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华
摘 要: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是制度问题。在县域一级,要加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产业提升机制、社会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县域;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066-02
当前,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观念问题,也有干部作风问题,但最终都体现在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不适应上。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立健全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影响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激励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增长提速、效益提高、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各地也累积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集中度不高;一、二、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落后,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技术创新能力低下。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投入多、效益低,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三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待协调。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就业、社保、住房、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在少数单位和干部中还存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问题,法纪淡薄、滥用职权的问题等。五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1.建立科学公正的决策机制。通过预告、公示、听证等形式,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议事决策,实行决策中的票决制;加大力度推行责任追究制、引咎辞职制和罢免制度,实行决策后的责任制。同时,制定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明确服务要求,以公示制推行政务公平,以公开评议制强化民主监督,以失职追究制严肃工作纪律。通过以上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形成县级集体讨论重大决策机制,为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指明方向。
2.建立高效务实的服务机制。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即:使一个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授权到位),建立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科室办理、一个窗口对外的行政审批新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制定“政府委托、部门代办、上级备案”式的并联审批制度。制定“县级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实现网上申报、远程审批、电子监察等电子政务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办事效率。改革年检制度,尤其是对企业的年检年审,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尽可能地减少。
3.健全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评价、党建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机制,围绕县级政府《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既重“显绩”又重“潜绩”。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的用人导向。协调建立“五评合一”的监督机制,即县纪委的民主评议、县人大的代表评议,政协的委员评议,组织部的干部评议和宣传部的“指数测评”(人气指数、学习指数、民意指数),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追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单位和个人的效能责任。
(二)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的产业提升机制
1.加紧研制产业发展升级的新文件。从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有必要加紧研究制定县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相关职能部门再联合制定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加快工业新产品开发、扶持创新型企业等配套文件。
2.加紧完善产业发展升级的新机制。成立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机构,编制全县工业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坚持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项目带动促提升,确立各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方向。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策划,建立县域转型升级项目信息库,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引进项目评估机制和投资项目合同管理制度,以提高项目投资率、项目产出率和项目贡献率。围绕各区县的优势产业,制定企业技改项目实施规划,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兑现中小微企业提升的激励政策。与此同时,制定《县域产业对接专项规划》,主动与上级职能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对接,以争取对产业升级进行指导和支持。
3.加紧创新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技、农机、沼气等领域的片区服务中心,确保专业机构的技术和信息支撑,提升县域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机制,试行专业合作社社员、金融部门、担保公司、产业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发展新模式,以延长农业产业产业化链条。考虑成立“物流局”,统一协调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经济贸易等部门经营和物资调配,为打造区域现代物流中心提供制度保障。积极谋划“大旅游”战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5A”级景区为龙头,形成区域资源共享、捆绑发展的新思路。
(三)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的社会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全民创业的激励体系。政府对促进就业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推卸的作用。可以考虑出台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并加大实施力度,建立全民创业政策的咨询机制、协调机制、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设置“创业计划专项资金”,拓宽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覆盖面,为创业提供信用支持。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并由政府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加快形成“四放加减”的发展机制(即“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低门槛、放手发展”、“在财税和奖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减低创业成本”),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党员干部包山租地、建园办厂,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全面激活创业主体,营造创业氛围。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endprint
2.建立健全事业发展的制度体系。确立改革时间表,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成立职业教育改革和领导小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改革,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创新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推出我县医改方案,提高群众医疗参保率,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建立健全社会和谐的维稳体系。制定《关于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加强重要决策出台前的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完善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新机制。针对当前侵财型犯罪相对多发的情况,研究制定《加强预防和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的相关文件。要创新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加强对社情民意信息的采集、使用、监控和反馈工作。扩展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实施全面排查与集中研究、领导示范与部门联动、感情沟通与政策约束、广泛教育与重点稳控、长远谋划与阶段部署“五结合”的信访稳定工作机制,重点处理化解在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城市规划、企业改制等方面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四)建立健全助推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促进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国家的投资政策,加强协调调度,完成计划申报,争取项目资金。研究国家的消费政策,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居民收入,刺激社会需求。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行业振兴。研究国家的财经政策,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建立鼓励科学发展的财税政策和信用担保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配套机制,推动农业贷款担保机制和农业保险体系构建,用足用活财政金融政策。
2.建立健全促进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强化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编制《县域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创新人才、科技人才、金融人才、管理人才的集聚。建立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积极探索物质奖励、精神鼓励、事业激励相结合的有效方式,逐步取消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的身份和所有制性质限制,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做到用产业集聚人才、用竞争选拔人才、用事业造就人才、用待遇激励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用政策保障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链条。
3.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生态保障机制。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生产要素价格引导机制。及早完善县域生态勘察,对各个区域进行功能分级,不同级别确定不同的投资强度,按照生产要素价格引导机制确定相应的生态补偿。要落实节能减排和环保责任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坚持以节能减排促提升,对新上项目严把节能减排关,坚持“勤查重罚”,确保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