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西画、东洋痕迹……

2014-11-05 20:42百年美术教科书变迁研究课题组
出版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西画图画教科书

百年美术教科书变迁研究课题组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直坚守的信念。30多年以来,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已承担28项国家级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为了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演变之规律,人教社将自身收藏的清末以来的数万册中小学教科书数字化,建立“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全文图像库”,并于2012年获准申请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自2014年2月始,《出版人》杂志将陆续刊录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呈现那些岁月里的老教材和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供业内读者阅读、参考。

清末至民国初年,是中国社会形态剧烈变化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激烈震荡的年代。在这一历时近半个世纪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的美术教育及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在社会时局及各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画图”技艺受到洋务派的重视,洋务派学堂中设置的图画课程,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多临摹西洋国家翻译过来的几何制图教本,其教育模式重视的是实用性和工具性,重“技”而轻“艺”。

甲午海战后,在维新思想的不断冲击下,中国的教育转而学习日本。很多新式学堂、学校开始仿照日本的教育模式开设了图画课程,并引进或自编了教科书,教授西画技法与知识。自此,中国近代意义的美术教育悄然萌芽。

西画融入毛笔图画教科书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它将小学到大学分为三等六段,第一次规定在普通中小学中开设图画科,虽然章程的规定仍旧流露出“实用”之目的,但从国家政策层面上对美术教育学科地位的肯定仍然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章程颁布之后,为满足各级新式学堂的图画课教学需求,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彪蒙书室等都先后组织人员编写并出版中小学图画教科书。当时,毛笔是学生书写、绘画的主要工具,如何吸收西画教科书的优点,进一步发扬传统绘画技法,编写出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是编写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借鉴日本教科书的基础上,将“国粹”与西方绘画教学方法相融合,成为了当时的必然选择。这一时期的图画教科书,基本都属于供学生临摹用的画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铅笔画帖,另一种是毛笔画帖。铅笔类画帖教授的是西画画种,从教科书的编写结构上来说,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如1904年由文明书局出版、丁宝书编辑的供初等小学堂学生使用的《铅笔习画帖》。整套教科书一至四编的教学内容,以铅笔为绘画工具,从西方绘画造型的最基本元素开始,先教识垂线、平行线、直角线、曲线等各种线,再教识由各种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然后教识山、扇、梨、瓶等各种单个物品轮廓形的画法及画轴、镰刀等多个组合物品的画法,最后教授人物等铅笔素描画的明暗造型方法。整套教科书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体现了按照学科知识由易及难为主轴的编排理念。此外,采用此类编写方法的教科书还有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初等小学堂用铅笔习画帖》(1908年)、《中学铅笔习画帖》(1906年)等。

这种编写方式对毛笔画帖教科书的编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当时的毛笔画帖教科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11年由(清廷)学部编译图书局编纂的图画教科书,该教科书分为初等小学用和高等小学用两套。《初等小学图画教科书》一至三册,借鉴西画教科书由易到难的编排方式,先教画横线、纵线等基本线条,再教画方形、三角形、斗、伞等简单形,再到日常器具、鸟虫、花卉、人物、动物等复杂形象。以符合《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图画课“作为随意科目”“当示以简易之形体,不可涉于复杂”之规定。在《高等小学图画教科书》一至四册中,图画的形象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如其“凡例”所言:“第一册纯用浓墨,与初等课本程度相接,惟运笔稍放灵活,姿态较胜”“二册浓淡兼施渲染之法”“至三四册则均用彩色绘画之法”。以符合《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图画课“其要义在使知观察实物形体及临本,由教员指授画之,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并令其心思习于精细,助其愉悦”之规定。

可以看出,这两套教科书的编写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由简单形到复杂形,由单色到彩色,“由简而繁,循序教授”。此间,其他民间出版机构出版的图画教科书,如商务印书馆的《毛笔习画范本》(1906年)等也采用了这种编排方式。这种影响,在后来的民国初期出版的各种教科书中仍能找到。

除编排方式外,西方绘画中的技法知识也对当时毛笔画帖教科书的编写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国古代传统绘画理论的系统性研究相对缺乏,没有形成严谨的学科体系,“绘事”教育多以私授方式进行。“绘事古无专书,画法不传多矣”。190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初等小学堂用铅笔习画帖》即有焦点透视及明暗技法知识的相关内容。该教科书第三编的“教授之注意”中关于立方体的画法即写道:“第一图示物体之大小,因与画者之距离远近而变其形之理。立方体前部与画者相距近,故其角比后部较大。其后部与画者相距远,故其角比前部较小”。书中的第二图“箱”和第三图“砚墨”即是此透视方法的具体应用。关于明暗技法,该书第四编的“教授之注意”中又写道:“第二图、第三图就立方体、圆柱示物体向背明暗之别。凡物体因日光向背,而生浓淡者……施浓淡阴影……”书中第五图“铁洋桶”和第六图“陀螺”即为明暗技法的具体应用。

受此影响,作为毛笔画帖的由(清廷)学部编译图书局编纂的《高等小学图画教科书》,在第三、第四册的选图上更多地吸收了西画的焦点透视及明暗等技法。如该教科书第三册的第十图“书架”,就非常明显地采用了焦点透视中的成角透视方法绘制,跟我国传统绘画中表现书架的透视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此外,书中的“骆驼”“啄木”“胡瓜”等施以色彩的形象则吸收了西画中明暗的表现方法,使得所画物象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有别于我国传统绘画的平面形象。

“东洋”痕迹引发文化觉醒

清末时期的图画教科书,少数由我国学者自行编绘,更多的是仿照日本教科书的模式编写的,有的甚至是直接聘请日本作者编绘或根据日版教材改编而成。如1906年由文明书局出版、丁宝书编辑的《高等毛笔习画帖》,为毛笔线描画帖,技法上以中国传统国画技法中的勾勒为主。所编写的28课内容中,除花卉、动物、中国古代人物等外,涉及日本题材的有:日本之提灯、樱,日本之城楼,日本之村童、少女,日本古代之武人,日本女学校之生徒等。当时教科书的编写带有明显的“东洋”痕迹。

这种明显带有他国文化痕迹,照搬、抄袭他国出版内容的现象,在当时逐渐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并导致了民族文化自尊意识的觉醒。(清廷)学部编译图书局在1909年出版的《高等小学图画教科书》,就在《凡例》中指出:“迩来坊本丛出,每由东瀛画帖剽窃而成,千篇一律,数见不鲜。间有非我国之物品,依样绘之,取以充数,殊无意味,殆作者不能独运匠心,自输新意,惟蓝本是依耳。本书为矫此弊,使学者知绘事为旧有之技术,且知我国物产可绘者甚多,无事他求,以启其爱国之观念。”为此,为去除他国文化痕迹,该教科书第一至四册选用的图画形象“多取日常习见之物”,既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又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念。如第一至四册选用的日常物品画包括我国劳动人民生活中常见的“书”“伞笠”“桌”“柿”“竹箱”“水仙”等;人物画包括了国人形象明显的“童子”“僧”“樵夫”“渔翁”“学生”“竞走”“牧童”“骑兵”等;而在第三、第四册中的景物画内容上,所选的图画则都是“我国真迹,或古称险要,或素著名胜”,如剑阁、洞庭湖、小姑山、巫山二十峰、西湖、居庸关、葱岭、灞桥等。

新思想带来创新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在蔡元培、王国维、鲁迅等进步人士的大力推崇下,美育成为当时社会的关注点。1912~1913年间,教育部推出了史称的“壬子—癸丑学制”,并提出了图画课的要旨是“使详审物体,能自由绘画,兼联系意匠,涵养美感”,图画教育的审美功能得到了重视。该学制的很多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并给美术教育及教科书的编写带来了新的活力。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文明书局等出版社在出版毛笔画帖教科书的同时,还出版了配套的供教员用的教授法书。如191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毛笔习画范本·初等小学校教员用·全一册》,该书将所教授图画形象按照行笔顺序,用汉字“一”“二”“三”……在图画上作了标注,便于教师领会笔法技巧。书本扉页上的“教授上注意”对学生的练习也提出了要求,如“当学生挥毫时,务另其腕悬笔直,身体劲竖”。“学画要旨”则要求“凡毛笔画宜一气呵成,一落笔后决不可补笔,庶画有生气”。

新的思想观念也给毛笔画帖教科书的编写带来了创新,很多出版社在课业的设计上都作了新的尝试与突破。如1917年(民国六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国民学校用新式(毛笔)习画帖》(全六册),其最大的特色是将西画的观察方法引入中国画的造型教学中,“设稿线轮廓及基本形体以诱导之,俾易于入手而无阻碍兴趣之虞”,也就是通过标示物象的轮廓形和透视线让学生进行比较、想象,进而理解物体结构和形象之间的关系。如第六册第五图“茶壶(方向之变化法)”、第六图“橘”、第九图“煤油灯”、第十三图“庭树”等。

虽然,无论从呈现方式还是教材的整体面貌来说,这一时期的图画教科书还显得有些单一、雷同。但折纸手工、图案画、剪影画等知识内容已间或在这些教科书中穿插出现,给教材带来了些许亮点。

总体来说,借鉴、吸收、交融、并存——“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清末民初图画教科书,为我国近代早期的美术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经验。它是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初等小学图画教科书》的封底“敬启”中写道:“……一字可师,望他山之攻玉”,这也许正是那个年代图画教科书状况的生动写照吧。

(本文执笔者为人教社美术室赵军)

猜你喜欢
西画图画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新疆早期西画发端概述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图画捉迷藏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