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克伯屈说:“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这句话精练地告诉我们:生活是产生一切教育资源的母体;而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都将反馈到生活中来。一幅“轻描淡写”的作品,几声“叽里咕噜”的絮语,伴以灿烂的笑容、悦耳的笑声、一次偶然的相遇、一次肤浅的尝试……时时、处处都为幼儿开辟了一方自由描绘的天地——绘画日记。
课题缘起:邂逅杰伟
2004年下半年,我遇到了大2班的杰伟,他特调皮,整天动个不停。有一次,他在来园的路上捡来了一只菜青虫。菜青虫浅绿色的外衣和慢慢蠕动的样子深深吸引了他的眼球。我灵机一动,觉得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治治”这个好动的孩子。于是我给他找了一只透明的塑料瓶,对他说:“既然你把它带来了,就要好好地养着它,不能让它‘牺牲掉。”小菜青虫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开心地度过了一天,可第二天就被冷落在了自然角内。
自由谈话活动时间,我故作深沉地说:“今天早上,我听到菜青虫的哭声,猜猜看,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菜青虫的身上。“菜青虫一定是饿得特别厉害,伤心得哭了!”“菜青虫一个人住在瓶子里,没有朋友跟它玩,很寂寞!”“菜青虫离开了爸爸妈妈,以前它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很伤心!”……等孩子们一一说过之后,我接过话题:“菜青虫很伤心,它非常喜欢它的小主人,因为小主人很聪明、很爱它。可是,现在小主人把它忘记了,把它一个人丢在角落里不闻不问,一点也不关心,你说它能不伤心吗?”
杰伟的笑容一下子好像“凝固”了,接下来只有集体活动时,他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乐,一有空闲马上回到菜青虫的身边,不时地嘀咕着什么,说着只有他俩才能“懂”的悄悄话。
我“不经意”地走到菜青虫的身边,发现多了一只菜青虫和几片菜叶子,看着菜青虫们慢慢地享受着美味佳肴,显得异常的悠闲,渐渐长大的菜青虫越发好看。我给杰伟提了个建议:要是每天能把菜青虫长大的故事给画下来,让小朋友们都来欣赏,那该多好呀!
在以后的日子里,杰伟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把菜青虫的生活故事都画了下来,从他稚嫩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了:菜青虫结交了朋友,不再寂寞;结了茧,在里面舒舒服服地睡觉,打着的呼噜声变成了飘动的音符;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告别了精心照顾的小主人,回头望了又望……
一段时间下来,杰伟似乎长大了许多,做起事来变得有条有理, 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经常有孩子围坐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述着自己制作的“草根绘本”:《菜青虫长大了》《小蝌蚪找妈妈》《迷路的小蚯蚓》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也纷纷效仿。原先调皮的小精灵,如今变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故事大王,引领着我们班的故事潮流。
绘画日记的一切主题都缘于生活,最终都将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只不过是作为教师略施“雕虫小技”,却激起了孩子内心潜在的爱的情感,让杰伟“服服帖帖”“心甘情愿”地与菜青虫为伴,与它一同成长,产生出“绘画日记”的想法,生动活泼的“草根绘本”与孩子们共享,这个往日的“调皮大王”如今变成了“故事大王”,掀起了班级的讲故事高潮。杰伟的变化也让我对“幼儿绘画日记”的信心更加坚定,开始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活动形式:合作多元化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教育的关键词。然而在追寻合作的历程中,机械地合作只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人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作为自然人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渴望与人交往,与别人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便是教育契机,这种自然而然的合作,才能让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教育价值也在其中得以实现。
1. 自由活动中的自主合作
一次晨间活动时,无意中看见娇娇和明明各自拿了一张“废画”。明明说:“我画的小花、云朵、太阳最漂亮,我要把它们撕下来。”娇娇说:“我画的房子和大树漂亮,我把它们撕下来。”于是他们撕画、拼画、编故事……
幼儿结伴将“废画”重新组合成新的作品后自我欣赏,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加强了,审美情趣得到了丰富。
2. 情境活动下的集体合作
点点拿着一张画有大树的铅画纸走到我的面前:“刘老师,我画的大树好看吗?”旁边的小朋友也附和着:“点点的大树真好看!”一阵轻声轻气的声音随后而来:“可是大树妈妈太寂寞了,一个人多没意思呀!”胆小的敏敏发出了不同的心声。我马上接过话题:“是呀,大树妈妈太孤独了!帮忙想想办法。”“可以请小动物们到大树底下来玩。”“请哪些小动物来呢?”“小兔。”“为什么请小兔?”“小兔子最温柔,可以陪大树妈妈说说话。”“小猴子最调皮,可以逗大树妈妈开心。”“还可以请小狗,我喜欢小狗,树妈妈肯定也很喜欢。”
“赶紧去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吧。”
不一会儿,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跃然纸上,孩子们将日常生活经验融进了作品。面对众多的绘画作品,我们读到的是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憧憬。
3.主题教育中的集体合作
“绘画日记”是让孩子们自由地将生活、学习、游戏等等内容,选择性地付于画面,可以是一幅完整的画,也可以是简单的图谱,它倾注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也融入了无限的情感。
记得在综合教育活动《美丽的大森林》中,我组织孩子们观看图片展、欣赏《动物世界》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说:“我喜欢跳舞的小猴子”“我喜欢威武的大老虎”“我喜欢跑得快的小白兔”……我倡议把它们画出来。不一会儿活灵活现的动物跃然纸上。我指着事先准备好的森林背景图对孩子们说:“我的森林太寂寞了,能把它们安排到森林去做客吗?”孩子们有的用剪刀剪,有的直接用手撕,将大森林布置得非常热闹。看着新作品,孩子们又交流起来:“森林里,我的小喜鹊声音最好听。”“我的老虎喜欢做裁判员。”“我的孔雀多美呀,羽毛张开像把大扇子。”“我的小兔跑得很快,老虎大王来了,小兔子就窜进树洞。”
作为一种有效的尝试,其中涵盖的教育资源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以后的自由活动,还有孩子创作了一些很有个性特征的作品向同伴或老师推介。孩子间言语自然交流→组合集体作品,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孩子——崇尚思维解放、敢于表达,也让孩子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与集体智慧的伟大。
价值延伸:园本课程更优化
孩子的作品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记得2010年的清明节后不久,东东画着家人跪在“蒲团”上祭奠去世亲人的作品,这引发了我的联想:用稻草将幼儿园场景设置成江南农家一条街,营造节日喜庆的环境;用稻草制作成圆盘,幼儿在上面绘制京剧脸谱;用稻草制作成生活用品,如笤帚、斗笠、蓑衣等……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的平凡、朴实而又不失大气的美,又培养了孩子们低碳环保的意识,也激活了稻草的“新生命”。
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从孩子的作品中我们还挖掘出了制作简易、成本廉价的多功能沙包;涂染特技、美化环境的魔幻作品;拓展空间、资源共享的“草根绘本”;剪辑粘贴、百玩不厌的立体作品“时装秀”等,不断充实着我们的园本教程,丰富着孩子们的一日生活。
十年的坚持不懈,让我们在幼儿“绘画日记”活动中尝试着,探索着,也收获着。对幼儿而言,“绘画日记”活动让孩子们将生活、学习中的积淀付诸画面,化无形于有形,便于老师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实现因材施教;对教师而言,经历了过程,体验到生活细节化的妙处,发现了教育更应根植幼儿的生活。
“绘画日记”应该坚持,活动值得坚持。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青萍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