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彩霞++张桂玲
摘 要:初中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内容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强学习,加强教材研究,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切实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握好教材精髓,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时间;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090-01
初中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内容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它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培养目标,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用脱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课堂教学中,普遍感到对教材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准确,无法实施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科学评价。甚至有的教师由于教材吃不透,仍然沿袭和套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加强新课标的学习和,加强教材内容体系研究,不断摸索与新课标、新教材内容相适应和匹配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都得到最大发挥。尽管课堂教学涉及方方面面的诸多问题,但最基本的应该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1 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切实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中,一些单纯的理论性的计算和逻辑推理要求有所降低。而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特别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如果教师不及时学习,仍然停留在原有要求上,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如果脱离学生实际,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不但不能培养学生能力,甚至会导致学生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因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新旧教材的联系,搞好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有机整合,既不好高骛远,又不踏步不前,真正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2 把握好教材精髓,找准切入点
一堂课所讲授的知识点,可能只是某个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或者一个方面,它既能与前后知识点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就如同吃下一个馒头,首先必须找到一个“下口”的地方,才能一口一口地把它吃掉然后消化。而这个“下口”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通过对课堂内容的反复咀嚼,才有可能找准这个切入点。因此教师应当深入把握好教材精髓,找到这个切入点,从这个切入点出发,为学生探索性学习找到突破口,这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好一节课知识点的基础和前提。
3 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恰如其分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但他们的思维是有限的,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解决,使他们思维一直处于情绪高涨的状态,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火花,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习惯。新课标教材中,每课时都有一些对学生思维进行启迪和引导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问题”。我认为,课改初级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从这些“问题”入手,对其进行深加工,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以此为基础,理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逐步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具备一定课改基础的教师或备课组,可以根据学情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先就整节或者整个模块的教材进行大胆的分割和的重组,然后在同科教师或集体备课组中进行研讨和切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这样,不仅可以更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而且可以更有效的体现发挥个人教学特色,而形成相同课程背景下的同课异构,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4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时间
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对学生的参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的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所授知识点内容的多少,灵活安排授课时间。课堂教学中,除了必要的讲解和精心点拨,时间要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足够的活动空间,使他们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5 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新教材对学习者的要求,从形式到内容,都作了很大的调整。与原来教材相比,形式更加灵活,特别注重了对思维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与之相适应,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必须改变,这就是要把学生从一个被动学习者转化为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者。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的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备好教法,不能千篇一律的套用同一模式。
6 建立多远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一改过去单一的评价制度,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制定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实现评价的个体化,全面促进学生发展。这个环节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包括: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的能力等。关注学生在每一种能力获得或提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素质,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评价中提升自己。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把学生放置在一个宽松、和谐、积极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被关注的快乐,从而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以上几点是本人课堂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创新、发展和完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 郭镇江.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4(6).
[2] 姜昊亮.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4(3).
[3] 催新苗.新课改下数学教师如何为自己准确定位[J].学周刊,20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