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眼穿刺法对高位瘘动脉使用效果探讨

2014-11-06 09:37孙克红杜秀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绳梯血流量皮下

孙克红 杜秀

(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血液透析中心,300381)

扣眼穿刺法对高位瘘动脉使用效果探讨

孙克红 杜秀

(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血液透析中心,300381)

目的 比较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瘘动脉穿刺效果的影响,以选择安全有效的动脉穿刺方法,提高透析质量,延长瘘使用寿命。方法 将40例采用高位动静脉瘘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扣眼穿刺法20例,绳梯穿刺法20例,1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血流量、皮下血肿及瘘堵塞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扣眼穿刺法组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明显高于绳梯穿刺法组,皮下血肿及瘘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绳梯穿刺法组。结论 扣眼穿刺法在高位动静脉瘘患者的动脉穿刺使用中明显优于绳梯穿刺法组,高位动静脉瘘患者可优先选择扣眼穿刺。

扣眼穿刺;高位瘘;动脉穿刺

自体动静脉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之一,它具有血流量充足,费用低廉,取材方便及血栓和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1]。一般瘘首选前臂血管,但由于部分患者前臂血管细小,无法建立前臂瘘或部分患者前臂瘘反复使用保护不当,造成瘘狭窄、闭塞失功。因此,这一部分患者必须选择上臂肱动脉-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及肱动脉头静脉建立高位动静脉瘘[2]。如何保护性使用高位动静脉瘘减少其并发症,延长使用时间,对长期透析患者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进行比较,得出扣眼穿刺法明显优于绳梯穿刺法。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使用动静脉高位瘘规律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和绳梯穿刺组各2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63.1±14.76)岁;透析3次/周,4 h/次,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病及透析时间、次数无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穿刺均由相对固定具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穿刺,均采用16号穿刺针。

1.2.1 扣眼穿刺法组 选择动脉穿刺点原则,穿刺点距内瘘吻合口为3~5 cm以上,离心方向穿刺,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20°~40°角刺入,见血后放低角度平行推入0.5~1 cm即可。穿刺要点:严格遵守扣眼穿刺法“三同”原则即同样穿刺点,同样进针角度,同样进针深度[3]。

1.2.2 绳梯穿刺组 选择动脉穿刺点原则同扣眼法组,穿刺前应呈阶梯状确定3~5个等距离排列的穿刺点,穿刺点间隔约1 cm左右,每次依顺序穿刺,当所有穿刺点按顺序轮回使用一次后,再从第一个穿刺点开始,如此重复[4]。当再次使用同一穿刺点时,穿刺针尖应从上回的穿刺针眼处进入,不能在原来的穿刺点旁边或周围进针[5]。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穿刺成功率、皮下水肿发生率、瘘堵塞率、血流量情况,一年后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动脉端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扣眼穿刺法组动脉一次成功穿刺率为98.24%,明显高于绳梯穿刺组80.81%(表1)。

2.2 两组动脉端皮下水肿发生率比较 扣眼穿刺组动脉端皮下水肿发生率为4.94%,明显低于绳梯穿刺法组17.78%(表2)。

表1 两组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

表2 两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

2.3 动静脉内瘘堵塞情况 扣眼穿刺组无瘘堵塞发生,绳梯穿刺组瘘堵塞2例(此时2例退出实验),扣眼穿刺组瘘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绳梯穿刺组。

2.4 血流量比较 扣眼穿刺法组3 120次透析中,血流量达230 mL/min以上为2 762次(88.53%),绳梯穿刺法组2 908次透析中,血流量达230 mL/min以上为1 894次(65.13%)。扣眼穿刺组血流量明显高于绳梯穿刺法组。

3 讨论

3.1 穿刺方法选择 动静脉瘘的穿刺方法有绳梯法、扣眼法、区域法三种[6]。由于区域穿刺法发生渗血及假性动脉瘤的风险概率比较大,影响瘘使用寿命,穿刺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

绳梯穿刺法长期穿刺无假性动脉瘤形成,但每次穿刺都要呈阶梯状变更穿刺部位,对穿刺血管长度和血管管径有较高要求。高位动静脉瘘患者由于本身血管条件差,可利用的血管通路较短,增加穿刺难度,一旦穿刺失败,局部修复慢易形成血肿硬结,动静脉瘘血管损伤导致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血管内皮破裂导致胶原暴露,引起血小板稠和聚集,一旦血小板栓子形成,就很容易形成血栓[7]。血栓形成后,管腔狭窄,影响血流量,甚至影响瘘使用寿命。绳梯穿刺法由于经常变换穿刺部位,穿刺时不易引起出血,但在拔针时由于穿刺点比较多,一旦按压不当,很易引起皮下血肿。

扣眼穿刺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而且在窦道形成后,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而且拔针时穿刺点只有一个,不易引起皮下血肿。扣眼穿刺法避免了绳梯穿刺法以上弊端,特别适合高位动静脉瘘患者。

3.2 扣眼穿刺法要点 扣眼穿刺法即每次进针需要同样的穿刺点,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深度,重复穿刺2个月左右,可形成一皮下隧道,以后每次穿刺,在消毒皮肤时,穿刺针从扣眼处往里轻轻推送,即可沿扣眼轨迹(皮下隧道)进入血管。研究发现建议患者瘘形成皮下固定隧道即扣眼后,用钝针穿刺,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减轻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因为钝针的结构特点是椭圆形的针尖,不具有切割面,因而在进针过程中不会割伤隧道,能有效保护血管穿刺点,使扣眼穿刺长期顺利进行[8]。由于不同护士的穿刺手法可能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形成前2个月,要求固定同一护士进行穿刺,以保证穿刺时达到“三同”,利于隧道形成。

4 小结

高位动静脉瘘患者采用扣眼穿刺法可提高一次成功率,减少因穿刺原因引起的皮下血肿及瘘堵塞,从而提高透析血流量,改善患者透析质量,延长瘘使用寿命。扣眼形成的关键是开始2个月严格实行“三同”穿刺,这样对护士的技术、耐心、认真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可以促进护士主动学习先进技术,主动探索适合患者的穿刺方法,无形中可以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因此扣眼法在高位动静脉瘘患者中值得推广。

[1]丁诺,安可.纽扣眼穿刺法对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效果的影响[J].Guide of China Medicinen,2013,11(15):438.

[2]杨希,高位动静脉内瘘46例穿刺技巧及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2,12(24):1415-1416.

[3]Ball LK.Impriving arteriovenous fistula Cannulation skills[J].Nephrolnursj,2005,32(6):611-617.

[4]廖茂蕾.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1):56-57.

[5]吴慧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47-48.

[6]林惠风.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4-108.

[7]李世光.影响高黏滞血症的因素及临床表现[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4):12.

[8]廖茂蕾.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3,1(12):56-57.

2014-05-12)

1005-619X(2014)11-1034-02

10.13517/j.cnki.ccm.2014.11.049

猜你喜欢
绳梯血流量皮下
涨潮的时候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绳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的运用及效果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绳梯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想上彩虹的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