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评价认证机制与自学考试应对策略

2014-11-08 08:06武丽志王海东
中国考试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分自学考试

武丽志 王海东

1 MOOCs概况

1.1 MOOCs源起与发展

2012年以来,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音译为“慕课”)在世界范围广受瞩目。在MOOCs盛行之前,也有很多高校(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为代表)将自己学校的课程录像、课件、参考资料等公布在网上。但由于这些课程往往只有“内容”,缺少师生交流、反馈,没有作业和批改,课程体验远远比不上学校的面授教学。MOOCs产生于OER(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指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背景之下,但较之以往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交互,而不仅仅是资源的开放。

早在2008年,加拿大的两位教授George Siemens与Stephen Downes设计和领导《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知识》课程,吸引了2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免费参与。随后,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 MOOCs这个概念[1]。“大规模”意味着对同时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不作限制,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以成百上千;“网络”意味着教与学的活动主要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意味着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而且免费。[2]MOOCs概念一经提出,即呈迅速蔓延之势,并在2011—2012年获得爆发式增长。《纽约时报》作者Laura Pappano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3]《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高等教育版)》将MOOCs列为未来五年内影响高等教育的六大信息技术之一。[4]

MOOCs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模式,大多源自北美顶尖学府。其中源于斯坦福大学的Udacity、Coursera平台以及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手创办的edX最为著名,被称为领军MOOCs的“三驾马车”。[5]以Coursera为例,它由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两位教授建立,目前与世界各地的62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注册学生超过270万人,学生年龄从16岁至89岁不等,其中也有不少中国学生。MOOCs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班级式的学习经验和一个为将来求职所认可的学习记录。最近,一些美国大学开始认可学生在MOOCs取得的课程学分。

国内高校紧紧跟随MOOCs步伐,反应迅速。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于2013年5月正式加入edX,并推出面向全球的在线教育课程。清华大学还发布了自己的MOOCs平台——“学堂在线”(http://www.xuetangx.com)。7月,上海交通大学继之发布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南洋学堂”(http://ocw.sjtu.edu.cn)后,又与全球最大的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建立合作伙伴关系。8月,复旦大学也加盟Coursera。同样在2013年,重庆大学发起成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29所高校签约加入,并开始在交换课程、提供平台、免费上课、混合式教学(面授直播+视频点播)、学分互认等环节进行有效地探索和实践。2012年12月,由上海市教委发起,30余所上海高校参与建设的“上海高校课程中心”投入运行,为上海各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学分互换、专业辅修提供了一个大型的在线教学服务平台(http://www.ucc.sh.edu.cn)。华中师范大学积极推进信息化、国际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计划在三年内将所有本科课程制成教学视频,建成网络教学环境,网络课堂和混合式课堂将成为该校的常规课堂。[6]国内对MOOCs的关注在2013年迅速攀升,如图1和图2所示,其学术关注度和用户关注度在2013年达到顶峰,[7]而且还在呈上行趋势。

图1 MOOCs的国内学术关注度

图2 MOOCs的国内用户关注度

1.2 MOOCs的主要特征

MOOCs没有统一的定义。英文维基百科将MOOCs定义为“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8]严格地说,MOOCs包括联通主义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cMOOCs和运用行为主义方法开发的xMOOCs两种,二者在教学理念上差异很大。[9]学界和媒体通常所说的是xMOOCs、Udacity、Coursera以及edX均属此类。通过对国内外众多MOOCs平台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它们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共同特征:

开放性。MOOCs旨在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学习者可以平等获得优质、免费的学习资源。MOOCs参与者不必是在校的注册学生,也不一定必须缴纳费用。它是共享的,使用电子邮件即可注册,并可以随时退出。用户注册后不仅可以浏览课程内容,而且可以参与课程活动,通过努力获取证书。不设入学门槛,使得MOOCs的学生规模异常庞大。

信息化。MOOCs完全基于互联网,其核心是平台、课程和管理机制。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是其核心特征。WikiSpaces、YouTube、Google Hangouts、Twitter等互联网通信工具被广泛应用以促进交互和分享,大数据、学习行为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亦被作为支持个性化学习的基础。李青等人经过调查揭示,所有MOOCs课程均使用了多种技术平台提供课程资源、组织学习互动,每门课程使用的软件工具数4~11个不等。[10]

交互性。MOOCs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交互,这是它区别于传统开放教育资源的魅力所在。学生免费获取的不仅仅是课件资源,而是整个学习过程。在MOOCs的课程中,教师通常会布置一系列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参与讨论,甚至互评。“Staff”账号是一些MOOCs平台上活跃的指导者,其背后可能是一名或多名教师。

微视频。微课程是MOOCs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MOOCs课程资源的主要部分仍然是教师的授课视频,但与传统开放教育资源或公开课有所不同。MOOCs的制作者了解到,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在MOOCs中教学视频的长度通常限定为8~12分钟。众多分解的视频片断,满足学习者灵活性学习需求。[11]

完整性。与视频公开课不同,MOOCs课程具备完整的课程形态和结构。注册学习的学生要想获得课程结业证书必须按照主讲教师要求,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这些任务由教师布置,包括但不限于观看授课视频、阅读学习材料、参与主题讨论、完成作业、同伴互评、在线测试等。对于期望获取高校认可学分的学生甚至还要参加有监考的考试。

1.3 学术界对MOOCs的不同态度

当前国内外高校对MOOCs的推崇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教育界将之作为撬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媒体更是进行着近乎疯狂的炒作,称之为地震、风暴、旋风、海啸等。与此同时,相关企业裹挟着商业利益也紧紧跟进。无疑,MOOCs具有诸多鲜明特征和卓越表现,在教育观念、资源建设、教学与评价方式、质量监控、学分认证、教育公平,甚至高等教育运营方面给予人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值得加以认真研究。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冷静的思考和批评的声音逐渐显现,学术界对MOOCs的认识愈加客观和具有批判性。例如,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就提出他选学的Coursera课程的教师对教学法一无所知[12]。这种观点获得了不少认同,有学者批判MOOCs将已经过时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奉为圭皋。约翰·丹尼尔(2012)批评到:“先知式的预言淹没了冷静的分析,忘却了早期教育技术时尚瞬间化为泡沫的历史。”他历数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运动中的诸多悖论,并揭示了支持者鼓吹的某些神话,如“那些研究成果而知名的教授们无需帮助就能胜任在线课程开发”。他认为优秀的远程教学需要各种团队用各种不同的技能来支持专业学者。[13]从一味热捧到冷静分析是近期学术界对MOOCs研究的重要转变,为正确对待和借鉴MOOCs经验提供了指导。

2 MOOCs的学业评价与学分认证机制

MOOCs的开放注册和严格要求,使课程结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大量注册学员中途退出学习。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电路和电子学》曾有155000名学生注册,最后仅有4.6%的学生获得证书。“广种薄收”、“宽进严出”成为MOOCs的典型特点。因此,学业评价和学分认证机制在MOOCs实践中处于重要位置,直接关系MOOCs的教学质量,以及学员对学习的坚持性和持久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2013)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要加强研究学分互认,而且是实质等效的互认。他直言“希望各个高校积极利用这个平台适时开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在线教育学籍、证书、学分、学位等方面的研究和制度设计,探索适应终身教育体系要求的在线教育管理体系”。[14]

2.1 MOOCs的学业评价方式

面对大规模在线学习者,客观、公正地实施学业评价是一个难题。笔者对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平台的学业评价方式通过课程体验进行了调研比较。三大平台的学业评价主要依托平台来实施,均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评价主体呈现多样化。除教师外,还包括学员自己、同伴和校友评阅者(很多是相关专业的企业用工者)参与学业评价活动。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习任务的测评,如参与论坛讨论、完成作业(或练习)、填写调查、完成学员互评等。如Coursera的课程主要通过同伴评价(Peer Assessment)以及论坛的参与度来进行考核,不同课程有不同的考核安排,如课程调查、平时练习等。笔者体验课程的具体评价安排是:2个同伴评价(每个25%)+论坛参与度35%(发布10个帖子或回复帖可获得满分)+2个课程调查(每个7.5%)。获得75%是合格的基本要求,90%以上可以获得优秀。采用同伴评价是Coursera的一大特色,要求学习者在规定时间内,在开放评价系统为同伴打分,其评价模式类似国内的淘宝网评。教师通过平台给出具体评价指标,提供几级打分标准,同伴在评价时直接点击,也可填写文字点评。整个可视化的过程中,教师无需参与。MOOCs中的作业主要是在线测试题,学员做完后,立即获得反馈,并被系统记录成绩。edX中还提供主观题,这就需要人工进行评价。edX的有些课程还提供兴趣小组,在小组中会有同伴投票,最后纳入作业成绩。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组织考试。不同的平台或课程,会有不同的考试要求。如Udacity提供两种考试,一种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可以在学校按传统方式组织或通过远程监视器、专用软件来远程监考;一种是针对社会人员的在线考试,通过专门软件来实现。2012年8月,Udacity还与考试公司Pearson VUE合作,推进“安全在线考试”。为了提高考试的安全性,部分MOOCs平台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如建立学生个人信息档案,其中除账号、密码等常规个人信息外,还包括键盘输入习惯(打字频率和用词特征)、照片(使用摄像头拍摄)和证件扫描件等;事前签署诚信声明;在考试时锁定考生使用的电脑、启动网络摄像头实时远程监考等技术手段。

2.2 MOOCs的学分认证

学生在MOOCs平台注册并完成全部学习及测评任务后,会获得相应的结业证书,并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发出的职位邀请。MOOCs通常颁发的结业证书有两种,一种是MOOCs机构单方授予的课程证明或荣誉证书,通常是电子的且免费;一种是MOOCs机构与高校联合授予的课程证书,一般需要经过有监考的考试,且收费。这种证书上面都会印上MOOCs机构和学校的名字与徽章。Coursera的部分教授还颁发自己个人签署的结业证书,但不代表校方。Udacity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颁发不同的证书,有结业、良好、优秀等。[15]当前,Udacity已经和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合作推出5门在线课程。能够完成这些课程学习并参加具体学校的网上监控考试的学生,可得到大学认可的学分。这些学分可在圣何塞州立大学系统内任意转换,但此类课程需要付费,一般是每门课程150美元。

在Zachary Feinberg等学者看来,MOOCs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接受度。[16]初期的MOOCs是没有“认证”这回事的,但考虑到未来发展,有效、高质量、广泛的认证可能是MOOCs发展的趋势。目前,美国国内对接受MOOCs项目的学分持有以下几种态度: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ACE)对MOOCs项目的部分课程进行了全方位考查,于2013年2月批准5门MOOCs课程的学分认定申请,并呼吁美国各高校接受MOOCs学分。2013年3月,加州参议院临时主席Darrell Steinberg提出第520号参议院法案,呼吁加利福尼亚州所有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接受MOOCs学分,允许学习者修习美国教育理事会等课程审核机构认可的MOOCs学分课程。此外,已有一些社区学院和公立高等大学宣布接受美国教育委员会认可的学分,将修读MOOCs项目课程取得的学分与修读本校课程取得的学分予以同等程度的承认。[17]

MOOCs的课程证书还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依据。一些雇主在招聘时将MOOCs颁发的证书作为人才录用的重要参考之一。比尔·盖茨基金还为MOOCs发展提供300万美元赞助。[18]那些著名教授在MOOCs推出的专业化课程,尤其是系列化课程成为职场新宠。

2.3 MOOCs评价与认证中的难题

让传统高等教育的管理者相信成千上万的学生可以同时学习一门课并结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尽管目前MOOCs课程结业率还很低。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MOOCs来自全球各地的学习者,关乎质量和认证,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共性问题。目前,MOOCs的评价认证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在现有学业评价的基础上,实现教考分离,实施大规模、社会化的传统或在线考试。尽管这有迎合传统教育的意味,但要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对于那些需要认定学分的课程,制订相对统一的课程目标、内容及评价标准,并严格考试过程是必须的。毕竟,高校在认可学分之前,必须知道谁是真正的学习者,并且学习者、考试者、学分获得者必须是现实中的同一个人。

二是如何实现学习成果的广泛认证。学习成果认证不是MOOCs机构内部的事情,也不在课程教师的权力范围之内。其根本是学习制度的建设问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第三方机构的共同参与。教育行政部门是政策的制订者和认证的组织者,高校需要开放的胸怀,第三方机构肩负着客观、公正地进行课程评价的职责,必要时也需要承担社会化考试和评价的组织工作。只有三方都积极参与,客观、权威性的认证才能有保障,认证活动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3 自学考试的应对策略

3.1 MOOCs可能带来的影响

尽管从目前来看还很难判断MOOCs的发展走向和效果,学术界对其是教育革命还是技术神话也尚存争议。然而,从长远来看,MOOCs运动所倡导的开放门槛、优质课程、在线学习、个性化支持服务都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未来方向,必将对全球化的知识进步和教育革新产生巨大作用。如有专家提到,MOOCs会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特别是一些二、三流的大学、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存在价值,会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19]

在MOOCs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国内重点高校无疑会近水楼台,率先参与并从中受益。受其光环效应影响,更多学生会逐渐从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民办高校或其他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流出,转而流向重点高校和这些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可以预想,MOOCs对自学考试的直接影响是生源的进一步分流,自考生源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而多年来参与自学考试各环节工作的高校教师,会因为教学、科研以及课程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要求而拿不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自考命题和教材编写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自学考试发展“腹背受敌”的形势愈加严峻。

3.2 自学考试的应对策略

自学考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开放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如何采取实际行动去应对MOOCs浪潮?如何避免进一步被冲击和被边缘化?笔者认为至少当前可以采取如下四个方面的策略去积极应对,以化被动为主动。

第一,重视网络课程建设,将学习资源建设纳入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整体规划之中。MOOCs浪潮的核心是优质在线课程。自学考试不是大学,不具备“课程生产”方面的资源优势,难以直接参与课程竞争。相比之下,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系统要好一些,尽管与重点高校相比也无优势,但仍可以通过研制具有实用性、职业性的网络课程来满足一部分学习者群体的需求。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自学考试系统可以考虑三个方面的探索:一是依托专业委员会和高校专家力量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的自学考试网络课程,比如将数量不多但每个考生都要学的公共课(高等数学、大学语文、政治、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建设成网络课程供广大自考生免费使用。这样的示范性课程将会对自学考试其他课程起到样板作用;二是制定系列政策,发动和引导1 600多家社会助学机构共同开发网络课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进行统筹、指导、择优并组织基于互联网的自学考试“课程超市”,方便考生自主选用;三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网上国内外不断推出的MOOCs课程,为广大自考生提供学习参考,使得他们也能从中受益。总之,要战略性地考虑自考助学资源建设问题,将其纳入本轮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整体规划,并切实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第二,发挥学习成果认定制度和考试专业机构优势,主动承担或参与MOOCs课程评价和学分认证工作。MOOCs不是组织大家集体看“网络电影”。如果像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描述的10万人在线选修一门北大课程[20],那么如何组织跨越地域的考核和颁发证书就必须要有制度方面的设计和考虑。从前面第2部分分析来看,解决MOOCs学业评价难题的方法之一是课内考试与外部考试相结合,两者各占一部分比例。校外考试的优点是客观公正、统一标准、统一评分,还能对课内考核起到监测和效标作用,避免其过于主观随意。而组织校外大规模考试,正是专业化考试机构的优势和职责所在。自学考试在30余年发展历程中,其主办机构和承办机构曾对函授教育、广播电视大学、民办高校和高校网络教育承担过达标性考试任务,自学考试机构拥有管理制度、场地设备和人员队伍方面的条件,在组织跨地域、大规模群体的考试方面可以为MOOCs高校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而应对MOOCs浪潮,自学考试机构要主动争取和承担政府教育部门的任务,并积极与开展MOOCs建设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参与高校MOOCs课程的校外考试和学分认证工作。在美国、英国,传统考试机构都已参与到MOOCs课程的学分考试中,解决了高校所不易解决的跨地区的大规模考试与认证问题。[21]如果能够在MOOCs评价与认证方面找到结合点,那么无疑会拓宽自学考试的服务领域和职能,为自学考试机构带来大量新增的课程考试项目。

第三,主动与MOOCs高校和公司合作,在自学考试系统中率先认可MOOCs课程证书和学分。MOOCs课程基本上都是知名高校提供的优质课程。如果学生学习并通过这些课程考核,率先认可这些高校课程的学分,对自学考试系统来说并无太大风险。而且,自学考试多年来就有认可普通高校课程的传统。自学考试机构应研究是否可以出台这样的政策:学习者获得MOOCs结业证书(亦可加约束条件,如等级良好以上)的课程,可替代自考专业计划中相近课程,或作为选修课学分予以承认。这不但会树立一个自学考试系统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新形象,还会引导广大在读的自考生去主动学习MOOCs课程,更是给那些当初感兴趣学了一些MOOCs课程的学习者一个权威性的官方认可。受政策导向一定会吸引部分人员流向自学考试系统。自学考试正在筹备的学分银行建设,也可将修读国内外MOOCs课程作为自考生获取学分的渠道之一。

第四,以信息化改革为引领加快自学考试各环节改革步伐,提高整体竞争力。MOOCs浪潮带给传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信息化所带来的革命性作用。特别对于自学考试来说,要加快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使得专业计划更有包容性、灵活性、选择性;课程内容要更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要让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感兴趣的东西。要设计一套方便广大自考生网上选专业、选课和考试报名的系统。在教材建设方面,要以多样化的学习媒体建设来代替传统教材编写。在社会助学方面,要以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支持服务来代替对社会助学机构的宏观管理。在考试改革方面,要研制网络化的新一代考试技术,如指纹识别、远程考试、自适应考试和电子化评分等,逐步代替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总之,自学考试各环节都面临信息化的升级换代问题。以信息化改革提升自学考试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水平,才能提高自学考试系统的整体竞争力。

有人预言,MOOCs带来的教育革命浪潮将会给传统的办学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育研究和文化多样性等带来多方面的挑战和冲击。[22]如何应对、适应并利用这一潮流,是所有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无法回避的问题。对自学考试而言,这是一个巨大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在这场必须参与的潮流中,输赢完全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实际行动。唯有抓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这一时代机遇,主动应对、认真研究、迅速行动,发挥优势、改革创新,并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切实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绘就“教育梦”、“中国梦”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1]李华,龚艺,纪娟,谭明杰,方佳明.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2]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3]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网络教育,2013(4):16-18.

[4]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V·埃斯特拉达,A·弗里曼,H·卢德盖特.张铁道,殷丙山,殷蕾,白晓晶,译.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高等教育版)[M].奥斯汀:新媒体联盟,2013.

[5]赵晓霞.MOOC冲击传统高等教育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6-14.

[6]林蕙青.从战略高度认识互联网催生的高等教育深刻变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3(6):4-5.

[7]中国知网.MOOC的学术趋势[EB/OL].[2014-01-12].http://trend.cnki.net/TrendSearch/trendshow.htm?searchword=MOOC.

[8]WIKIPEDIA.Massiveopen onlinecourse[EB/OL].[2014-01-12].http://en.wikipedia.org/wiki/Mooc.

[9]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4-52.

[10]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11]胡洁婷.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12]Armstrong.Coursera and MITx:Sustaining or disruptive?[EB/OL].[2014-01-12].http://www.changinghighereducation.com/2012/08/coursera-.html.

[13]约翰·丹尼尔.丁兴富,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前景——对由相关神话、悖论和可能性所引发困惑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3):42-54.

[14]林莉君.“慕课”来袭,能否撬动我国高等教育变革[N].科技日报,2013-10-15.

[15]郝丹.MOOC:颠覆与创新?——第4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学者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5-17.

[16]Zachary Feinberg.How MOOCs can strengthen democracy?[EB/OL].[2014-01-12].http://iris.lib.neu.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1&context=think_transatlantic.

[17]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0-26.

[18]伍民友,过敏意.论MOOC及未来教育趋势[J].计算机教育,2013(20):5-8.

[19]汪瑞林,张春铭.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N].中国教育报,2013-09-23.

[20]张春铭,汪瑞林.MOOCS来了,中国教育怎么办?[N].中国教育报,2013-09-26.

[21]亚当·佩林.MOOCS课程开始得到认可[EB/OL].[2013-12-30].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4156?page=1.

[22]吴淑萍.MOOCs研究报告[EB/OL].[2013-08-21].http://dianda.china.com.cn/news/2013-08/21/content_6231643.htm.

猜你喜欢
学分自学考试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