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2014-11-06 17:10陈娜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陈娜

【摘要】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教育的生态平衡。本文利用教育生态学原理对目前影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生态失衡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以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成效。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8月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200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坚林教授对《课程要求》进行解读,认为“生态化”教学环境的创设将是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他指出利用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教育生态学理论去思考和设计外语教育环境,将有助于《课程要求》所提出的自主化学习要求的贯彻落实。教育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考角度。

一、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概念是1976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A.克雷明(Lawrence A.Cremin )在《公共教育》( Public Education)中最先提出的。随后他在1978年的瑞典科学院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教育生态学中的变革:学校和其他教育者》,标志着“教育生态学”的正式诞生。教育生态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教育的生态平衡,其基本原理对于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颇具指导价值,特别是教育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原理”“花盆效应”“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等基本原理,对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启发作用。

二、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及其限制因子分析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原为教育心理学概念。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上世纪80年代初,Holec(1981)发表了《自主与外语学习》(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率先提出“自主学习”这一现代学习理念。Holec将自主学习解释为“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看,大学英语课堂可视为由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环境三个生态因子所构成的微观生态体系,它是开放的、动态的、联系的。这三个生态因子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因子被“限制”,都将阻碍生态系统的循环,导致生态体系的失衡。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是指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在教育的生态环境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限制因子。限制因子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关键点,找到了限制因子,就找到了教学研究的突破口(吴坤,2013)。笔者从教育生态学角度观察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并对其限制因子进行分析,归纳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滞后,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和改革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消极影响仍未得到完全根除。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重知识的传授,而轻学习策略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强,英语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较差,很少能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如做好学习计划,监控,评价等。

2.大班教学环境,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大学英语课堂作为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其公认的最佳教学规模是十到二十名学生,而今高校扩招带来的大班教学环境己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大班教学环境下,学生人数多,密度高,活动空间有限,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性差,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难以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往往较注重对整体学生进行 “知识的输入”,而给与每个学生进行“知识输出”的语言实践机会较少;另外,教师对个体学生的关注不够,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需求差异,以及他们心理和情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心理环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感,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评价常以考试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功利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期末考试,以顺利取得学位等。这导致学生只会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学习任务,以求通过考试,很少会主动学习和运用更多的英语相关知识,了解更多文化,这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英美文化知识匮乏,英语交际能力低下,这显然有悖于《课程要求》中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三、教育生态学原理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启示

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教育的生态平衡。根据该原理,处于教育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只有处于开放、和谐、动态的环境中,才能汲取更丰富的养料,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得到健康而持续的发展。鉴于此,对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点启示。

1.利用“生态位原理”,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教育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指在一个群体里,各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在某一资源维度上,特定物种占有一定的生态链位置,即该物种在这一资源维度的生态位。每个物种都有独一无二的生态位,而且没有两个物种可以稳定地占据同一生态位,因此同一生态位上的物种之间会展开激烈竞争。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作为两大主要生态因子的教师和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师生都要找准各自在教学系统中的生态位,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然而许多教师理解偏差,把自主学习和自学等同起来,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策略等的培养,忽略了教师所应发挥的“主导”作用。在英语教学上,许多教师未能放开手来,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学生自然缺乏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因此,教师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生态位并不是“对抗”的竞争关系,而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知识的“权威”,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并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师生在各自生态位上都扮演好了各自的角色,才能促进他们所处的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和谐、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2.避免“花盆效应”,改革教学模式,培养个性化人才。教育生态学理论中的“花盆效应”,也称为“局部生境效应”。花盆作为一种人工创造的生态环境,在一段时间内,花卉可以健康茁壮生长,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其生态因子的生态阈值会下降,生态幅会变窄,处于失衡状态。这样,花卉一旦离开了花盆以及人的精心照料,生存适应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学生态环境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即培养出来的人才社会实践能力较差。例如,有的学生虽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但是毕业后工作时英语实践运用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花盆效应”阻碍了生态环境中个体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避免“花盆效应”,应该摆脱“书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可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以及“第二课堂活动”有机整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英语实践空间。

“网络自主学习”以网络为信息技术支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好解决个体差异性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开阔的语言教学环境,实现了英语学习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为了避免“网络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平台”及网络资源对课程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和主题式合作学习。此外,教师还需提升自身信息化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和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教学过程,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微课”,并将其通过网络让学生共享,将课堂中各知识难点讲解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简化教师在课堂上对各知识点讲解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技能的操练。另外,“第二课堂”也是大学英语课堂的有益补充。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英语角”、英美文化周,英语演讲、翻译、话剧、配音大赛等等,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和自主性的发展,从而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运用“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指出: 教育生态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区间。反之,环境亦对教学产生双面影响——有利的小生态环境可以促成个体的超常发挥,不利的小生态环境会阻碍个体的发展。(单岩,2007)。教育生态环境中的资源总量和课堂容纳量在一定的时空是恒定的。然而,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激增,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多都采用大班授课模式,这显然是与教育生态学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相违背的。大班授课,学生密度过高超过了生态主体的承受力和耐受度,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难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师生间互动交流较少,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不多,教师对个体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关注不够等。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生态环境中的生态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以化解高密度学习环境限制因子的制约,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组员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之间也可进行竞赛活动,为学生营造较为安全的心理环境,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较大程度减少了他们的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有利于创建和谐融洽的生态空间,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四、结语

教育生态学的生态平衡原理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可利用其先进理念指导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开展,避免各限制因子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各个生态因子的能动性,并对整个教学生态体系进行优化,使其朝着良性循环的健康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Cremin L.A.Public education[M].New York: Basic Books,1976.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198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4]单岩.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5]吴坤.生态学视角下多媒体英语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3(7).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多元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2014JGA243)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