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知识幻觉的进化因素

2014-11-05 18:52杨鹤鸣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8期

杨鹤鸣

摘 要: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知识幻觉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其风险和危害性往往是大于个体投资的收益。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和他人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有关理论来论述这其中的奥秘和进化因素。

关键词:知识幻觉;过度自信;青少年冒险;鬼使神差;金融进化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119-04

引言

在金融投资市场中,往往会由于投资者的经验教训、市场信息和金融知识的增加而产生知识幻觉,进而出现投资者自负、妄想、躁动的过度自信,出现投资者对市场的过度反应、过度交易和过度静默,其结果只是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出现错误的概率上升和投资亏损的加大。是什么心理机制导致投资者轻而易举地产生知识幻觉呢?它的内在因素和原始性动机又是什么呢?由此,本文将试图从进化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究这其中的、内在的进化因素。

一、知识幻觉

幻觉是指个体在没有相应刺激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虚假感知。知识幻觉(illusion of knowledge)就是指投资者相信随着自己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越多,自己判断事物的准确度就会越高,于是会根据其自认为对知识和信息的把握来改进自己的行为决策。然而,事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例如,以掷骰子为例,如果现在要掷一枚正常均匀的骰子,请大家预测将出现的点数,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讲,从1到6出现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均是1/6。现在,若要给出一个前提是,掷了四次均出现的数字是3,假设再掷一次,让人们来预测将要出现的数字是几呢?相信有许多人会认为继续出现3的可能性较大,而选择3;或者有许多人认为3在这次绝对不会出现了,而选择其他数字。但是,就理论上来讲,这次再出现3的概率和出现其他数字的概率是一样的仍为1/ 6。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新增加的信息(现在,若要给出一个前提是,掷了四次均出现的是数字3,假设再掷一次)是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出现这种预测完全是因为人们的知识幻觉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1] 。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正是由于存在这种知识幻觉,使得人们自认为对知识和信息的增加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从而在金融市场的投资过程中产生认知上的过度自信和行为上的过度反应、过度交易及其过度静默,就如上例中由于知识幻觉的产生会使人们对自己的预测能力过度自信。所以,知识幻觉就是一种由知识和信息获得性的,而在无确定性的信息分析和无充分理性的逻辑推理的前提下而产生的虚假感知。它会在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行情判断上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

二、知识幻觉与过度自信

人们在将自己的工作技能,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对前景的预测能力同所在群体的其他个体进行比较时,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才能高于整体的评价水平。这种优于平均水平的效应,就是人们的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过度自信是属于人类共有的认知特性、认知偏好、认知偏差或认知错觉,它具有一定的生物性和生物进化基础。然而,过度自信在金融市场的投资交易过程中的大多数投资者却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经常过于相信自己判断的正确性,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把错误归咎于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低估其他因素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风险寻求、过度交易、期望收益的降低、交易成本的上升、投资亏损的扩大和金融市场的极化反应等[2]。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1988)认为过度自信来源于投资者对概率事件的错误估计,人们对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过高的估计,认为其总是可能发生的,这也是各种博彩行为的心理依据;而对于中等偏高程度的概率性事件,易产生过低的估计;但对于90%以上的概率性事件,则认为肯定会发生。这是过度自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参加金融市场投资活动会让投资者产生一种控制幻觉(Illusion of Control),控制幻觉也是产生过度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3]。

产生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原因有多种因素,知识幻觉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因素。知识幻觉是指投资者相信随着自己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越多,自己判断事物的准确度会越高,使得人们自认为由此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预测能力,从而在金融市场的投资过程中产生过度自信,即在没有确切的信息环境下产生虚假的认知和错误的判断。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投资者的影响不在于是投资者的无知,而在于是投资者对知识的幻觉。比如,有研究发现,当基金经理们自认为他们自己是投资理财的专家时,则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成功的概率[4]。所以,知识幻觉与控制幻觉一样都是产生投资者过度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三、知识幻觉的发展与类别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知识幻觉的产生可能是源于获得一条或多条信息,或者是源于学到一门或几门分析理论和操作技术。但是,在金融市场中人们常常会发现,投资者知识幻觉的产生不仅仅限于知识和信息的获得,还会源于修改了一项或多项技术分析的指标,或者源于是研制了一件或多件自鸣得意的分析软件和金融模型,或者是受到了国际上发明一些重要的金融模型“宽客”(Quant)们言过其实的影响等等。这样,就会使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的知识幻觉产生的来源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知识幻觉的膨胀达到了一定的发挥。由于,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知识幻觉的产生始终是不可避免的,它根植于投资者的大脑内,并存在一定的类别发展、表现层次和社会影响等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投资者知识幻觉的发展类别主要有:获得性知识幻觉、修改性知识幻觉和创造性知识幻觉三种。

四、对知识幻觉的初步假设

偶尔的成功,也更容易强化投资者的风险寻求和加大对自己行为的赞赏肯定。更重要的事实证明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的交易操作过程中通常还存在着反应速度快、能量大、自动化、下意识、无意识、无师自通等显著的操作心理特征和行为反应特点。这样,我们是否就可以假设:根植于投资者头脑里的知识幻觉和下意识的操作行为就可能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不得不展开的某些重复性行为和重复性认知心理有关,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适应器。endprint

知识幻觉的产生和现实情境激发的过程可能存在着一个较为复杂的、有多种进化因素和多种现实情境因素影响的回归变化发展体系。由于知识和能力的有限,作者只能从一两个视角来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爱好和研究。

五、来自进化心理学的知识——青少年冒险

人类作为一种特殊性的动物,其心理行为变化的规律受到自然选择的约束。冒险是一种重要的行为活动方式,因此,它可能具有进化起源的作用。冒险行为受到进化的选择,它使个体的生存和繁衍机会出现差异[5]。即积极参与冒险活动的祖先可能会留下更多的后代。

(一)自然选择与冒险

感觉寻求是人类个体探索新环境的内在动力,人类通过冒险可以在新环境中获得刺激(Zuckerman & Kuhlman,2000)。大约十万年前,人类在非洲大草原出现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迁徙各个地区,包括北极冻地和热带丛林。在农业社会出现以前,人类是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在耗尽一个地域的资源后或遭遇较大的自然灾害时就会举家迁徙到其他资源丰富的地方。人类由一个地方迁徙到一个新环境就是一个探险的过程,他们需要面对新的生存与繁衍的问题。不断反复地迁移到新的环境和猎取较大的猎物,并遗留下后代,这就是人类进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冒险行为的进化起源。冒险活动与外化问题在远古的进化适应性环境中有两种作用,这两种作用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可能仍然存在。首先,愿意冒险可能是祖先生存的一个优势,因为不愿意冒险的个体可能要面临更大的生存和繁衍的危险。比如,逃离火焰纷飞的大草原或跨越泛滥成灾的河流都会带来危险,但是如果不这样做,个体要面临的危险就可能会更大。其次,冒险活动与外化行为可能也有助于产生附加利益。尤其对男性来说,冒险可能是社会占优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地位阶层分明的社会中,冒险行为是获得或保持优势的一种策略,因为冒险行为可能会使个体与亲属获得较多的自然资源,并有利于个体增加繁殖的机会,留下更多的后代[5]。

(二)性选择与冒险

性选择是自然选择的特殊形式,是涉及繁殖过程的自然选择。在性选择的过程中,符合种族延续的利益高于一切,哪怕与个体生存利益相冲突。性选择的意义是使适应性较强的个体得到更多的繁殖机会和有利于提高后代的遗传素质[6]。在远古,对于男性来说,有些冒险行为仅仅是向潜在的配偶显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和基因较好的信号。有技巧、能力充沛、力气大的男性进行看似没有必要的冒险活动,可能是在表明自己拥有获得较高收入的冒险能力和保护妻子儿女所需要的冒险特质。冒险行为和问题行为,尤其对于青少年男性来说,也许是通过性选择的进化而来的。青少年期的个体在身体上开始达到性成熟和具有生育能力的时候,冒险行为是一种重要的行为信号,它表明个体有较好的生存体质和生育潜能,这种信号可能对年轻女性来说是很有吸引力。因此,性选择机制在青少年期表现得更为明显[5]。大多数青少年男性是通过冒险来向年轻女性展示个体的竞争能力,即生存能力、狩猎能力、性竞争能力和生殖交配能力等雄性力量的特征,而大多数青少年女性是通过冒险来向魅力男性展现个体的采集能力、性竞争能力、繁殖能力和抚育后代能力等雌性身体的特征。

(三)青少年冒险的心理机制

在人的发育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冒险行为较为集中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在青少年期达到顶峰,步入成年期以后,冒险行为会明显地减少。总体来看,冒险行为是随着年龄发展的变化趋势呈倒U型。儿童的游戏行为和冒险行为是探索外部世界的重要活动方式,而青少年的冒险活动可能是儿童游戏行为或冒险行为的延伸。青少年冒险行为与儿童游戏冒险行为相比,儿童可能是通过游戏来模仿社会现实,而青少年则可能是在性成熟的过程中真实地“体验”成年人的活动,即体验“狩猎、采集、求偶、性交、繁殖”的成年人活动。其真实含义可以解释为,青少年是通过狩猎冒险、采集冒险和性冒险来完成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度和适应性。男性比女性更偏好于用冒险来解决问题。很多研究发现青少年在认知心理活动上也偏好冒险,他们会低估冒险行为的潜在危险性。青少年参与的冒险活动与预期的冒险活动利益呈正相关,但与预期的行为活动损失呈负相关。青少年渴望在风险中获得利益,因此,他们也有心理准备承受冒险行为带来的负面结果。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5]。所以,大多数青少年愿意为自己在性选择后的、心爱的异性付出一切,其中就包括冒险活动。青少年参与较多冒险活动不仅能够获得声望,还能够带来物质利益,因为应对危险能力的大小可以暗示个体值得信任的程度(Wilson & Daly,1993,2001)。在远古的进化适应性的环境中,表现较多冒险行为的青少年个体可能获得较多的适应性,留下较多的后代。这种特定的认知结构经过时间缓慢的进化和周而复始的运行,从而就固定在人类的大脑中,内化成为基因遗传信息,而世代相传[5]。

(四)知识幻觉可能是促进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动力和催化剂

“自古英雄出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青少年的生活史中,随着身体发育的日益成熟或接近成熟时,大多数青少年个体都相信自己获得的知识、信息及生活经验越多,自己判断冒险性行为胜算的准确度就会越高,自认为由此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和预测前景的能力,从而忽视冒险行为的潜在风险,使之促进青少年个体冒险行为的产生和倾向加剧,积极地参与各项冒险活动,并获得收益和经验。这样,知识幻觉就成为了青少年勇往直前、不计后果的冒险活动的动力和催化剂。事实证明,个别的伤亡事件并不能阻止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只能暂时减缓部分青少年的冒险活动。在远古,具备知识幻觉的青少年在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上就存在一定的基因优势,并大于不具备知识幻觉的青少年,其适应性会更强,获得更多的资源、繁衍更多的后代。

六、金融市场中的鬼使神差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这里讲的金融市场主要是指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即证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由于存在多种因素的不确定性(比如,信息的不确定、环境的不确定、前景的不确定、风险的不确定等),往往会产生许多令人费解、令人莫测和不可理喻的事件发生,变化多端的证券行情也常常会使投资者出现鬼使神差、身不由己的交易操作行为,这其中的有关的因素又是什么呢?endprint

(一)投资者心理年龄的倒退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在对自我功能以及神经症和精神病根源的研究中,提出了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系统观点。认为当个体遇到挫折时,就会出现心理年龄倒退的现象,以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也是想通过获得他人的同情和帮助,来减轻焦虑。倒退有两种形式:一是对象的倒退。二是驱力的倒退[7]。在金融证券市场中,当大多数投资者在遭遇信息的不确定、环境的不确定、前景的不确定时或多次投资交易的损失后,就会产生一种茫然的、弥漫性的选择性焦虑的投资者心理,而不知所措。此时此刻,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大多数投资者心理年龄就会倒退到年幼的儿童期或青少年期,以博得他人、家人或证券分析师的理解、同情、帮助和支持,同时也满足自己的投资或投机的心理需要,展现出投资者个体十分幼稚的认知行为效应。

(二)知识幻觉与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量的膨胀,加剧了人们的知识幻觉,使得人们在信息网络化社会的发展中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的程度越来越高。例如,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投资者开始使用网上交易,网上交易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投资者自己做出投资决策,那么这些投资者们就必须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各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进行投资分析,投资者的参与程度也得到强化,使得知识幻觉增强,过度自信加深,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就越大[1]。

(三)知识幻觉与金融危机

不同能力层次的投资者产生的知识幻觉的具体原因有所不同,最终导致的投资损失的风险程度也有所不同。对于知识、资本和能力越高的投资者,由于知识幻觉而导致的投资失败和风险寻求的影响就会越大,所以,知识幻觉也是导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工程师们的金融创新的知识幻觉的作用,而引爆的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至今仍在发酵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可能就是一个关于“知识幻觉综合征”的典型事例。由于知识幻觉的无意识性,它所导致的风险就可能是一种隐性的和逐渐系统化的风险,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演化和蜕变就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地爆发,使大多数投资者和金融管理者始料未及、不知所措或者低估其影响。

结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似乎可以假设地认为:知识幻觉是一种人类共同具有的适应器,它具有一定的进化优势和环境适应性(生态理性),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但是,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众多投资者的知识幻觉的存在和汇聚,从而就可能会造就了一种隐性的风险和不可估量的破坏力,它会定时或不定时地爆发,去冲击或摧毁现有的金融结构、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所以,对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知识幻觉的进化因素的研究和探索是存在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投资者知识幻觉的产生和积极参与冒险投资的原始性动机,可能源自于投资者心理年龄的倒退与回归,疑似远古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的再现。在某种投资情境的刺激下,激发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种相似相对应的心理机制、认知模块或神经回路,并无意识地或下意识地积极展开,在进行投资交易的一瞬间,投资者往往会本能地视金钱为粪土,而选择去追求交易过程的快乐。他们不畏艰辛万苦,不计风险后果,坚持己见,战斗不息,直至消灭自己而退出市场;他们似乎表现出了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精神。这也可能就是引起金融市场行情的大幅波动和走向极端而周而复始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这种冒险行为严重地违背了大多数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的初衷。这里面还存在什么不为人知的因素呢?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地去设想、假设和继续学习而不断努力地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并积极开展金融进化心理实验设计和实施,去证实或证伪各种理论、猜测、假设和观点,为建立金融进化心理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诺夫辛格.投资心理学(第2版)[M].刘丰源,张春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29.

[2] 过度自信理论—MBA智库百科[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2012-09-17.

[3] 陈野华.行为金融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1-55.

[4] 彭贺,著,苏东水,主审.金融心理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53-155.

[5] 张雷.进化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5-179.

[6] 沈银柱,黄占景.进化生物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6-132.

[7] 叶浩生,贾林祥,汪凤炎.心理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8-180.[责任编辑 吴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