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 ,打造闽粤赣边优美生态城市

2014-11-05 22:54兰月秀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武平县城市建设

兰月秀

摘 要: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革命老区县、中央苏区县,省级边界经济贸易开发试验区。如何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发展,把武平建成闽粤赣边县域中心城市,就如何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把武平打造城优美生态县域城市提出思路。

关键词:武平县;中心县域城市;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162-04

一、武平县和周边各县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一)武平县城市发展现状

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革命老区县、中央苏区县,省级边界经济贸易开发试验区,是全国少有能在四小时左右分别到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四大港口的县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9.99亿元,工业总产值69.43亿元,农业总产值20.88亿元。财政总收入9.62亿元、增长18.7%,增幅排居全市第一;外贸出口16 688万美元、增长71.1%,增幅排居龙岩全市第一。 2006年7月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把武平建设成为东融厦漳泉、南接珠三角、西拓大腹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迅速崛起的闽粤赣边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当前,武平县围绕项目兴县、项目富县、项目强县”的战略目标,积极呼应、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大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力推进闽粤赣边经济强县建设。全县经济发展提质增速,崛起基础不断夯实,城乡发展齐头并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山水园林式风景城市已初具规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区规划范围扩大到17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6.1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约5.6万人。完成旧城改造面积16.8万平方米,居民居住条件普遍改善,城镇人均住房26.46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1.2%,绿地率26.5%,人均公共绿地14.6平方米。初步建成了山水园林式风景城市,先后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被省人大授予“环境优美县城”称号,2009年获得“省级文明县城”称号,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称号,成为闽西首个全国文明县城。

(二)周边各县城市发展现状

广东省平远县现有人口25万,全县总面积1 381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4平方公里,有5万人口。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6亿元,县级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41亿元。

广东省蕉岭县县城规划区面积28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万多人,人均城市用地面积9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32%,城镇化率42%。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53.19亿元,县级财政总收入4.53亿元。

江西省会昌县人口465 024人,城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2013年全县实现县内生产总值70亿元,财政总收入9.1亿元。

江西省寻乌县总面积2 31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县城人口6万人。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44.6亿元,财政总收入5.3亿元。

二、武平县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武平县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现有城市规模偏小,综合经济实力不强,造成县城中心城区对所辖乡(镇)和周围地区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弱,自身经济增长也不够快。全县经济总量在全市倒数,经济增长速度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是县城城市规模小,人气不旺。2013年县城建成区面积仅为7.8平方公里,从人口看,县城城区2013年末常住人口为6.5万人。二是经济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市倒数。三是城市功能不完善。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还没有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城市活力不足,经济增长乏力,主要体现为企业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和县外投资企业发展不充分,突出表现在总量少、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企业素质差、产业特色不鲜明。缺乏具有较强带动功能的基础产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支撑,工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弱,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五是城市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城管部门在实施城市管理过程中对广大市民的宣传引导不够,市民的文明素质不高,城市意识、文明卫生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城市违法违章建筑和乱摆摊乱搭盖现象还比较严重,城管执法环境差,执法难度大,城管队伍薄弱,执法水平不高,制约了我县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三、武平县建设中心县域城市有利因素分析

一是顺应建设海峡西岸重要经济增长区和闽粤赣边经济强县的需要。建设海峡西岸重要增长区和闽粤赣边经济强县,客观要求要把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推动中心城市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形成区域经济的增长区、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以中心城市的大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武平应顺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城市发展。

二是交通条件改善为打造县域中心城市创造了条件。国道205线、省道306线贯穿南北东西。县城距梅州机场114公里;距厦门334公里、龙岩129公里;广州550公里、深圳521公里。龙厦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永武、古武高速已建成通车。龙梅铁路、龙赣铁路已建成通车;上杭至广东梅州铁路、龙厦城际铁路也在规划建设。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武平将融入闽南金三角、珠三角4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愈加凸现。

三是已具备打造县域中心城市的外部条件。从外部因素看,武平具有打造县域中心城市的良好机遇。其一,武平周边除蕉岭外尚无更强的中心城市。其二,武平人口规模虽小,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武平达到县域中心城市所必需的人口规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其三,良好的外部机遇为武平实现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可能。其四,交通条件改善后,武平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远景开阔,极具潜在投资价值。如果能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聚集体外生产要素,完全有可能实现构建县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endprint

四、武平县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

打造优美生态城市是加快武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整体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在要求。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和产业集聚,扩张城市空间、人口的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把武平建成具有聚集力和辐射力的闽粤赣边生态县城。

(一)城市发展定位

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完善、产业重点突出、生态环境良好、人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成为闽粤赣边以边界物流集散为主的工贸城市、“两区”对接的边界强县、环境优美的客家文化旅游重镇和生态园林宜居城市。

城市发展规模:到2020年,武平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将达1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规模为42平方公里,中心城市人口达1 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9%以上。

(二)城市发展思路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构建中心县域城市作为最大的项目来抓。在全县上下要形成想实现武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武平中心县域城市的建设步伐,树立建设城市、发展城市,做大做强城市的理念。把中心城市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像抓项目建设一样,抓中心城市建设,把构建中心县域城市作为最大的项目。构建中心县域城市不仅能为我县加速融入海西、加速推进边界强县提供支持,同时在就业、城乡统筹、人才强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居民收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等各方面举足轻重,有利于实现城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2.坚持科学规划,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有更高的视角和更大的气魄,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来统筹谋划城市发展,打破现有乡镇界限,进行乡镇重组,解决武平中心城市规模小的问题。加强对土地利用政策研究,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加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速推进城区周边乡镇合并,实现整体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按照“南拓、北扩、东延、西进”的城市扩张战略,向南发展无污染、轻污染工业,向北发展物流、居住,向东发展商贸,向西发展居住、文教。空间发展布局结构规划以内环为中心,逐渐向外拓展,形成“一心、一环、一带、二个次中心、四个发展区”的空问发展布局结构。

3.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的资金,建设适度超前的市政基础设施,让市民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的种种便利,特别是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处理以及公共交通、公园设施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要竭尽所能地建好、管好。加快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建设,污水厂、垃圾场要尽快投入运营。要抓紧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推进第九期旧城改造步伐,加快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建设,加快建设各类城建重点项目,着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的完美结合,努力在促进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上实现双赢。

4.加快城市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设施是“壳”,“内容”是经济,离开了繁荣活跃的经济,城市就是一个“空壳”,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据和活力。近些年,我们在大抓城市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城市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今后,我们要建设宜居城市,也必须靠产业聚集来促进人口集中、促进城市扩张。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一是建好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既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又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窗口。在园区的建设发展上,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我们要举全县之力,从人、财、物投入上予以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工作体制,完善服务机制。要像经营城市那样经营园区,像社区服务那样服务业主;在体制上,要让园区的企业享受最优惠的政策;在项目的开发和引进上,要适当提高标准,力求科技含量高、对相关产业拉动力大、财政贡献率高、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能加快产业化进程的企业优先入园。要通过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项目引进,努力把园区建成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使园区真正成为全县招商引资政策的晴雨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集团军和排头兵。二是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城市房地产业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城市建设品位,还能拉动投资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带动和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实施“一河两岸、南扩北拓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计划供应制度,科学制定年度供地计划,对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短期内可迅速改变城市面貌或拉动周边发展的项目,优先安排土地出让。要鼓励开发高层住宅、大规模住宅小区,提高城市品位。要加大金融部门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具备开发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提供贷款。要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使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相关产业相协调,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壮大建筑业。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县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占国民经济的份额比例,还是拓展对外市场能力都有较大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筑业,要大力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建筑业企业发展,引导建筑能人、社会经济能人投资兴办建筑企业,为建筑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支持引导现有企业争取资质等级全面升级,拓宽经营领域,争创省、市级优秀建筑企业,做强做大建筑品牌。要积极引导骨干企业走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一体化的路子,延伸产业链,提高规模经营效益。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专业承包企业向总承包企业改造转化,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专业企业,切实引导专业在做大做强做精上下功夫。四是做大旅游产业。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也是“朝阳产业”,武平自身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拥有1 5万亩气势恢宏、风景壮观的国家级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列入《中国名胜辞典》的岩前狮岩、险峻雄奇的丹霞地貌狮子山,还有全国少有的佛道并存、洞幽景美的宗教景观灵洞山、“一镇三城百姓聚居”的中山百姓古镇和独特的“军家话”等人文景观。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景区景点和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景区提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要发挥交通枢纽优势,配套完善接待服务设施,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五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城市是流动和开发的产物,流通不活,城市也就不活。要尽快启动闽粤赣边交易城建设,兴建步行街、商业广场等市场群,引进一些比较大的零售、连锁物流企业,进一步拓展销售网络和规模,让武平更好地发挥闽粤赣边物流集散中心的作用。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以及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把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endprint

5.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突出城市经营。把土地作为经营城市的最大资产,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显化土地资产的价值,全力实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建设用地、开发用地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一律买行公开招标、公开拍卖或挂牌出让,着力运作,努力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对规划地段能先行投资的要先行投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速土地增值。进一步敞开城门搞建设,全方位开放城市建设投资市场,吸引境内外有实力的大财团、大开发商进驻我县参与竞争、开发和建设,吸纳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外商资本等各类资本共同进入,形成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滚动开发的良性发展机制。把城市建设当作商品来经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走出一条资金筹措多元化,建设主体企业化,资源利用商品化,政府行为规范化的路子。围绕“一河两岸,南扩北拓西进”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强化城市经营理念,强势推进第九期旧城改造、紫金大酒店、文博园、经济适用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城市道路桥梁等城市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把城市作为资本、作为经济实体来运作经营,精心谋划园区项目、城建项目、物流项目、文化项目,加快闽粤赣边山水园林式生态城市建设。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市政公用设施在建设、使用、维护过程中的体制创新,通过所有权、建设权及经营权出让等途径,把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重新优化配置城建资产,推动城市建设走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行、开放化竞争的路予。运用市场机制运作城市无形资产,通过拍卖城市道路、广场、桥梁、公园、建筑等设施冠名权,公交线路经营权,建筑物和路灯广告发布权等,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

6.加强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城市。在城市管理中,要始终围绕如何让人更加舒适地工作、学习、生活这个中心,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的特点。既要从严管理,又要服务于民;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文明执法。切实承担起城市管理的职能,强化依法管理、执法为民的意识,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将市场管理、交通巡警、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的职能融为一体,实施综合执法,形成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园林景观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水平。加大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坚持全方位保洁,切实抓好城市净化工作。进一步完善街巷路灯和夜景灯光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使武平的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灯更美,打造“绿色”武平,提高城市(下转289页)(上接164页)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7.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大的体系,如果仅仅是县城中心城市一枝独秀,或者少数几个城镇的超前发展,这样的城市化是畸轻畸重、没有意义的,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一是统筹制定城乡规划。将城乡建设和发展统筹起来,将过去的城乡分割模式改变为城乡一体化模式,实现城乡同步规划、共同建设、协同发展。使城市建设能较好地辐射、反哺并带动农村的发展。二是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实行城乡交通、设施和资源的共建、共融、共享机制。通过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的繁荣,带动地方财力的增长,使政府得以把更多的财力用于农村建设。三是统筹发展城乡市场。在加快城市建设中,注重促进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不断优化农产品的流通环境,并以此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资料,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平县城市建设
ALL IS WELL
福建省武平县顺发纸业首台卫生纸机成功开机
对武平县经济发展现状的一些思考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武平县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倍增计划
武平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