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14-11-07 05:10申茂银简正仙
科技资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生观师生关系教育

申茂银 简正仙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学师生关系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师生间权利和义务关系模糊、师生间代沟较宽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教师的素养以及师德不无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育 学生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185-02

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愉快的气氛,使师生间的关系亲密无间,成为调动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也是师生互相尊重,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和学的关系难以协调,给教学活动带来重大的挫折。但是,当前中学教育的师生关系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善。

1 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教育第一线的实际情况来看,师生关系不太乐观,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师生关系观念的转化过程艰难而漫长。于是,历史记下了这样的事实——学生是新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教育、教学、师生关系却“涛声依旧”。就师生关系总体来说,存在着急需改善和优化等复杂问题。

1.1 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模糊、混乱

这主要是学生观存在问题。学生观,是指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怎么样的人以及对学生采取何种态度的问题。新时期的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大多数学生把教师当作在校期间的“家庭保姆”,自主意识淡薄,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不足,对学生观的长期错误认识导致了师生间权利和义务的模糊和混乱,从而忽视了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造成师生间好像应付式的工作流程。作为教师,他们也忽视了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自愿成为学生的“家庭保姆”,影响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机会。更严重者,某些教师根本没有将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人”,随意打骂,致使教学中“暴力事件”频出。师生间的这种关系成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障碍。

1.2 师生间的地位和心理“代沟”较宽、较深

一直以来,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更有传统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教师似乎高高在上,难以接近。这种差距是产生心理“代沟”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源于师生间年龄的差距,更在于师生之间缺少朋友似的交流和沟通,使师生间的代沟无形中难以跨越。所以,当学生遇到了学习尤其是心理、生活上的问题时,一般不愿向老师寻求帮助,内向的学生甚至会长期憋在心里,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

2 当前师生关系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2.1 观念僵化,是师生问题存在的根源

众所周知,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封建教育观念是“师道尊严”。在这种观念下,教师就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不得不“为师是从”。今天的很多教师,对当今教育改革中新的师生关系要求也并非一无所知。但是,“严师出高徒”的观念依然在潜意识中影响老师。尤其是农村,这种意识更深,教师认为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让学生有更美好的未来,而学生可能一时不能理解教师的做法,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在这种观念的导向下,我们对新课程中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理念一时难以接受,更谈不上实施。调查显示,53.2%的人认为严师出高徒,应该给教师更自由的执教环境;40.4%的人说,让教师充分拥有“批评权”就是在维护师道尊严[2]。可见,只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才有可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2.2 筹划包办,是教师限制学生独立学习的潜在隐患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教学设备不足的农村中小学,常发现老师在上面讲解,而学生在做作业;学生早、晚读,教师常去组织集体朗读;45 min内讲满,课间还要拖堂;自习、音、体、美课被占用极其普遍。诸如此等现象,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利和义务在老师的“筹划一切,包办代替”中变成了一句空话[3]。这种行为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对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极其不利的。

2.3 坦诚不够,“关爱学生”缺乏具体行为和艺术

为人师,关爱学生乃天职,这尽人皆知。而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有时却缺乏坦诚。学生是有一定辨别是非能力的,很多时候,他们对老师的某个“破绽”十分敏感。如老师出于鼓励需要,习惯性的,没有实在内容的“好”“很好”,给学生的鉴定是“该生……”的千人一面、众生一词;向学生许诺某事,常常开的是“空头支票”;课堂或其他场合是“职责”式的沟通,需要老师之时却“难以见师之影”。请问,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不可否认,许多教师也是有关爱学生的意识的,但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付诸实践,需要科学合理的爱的艺术,这样,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才不至于冷漠。

2.4 法制意识淡薄,是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内在原因

近年来,有关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轻的罚站、罚做作业……;重的谩骂、殴打……(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侵犯行为无轻重之分)。相关资料显示:校园内,教师因“暴力语言”和过激行为而侵犯学生权利的案例占教育问题的比例最高。如一些批评的气话、曝光学生的私人日记、随意开除等。[4]从众多案例中我们发现,不少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教师自身在侵犯之初是没有意识到的。这就说明,我们教师队伍中不少人的法制意识淡薄,同时也说明教育制度伦理建设在校园内还没有得到加强——变革的内因没有得到改变,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自然没有清晰,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便成了一句空话。

上述这几方面的原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提醒着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对师生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切实构建已经迫在眉睫。

3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

鉴于师生间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

3.1 建立教育民主思想

教育民主思想,是当代师生关系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分水岭”,是当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内容。它的建立,第一,是要求教师注重学生作为“人”的主要性,注重“以学生为本”,改善师生之间的紧迫感,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师应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注重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体验探索,寻找新问题,再在新的平台上进一步学习理论,深入把握理论内涵;第四,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发现新问题—再学习理论”的螺旋式上升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生自信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严、人格,让学生能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3.2 切实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道德理论和师德规范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有力保障。要将教师的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3.3 真情关爱、赏识学生

人是灵魂的载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心灵的沟通,需要真情付出。要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就需要用真诚的交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一位美国老师为一位在美学习的中国学生(曾被中国教师说成是“没有数学脑子”)写升学推荐信中写道:“……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毕业吗?我用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5]这是真情投入的典范,是关爱、赏识学生的肺腑之言。为什么一个“没有数学脑子”的人换了赏识她的老师就变得那么优秀?这就是爱的情感付出和爱的艺术差异?这应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和奋发;如果他生活在认可中,就能学会自爱、自重。这就是“真情”的威力。

总而言之,教育是时代的反映,教师应从伦理、德理、法理、情理等方面入手并与时俱进,构建一种新型的、“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是解决当前师生关系中问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7-248.

[2] 中国教育信息网.2009:9,7.

[3] 陶学忠.创新能力培育[M].北京: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12,60-82.

[4] 张美英.教师法律案例读本[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43-44.

[5] 陶学忠.创新能力培育[M].北京: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12,60-82.

猜你喜欢
学生观师生关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
关于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