城、富川、金秀、都安、巴马等县,湖南的江永、江华等县,广东的乳源、连山、连南等县,在江西和海外也有少数瑶族同胞。瑶族人民认为本民族历史非常长远,“先有瑶,后有朝”,祖先最早居住千家峒,即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千家峒瑶族自治乡。先秦古籍《山海经》就有关于瑶族盘瓠神话的原始记录,有人认为,《山海经》中“帝舜生戏,戏生摇民”中的“摇民”就是如今的瑶族,也就是说瑶族也是帝舜的一支。

瑶族人民虽然大多数分散生活在偏远封闭的山区,与外界联系相对较少,彼此交往沟通不便,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但勤劳聪明的瑶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创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神话、诗话、歌谣等文化艺术。千百年来的生活实践使他们发现唱歌是一种适合他们的交往交流方式,唱歌既是慰藉他们心灵、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交往的重要方式。所以他们十分喜欢唱歌。不但在家中唱,去到山野也唱;不但生活时唱,劳动时也唱;不但平日唱,节日喜庆时更要唱;不但有个人独唱,也有对唱、集体唱等。总之,举凡酬神赛会、婚嫁喜庆、迎客酒宴,无时不歌。就像《蝴蝶歌》里面唱的“不唱支歌难过日,不讲笑话难过时。唱歌想着我同伙,一同歌声二同音。”

瑶族民歌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讲述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歌,也有记述民族历史的古歌、表现劳动生活的狩猎歌和农事季节歌,还有爱情歌、婚丧歌、喜庆歌、迎宾送客歌,祭祀用的乐神歌以及赞颂反抗斗争的革命斗争歌等等。瑶族民歌中最为典型的是《盘王歌》,其歌词长达3000多行,歌名多至数十种,为瑶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珍品。

瑶族民歌不仅艺术形式上独特,而且其内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说事性、说理性、生产性、社交性,瑶族民歌在瑶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上发挥着特有的素质教育功能。

二、瑶族民歌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瑶族民歌的音乐艺术教育功能

瑶族人民喜爱唱歌,唱歌成了他们生活、劳动、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瑶族人民世代通过唱歌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振奋精神,自娱自乐,他们从小就沐浴在民歌的海洋中,进门是歌,出门也是歌;高兴是歌,痛苦也是歌;喜庆是歌,悲伤还是歌。就像《哪个出门不唱歌》中唱到的“哪个出门不唱歌,哪个唱戏不打锣;哪个山头无鸟叫,哪条泉水不通河!”

瑶族民歌的曲调相对较为简单,朗朗上口,十分易学,但也富有变化,可以随情随景改编。既有长期流传下来的传统歌谣,也有随时随地直接编词;可以唱山唱海,唱石唱水,唱人唱物,唱事唱情,一切皆可入歌。瑶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使得瑶族小孩从小就沐浴在民歌的海洋中,很容易就学会唱歌,培养了世代善歌能唱的瑶民,瑶歌也因此一代代传诵至今,瑶族民歌对于瑶族人民的音乐艺术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瑶族民歌的历史教育功能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和很多民族一样,利用神话故事记录本民族历史。但是,瑶族不仅有神话故事,而且还有与神话故事相呼应的神话歌谣。瑶歌不但形式多样,反映的社会内容也是广泛和深刻的。其中反映斗争经历和记录民族历史的歌谣最有特点,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对于瑶族祖先创世的神话故事,很多瑤族民歌都有反映,譬如在一首名为《开天辟地》的歌谣中唱到:“盘古王开天,沙房山辟地,天比地小盖不住地,冒出了深山和大岭,开天辟地瑶汉是一样。”其他的一些歌谣里面也反映了这些情况:“盘古置天又置地,又置山河又置田。”“自从盘古开田地,伏羲姊妹造人民,男人出力结成双,女人出力配成对。”《盘王图歌》更是认为瑶族祖先盘古具有伟大的献身精神,生前创世,死后则将自己的身躯化为山川河流草木鸟兽:“大岭原是盘古骨,小岭原是盘古身,两眼变成日和月,牙齿变作金和银,头发化作草和木,才有鸟兽出山林,气化为风汗成雨,血成江河万年春。”

瑶族曾经在1941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寻根运动,当时的一首歌谣唱到:“盘古开天置田地,梳理乾坤万万年,瑶人要回千家峒,叶落归根要还原。”这首歌谣不仅包含了对瑶族祖先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说,还指出瑶族祖先的居住地是千家峒。

瑶族很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他们往往把本民族的历史,通过歌谣的形式在祭祀喜庆类活动以及群众会议等场合,口耳相授,一代代辗转相传。最迟在明末清初,瑶族人民就已普遍盛行直接用汉文记录本民族的历史,其方式绝大多数采用歌谣的方式叙述,这些歌谣实际上起到了历史教科书的作用。

瑶族民歌伴随着瑶族历史的发展变迁,记述着瑶族经历,它本身就是历史的文献,因此在素质教育功能中它具有着独特的历史教育功能。

(三)瑶族民歌的道德教育功能

瑶族民歌中有大量的感恩长辈和感恩自然、颂扬团结和谐、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歌谣,这些瑶族民歌具有很强的道德教育功能。

其中颂扬父亲的歌谣《慈祥的父亲》“唉!唉!慈祥的父亲呀!您谢世去了,您真是苦命呀!您劳累了一生,养活了我后辈。”流传于广西荔浦的瑶族山歌《后生切莫嫌老人》劝人行孝:“山中竹笋嫩又青,后生切莫嫌老人,竹笋生在竹根上,无竹哪有笋成林!”当瑶家老人去世,师公(或歌手)就会绘形绘色地模仿死者的神态、动作,口吻音调,唱凄凉的分离歌《聚我身旁听嘱咐》“当哥的要象个长兄,为姐的要象个长姐。你们要爱护弟弟们,你们要爱抚妹妹们,莫让他们走上邪路,莫给他们钻入绝门。宁可卖柴度日,一生不要去赌;宁可卖水为生,一世不要做贼。”感恩自然与感恩他人的《进山全靠树遮阴》“出门全靠云遮日,进山全靠树遮阴,行到贵树无处靠,靠仙忍耐见寒人。”(“仙”指主人)

表达对爱情婚姻忠贞不渝的:“(男)连就连,手拿铜钱破两边,若是谁人长寿短,奈何桥上等三年。(女)我俩去过洛阳桥,七十二等莫嫌高,我俩要连六十满,六十不满莫丢情。(男)生不离来死不离,生死连到八十年,连到八十完满了,二世投胎还要连。”

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扫墓歌》“你说生在世,团结是正理,老幼相互来尊重,家庭和睦雷难劈!”反映团结和谐精神的《勒勒嘿》“我俩兄弟唱首歌,试看声音合不合,声音合了我俩唱,声音不合就收音。”反映民族团结的《壮瑶是兄弟》“过去我们打老同(咧),过去我们一同反三征(勇)。壮瑶民族是兄弟,隔山隔弄我们心连心。”

瑶族是一个具有具有传统道德规范的民族,多少年来,由于历史形成的山墙,将瑶族与社会隔绝,世人很少了解瑶族伟大的实践,崇高的道德。瑶族人民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地迁徙,开拓自己的生活境地,根据自己民族发展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后人做人的原则,他们把做人的准则和道德规范用朴实语言的歌谣世代传唱,教育后人热情、善良、勤劳、勇敢、诚实、团结、团结的崇高道德。

(四)瑶族民歌的劳动教育功能

瑶族民歌记录、总结、传播了瑶族人民的劳动及生产经验,如反映了瑶族的农业生产《雷公歌》这样唱到:“正月雷公唤,二月犁耙向地行,三月耙田撒,谷子,四月芒种插禾秧,五月担锹拨田水,六月摇扇看田塘,七月得见禾胎现,八月得见翻和浪,九月和熟垌垌熟,十月收禾谷满仓,十一月开仓捣白米,十二月担伞送公粮。”反映田间劳动的《泥土松松利禾长》“泥土松松利禾长,耙齿疏田土又松,一年收成进了屋,收到万万束。”反映修造道路的《修开路,等客来》“修开路,等客来,客人快过来,垫青石,架好桥,马背金鞍闪闪亮,骑马过的是头人,三十六个都过了。”反映砍伐树木的《我们这伙去砍树》“大雾山顶,紫雾山顶,有片大森林。我们这伙去砍树,想起道路远不怕走,走三天道路森林里。都出力砍伐,砍伐,快快砍倒大树。”反映打猎护粮的《我是一个打猎手》“我是一个打猎手,天天上山去打猎。肩上背起子弹带,手中拿起猎枪。伙计哎,去啰,去啰,去啰!保护山上的粮食,快呀!快呀!快呀!你看!野猪吃花生,野猪吃花生,瞄准,啪!中啰”反映狩猎活动的“四山岭头放猎狗,湖南江口立横枪。立枪未了羊来到,狗吠三声羊着枪。四山岭头方猎狗,猎出一双斑脚羊,斑脚羊皮好蒙鼓,打到皮穿正放娘。”反映伐木的《飞江南曲》“入山砍木栏江倒,栏江倒,水推杉木等江河,等得江河水一条。”

勤劳,这是做人的最基本条件。同时,又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道德。瑶族人民在劳动之余,常创作一些歌谣来鼓励生产,总结劳动经验。世世代代的瑶族人民就是这样实践了这种道德,才使得自己的民族从北走到南,从西走到东,从国内走到国外,依靠勤劳创造了物质与精神财富,使自己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永不倒下,这是可歌可泣的伟大与崇高。

综上所述,瑶族民歌对瑶族人民生产劳动的方方面面都有描述,不仅正好对应了前面所说的瑶族人民爱唱歌善唱歌的特点,而且也展示了瑶族民歌的素质教育功能。

三、瑶族民歌的素质教育功能在新时期文化传承中的特殊价值

瑶族民歌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前,瑶族群众很少进学校接受教育,学歌谣是他们学习文化和生产生活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瑶族人民把对自然的观察和生产生活的各种体验以诗歌一般的语言用排比、比兴等手法唱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起到了潜移默化地教育后代的作用。

瑶族人民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通过世世代代的开拓和艰苦奋斗,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光彩。瑶族民歌在瑶族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发展和流传,负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民族永恒的情感。同时,瑶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唱腔丰富,艺术风格独特,不仅起到了传授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作用,而且它们在传唱中潜移默化地起到了独特的音乐艺术教育、历史教育、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等素质教育功能,使得其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中有效的途径。瑶族民歌在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与社会建设中可以继续发挥着民族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传承和发展瑶族民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结语

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瑶族民歌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应该充分挖掘它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功能,发挥它在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与社会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瑶族民歌的地域差异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YJA760027;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资助项目《运用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提升高职学生素养的机理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13YB150。

参考文献:

[1]何芸,伍国栋,乔建中.瑶族民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2]刘保元.瑶族文化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3]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 瑶族·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文化传承素质教育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0:34:38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新闻世界(2016年11期)2016-12-10 08:26:34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4:04:54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49:03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8:50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9:10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