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林芸
摘 要: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能力本位教育,要通过行动过程来实现,来自企业的工作任务是自然的流程。该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基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平台,介绍了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开发思路、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
关键词:能力本位 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32-02
1 课程开发思路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是机电设备电控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与检修。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的,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普通加工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为载体,选取常用的机床来设计学习情境,并将每个学习情境分解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步骤。
1.1 企业岗位调研
在课程设计之初,深入企业广泛调研,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由学生反馈的岗位描述等内容。最终通过归纳整理确定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有维修电工、设备管理员等。
1.2 职业能力分析
对课程面向的工作岗位、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分析,同时兼顾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归纳总结了本课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1.3 确定教学目标
由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4 设计学习情境
机床是机械制造行业中各类机械设备最典型的代表,并广泛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课程以普通加工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为载体,选取典型的钻床、车床、铣床和磨床设计学习情境。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能力,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不单纯局限于普通加工机床,也适用于其他机电设备,具有普遍适用性。
1.5 开发工作任务
以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设计理念,将每个学习情境又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
1.6 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 教学内容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课程组选择了贴近工厂实际的九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工作任务如图2所示。
3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企业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维修等技能, 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创设了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形成仿真的工作场所,使教学过程变为生产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在课时安排上,4节课连上,相当于半个工作日。
首先在综合实训车间,老师讲解车床的工作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当于企业组织生产,选出小组长,各个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使学生在完整的生产过程中,得到组织、协调、沟通等职业能力的锻炼。
然后老师下达工作任务,由学生自己设计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各个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由老师和同学共同点评,指出优缺点,各个小组根据点评修整自己的方案。
制定完工作计划后,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线路的安装。连接完毕后,通电进行调试、故障诊断,从而学习电气设备的安装生产,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学生调试完毕后,由教师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在教学做一体的课程实施中,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也锻炼了学生热爱劳动、团队协作的能力,最终实现了从知识能力到素质能力的提升。
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包括学习过程表现和工作表现,包括实践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项目完成质量、正确使用元器件及工具等。
终结性考核包含理论知识(20%)+电气线路配盘(30%)+电气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30%)+面试考核(20%)。通过多方面的考试形式,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质量意识等。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科或专业知识,而是形成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或职业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通过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组织与实施,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能力、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0(5):56-58.
[2] NCVER.Skilling Australian-new Direction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5.
[3] 段小莉.浅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10(26).
[4]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摘 要: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能力本位教育,要通过行动过程来实现,来自企业的工作任务是自然的流程。该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基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平台,介绍了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开发思路、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
关键词:能力本位 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32-02
1 课程开发思路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是机电设备电控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与检修。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的,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普通加工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为载体,选取常用的机床来设计学习情境,并将每个学习情境分解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步骤。
1.1 企业岗位调研
在课程设计之初,深入企业广泛调研,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由学生反馈的岗位描述等内容。最终通过归纳整理确定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有维修电工、设备管理员等。
1.2 职业能力分析
对课程面向的工作岗位、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分析,同时兼顾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归纳总结了本课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1.3 确定教学目标
由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4 设计学习情境
机床是机械制造行业中各类机械设备最典型的代表,并广泛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课程以普通加工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为载体,选取典型的钻床、车床、铣床和磨床设计学习情境。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能力,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不单纯局限于普通加工机床,也适用于其他机电设备,具有普遍适用性。
1.5 开发工作任务
以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设计理念,将每个学习情境又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
1.6 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 教学内容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课程组选择了贴近工厂实际的九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工作任务如图2所示。
3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企业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维修等技能, 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创设了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形成仿真的工作场所,使教学过程变为生产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在课时安排上,4节课连上,相当于半个工作日。
首先在综合实训车间,老师讲解车床的工作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当于企业组织生产,选出小组长,各个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使学生在完整的生产过程中,得到组织、协调、沟通等职业能力的锻炼。
然后老师下达工作任务,由学生自己设计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各个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由老师和同学共同点评,指出优缺点,各个小组根据点评修整自己的方案。
制定完工作计划后,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线路的安装。连接完毕后,通电进行调试、故障诊断,从而学习电气设备的安装生产,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学生调试完毕后,由教师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在教学做一体的课程实施中,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也锻炼了学生热爱劳动、团队协作的能力,最终实现了从知识能力到素质能力的提升。
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包括学习过程表现和工作表现,包括实践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项目完成质量、正确使用元器件及工具等。
终结性考核包含理论知识(20%)+电气线路配盘(30%)+电气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30%)+面试考核(20%)。通过多方面的考试形式,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质量意识等。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科或专业知识,而是形成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或职业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通过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组织与实施,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能力、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0(5):56-58.
[2] NCVER.Skilling Australian-new Direction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5.
[3] 段小莉.浅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10(26).
[4]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摘 要: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能力本位教育,要通过行动过程来实现,来自企业的工作任务是自然的流程。该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基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平台,介绍了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开发思路、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
关键词:能力本位 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32-02
1 课程开发思路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是机电设备电控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与检修。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的,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普通加工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为载体,选取常用的机床来设计学习情境,并将每个学习情境分解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步骤。
1.1 企业岗位调研
在课程设计之初,深入企业广泛调研,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由学生反馈的岗位描述等内容。最终通过归纳整理确定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有维修电工、设备管理员等。
1.2 职业能力分析
对课程面向的工作岗位、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分析,同时兼顾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归纳总结了本课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1.3 确定教学目标
由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4 设计学习情境
机床是机械制造行业中各类机械设备最典型的代表,并广泛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课程以普通加工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为载体,选取典型的钻床、车床、铣床和磨床设计学习情境。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能力,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不单纯局限于普通加工机床,也适用于其他机电设备,具有普遍适用性。
1.5 开发工作任务
以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设计理念,将每个学习情境又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
1.6 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 教学内容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课程组选择了贴近工厂实际的九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工作任务如图2所示。
3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企业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维修等技能, 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创设了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形成仿真的工作场所,使教学过程变为生产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在课时安排上,4节课连上,相当于半个工作日。
首先在综合实训车间,老师讲解车床的工作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当于企业组织生产,选出小组长,各个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使学生在完整的生产过程中,得到组织、协调、沟通等职业能力的锻炼。
然后老师下达工作任务,由学生自己设计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各个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由老师和同学共同点评,指出优缺点,各个小组根据点评修整自己的方案。
制定完工作计划后,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线路的安装。连接完毕后,通电进行调试、故障诊断,从而学习电气设备的安装生产,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学生调试完毕后,由教师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在教学做一体的课程实施中,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也锻炼了学生热爱劳动、团队协作的能力,最终实现了从知识能力到素质能力的提升。
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包括学习过程表现和工作表现,包括实践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项目完成质量、正确使用元器件及工具等。
终结性考核包含理论知识(20%)+电气线路配盘(30%)+电气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30%)+面试考核(20%)。通过多方面的考试形式,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质量意识等。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科或专业知识,而是形成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或职业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通过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组织与实施,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能力、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0(5):56-58.
[2] NCVER.Skilling Australian-new Direction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5.
[3] 段小莉.浅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10(26).
[4]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